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40-50(第9/16页)
“贤人”参与社会治理的理想。
儒家和三老之间存在着隐秘而深刻的联系。
淳于越借此机会打入了关中基层。他正派遣麾下弟子一个个驻扎乡里,为扶苏公子的大计添砖加瓦,怎料竟然有儒生敢在始皇帝眼皮底下做这等事。
“愚不可及!”淳于越愤怒。
始皇帝这个人,极其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大秦推行“泰半之赋”,迫使男女共同承担经济压力。秦律中也明确规定在刺绣等精细工种上“女子一人当男子一人”,赋予了女子与男同等的生产价值认定。
秦律对女性财产和婚姻的保护更是罕见。尽管这一切都是因为对女子的劳动力的压榨。
法家、墨家难道不赞成女主内男主外吗?他们当然赞同。
但在始皇帝眼里,一个女人就是一个源源不断提供劳力和生产财富的人。
要是真被关进家里,始皇帝才是呕死了。
淳于越捏着鼻子捞了两个蠢货一把,然后把人打包回老家了。
男人又说道:“这个淳于博士也很奇怪,听说他买了很多母鸡喂养在家里,也不知道干什么。”
婶子抖了抖蓑衣上的雪:“管他呢。他都去捞人了还能是什么好货?”
“三老对他啊可尊敬了。”
“咱家可是有女儿的,真让他说的那样女主内,咱女儿日子就难过了。我还想等女儿再大一点让她跟阿禾学刺绣,再进官坊去。”
“那官坊还招人?”
“阿禾说她的上官说了,官坊会从咸阳开到其他地方。咱们早做准备,准没错。”
“欸欸。”男人讷讷应是,又说道:“弄完这一道咱就回家。”
大雪绵密,寒风冷肃,两人心中却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
在他们身后的夯土官道上,一匹快马疾驰而来,奔向咸阳宫中——
作者有话说:贝贝们,俺周四要和朋友出去旅游。接下来一周都在路上,更新有点困难。[求你了][求你了]
今天晚上还有一章,明天也有。
下一章给大家发点红包。[求求你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
第46章 一千营养液加更
章台宫的铜兽在寒气中寥寥生起白雾, 始皇帝案前的奏折堆积成了小山。
从竹简换成纸张,确实节省了很多处理政事的时间。始皇帝还没有体会到纸张的其余妙用,但仅此一点也足够他放松许多。
林凤至目前产量不高, 不能全面供给官府,只能先仅供始皇帝使用。
始皇帝召见了扶苏。
扶苏近日来为种植冬麦的事忙得不可开交。亲自上手了农耕事宜之后, 才发现这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他作为长公子,自幼生长在于咸阳宫阙, 接触的是典籍、儒生、权谋和礼乐。
他直接面对了大秦最广大的群体——农民。播种、管理、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汗水。他深刻体会到农民在沉重赋税和徭役压力下维持生计的不易, 这远比奏章上的数字更能触动心灵。
曾经书本上的“重农”思想变成了具体的行动。秦以耕战立国, 粮食是支撑庞大帝国机器的绝对命脉。亲自参与粮食生产,让他切肤感受到农业对于国家存续和强大的极端重要性,深刻理解“农为邦本”绝非虚言。
他在农官的指导下, 系统地学习了节气、观察土壤墒情、了解选种、应对病虫害和旱涝灾害等等农业相关知识。
这迫使他从理论走向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种植冬麦并非单打独斗, 涉及到协调人力、分配工具、安排农时进度、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农业的核心不仅是土地和技术,更是人。他更能理解体恤民力、爱惜民生的极端重要性。
亲自管理种植冬麦,对扶苏而言,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向下扎根的历练。它拉近了他与帝国真实面目的距离, 使他从高高在上的储君候选人,变成了一个脚踩泥土、理解民生疾苦的潜在统治者。
它填补了宫廷教育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赋予了他书本和朝堂无法提供的实践智慧、务实精神和微观管理能力。
别人对他近期的成果满不满意他不知道, 他自己是挺满意自己的改变的。
他所想要的仁政也不再虚浮于表面,而是有了更精准的目标。
甫一进入殿中,就被劈头盖脸扔了一道折子。
扶苏不明所以,但很诚实地滑跪。
父子相处多年,他也算是了解他阿父的脾性。有时候不顺着他父皇,只不过是心中坚守的准则不同。
这样无缘由地扔折子, 一定是他这边出了大的差池。
他一边跪着一边打开折子看。
上面写着关中某县县令,未按照农官指导,在恰当的时日栽种麦子,又未按照播种的深度加深三寸,导致麦子未能及时发芽。
整个县都是如此。
他们认为秋种春收有违天时,是为妖稼,又不敢明面上反驳来自朝廷的命令,于是想出了这个阳奉阴违的法子。
扶苏派去的农官被他们蒙蔽,竟未查清也未上报,听信了该县县令的措辞,一个劲儿地钻研哪里出了问题。
他从麦种找到土质,又从天气找到肥料的比例,就是没想到是人心的问题。
直至今日被始皇帝揭露在他的眼前。
这是扶苏的失职,扶苏承认。他还未俯首谢罪,马上又被折子上的下一句话惊骇到。
上面说,他信任的儒家背刺了他。
什么叫做“宿根越冬乃得嘉穗,犹君子守节终遇明时”?
所谓君子守节,岂非暗喻等待明主。什么时候是明时,他一去推广种植冬麦就是明时,那把始皇帝放在哪里了?
什么又叫“公子施仁政于井陌”?
公子施仁政,那皇帝便是暴政吗?
这在始皇帝眼里与谋逆有什么区别?
他每每都在强调是奉陛下之令,巡视时也带着陛下所赐的节信。弱化自己在整件事中的地位,尊崇父皇的决定,表明自己只是执行者。
儒家是想干嘛?眼见着父子关系有所缓和,迫不及待想要让他决裂吗?
扶苏伏地,沉声道:“儿臣请罪。”
始皇帝批阅奏折的效率上来之后,在休息的间隙也有心思逗一逗蒙毅送的那只鹦鹉。
鹦鹉吃得好了,长得毛光水滑,现在是真飞不起来,一个劲儿地谄媚:“陛下圣恩,陛下圣恩。”
始皇帝修长的指节曲起,拂过鹦鹉身上亮丽的羽毛,眼睫轻抬:“你罪在何处?”
他的声音并不高,却让满殿的人屏息。
章台宫烧着地龙,扶苏手脚却发凉。
此刻他的头颅紧贴宫砖,他慢慢抬首,望向御座上的始皇帝,他说:“臣有失。儿臣监农政而吏害稼,虽非亲为,其罪在臣。请削封三百户,夺车骑仪仗,以谢天下百姓。
“臣有罪。罪在耳目壅塞,罪在德薄招谀,罪在惑乱黔首。儒生假臣之名倡‘守节明时’,此乃曲解天时也。陛下扫六合正四时,今即煌煌大清明时,何待之有?儒生所言臣‘施仁政于井陌’,一派胡言。关中冬麦抽芽皆是因陛下与神使授新法与农具,谁人不知?
“还请父皇明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