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40-50(第7/16页)
生存。即便嫁妆能带走,可普通人也不过是些衣物首饰。
好在她还有一手绣活儿可以养活自己和孩子。纵然征收重税,到手的钱财也足够自己生存。
此次纺织官坊的征调,也让阿禾倍感意外。
往常官府的征调,多半只会给一些口粮、衣物作为补偿。当然也不仅限于此,完成官府的征调之后,可以抵扣掉需要缴纳的布帛赋税。
阿禾没有想到,这次官府竟然如此慷慨,还给了足额的工钱。
请邻家婶子照顾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就去往官坊。
官坊中整齐排列的织布机也给了阿禾极大的震撼。
只一间宽阔的织室中,便有数百织机如军阵般排列。脚踏提综的轰鸣,梭子飞快在丝线中穿梭,对于习惯一个人织布的阿禾来说,十分具有压迫感。
做活久了,她也渐渐发现,官坊之中织女成分复杂。除去像她这样征调的良家女子以外,还有隶臣妾和原来的六国贵族女子。
负责她们织室的是一名名为小水的女官,织女的布匹是否合格,绣品能否呈给上官,织女的出勤、考核,还有工钱的发放全部都由她来掌控。
她很年轻也很严肃,还会识字,是官坊中少有的女官。
阿禾不知怎的,有些怕她。
阿禾进入织室之后,甫一坐下,小水从窗外探出头来,叫住了她:“阿禾,出来一下。”
周围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到阿禾身上,阿禾瑟缩了一下,心中也有些惧意。
是昨天做的绣样不好吗?还是她不留神间除了什么差错?
阿禾忐忑地在小水女官的面前站定。
“我看你的傅籍上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对吗?”
阿禾蹙了蹙眉,心里有些担忧:“是的。”
傅籍即是户籍,更是国家征发徭役赋税时的抓捕令,商鞅变法之后,所有人都被严密地记录在国家的账簿之上。
“这三月以来,你每月表现优秀,绣工精细。为了让像你这般优秀的织女能将重心放到纺织上,官坊中决定,未满十二岁的孩子可以送到官坊下设的学室中。你的女儿也可以进去。下值后,你就可以带她回家。”
阿禾惊喜万分,虽然可以麻烦邻家婶子,但近来他们家听从扶苏公子的倡议,为了免除来年的赋税,他们一家都在种植冬麦,能不麻烦婶子就不要麻烦她。
婶子也是要做活的。
阿禾每每去接女儿回家,都要捎带一点东西去婶子家,长此以往,她受不了,婶子也要不了。
阿禾嗫喏着嘴唇,轻声问道:“那学室要多少钱?”
小水说:“不花钱。只要你在纺织官坊一日,你的孩子就不会花钱。”
这一项措施,是小水跟林凤至学的。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她的上官治粟内史丞冯尹。
冯尹欠着林凤至大人情,想着之前林凤至在柯珞人族地也是这么做的,他索性也不拦着小水的提议,就这样一步步呈到了始皇帝面前。
而始皇帝呢,看着纺织官坊、高炉、火药、制盐等等赚到的钱,他也同意了。不仅如此,其余的官坊也向纺织官坊看齐,开设学室解决工人需要照顾孩子的难题。
一整天,阿禾干劲满满,超额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虽然疲累,但她很开心。
她特地买了几个肉馅包子带回家中,她去做工时常常闻到它的香味,但一直没舍得买。听说是这包子是小麦做的,割嘴的麦饭竟然能够如此香软。
她去接女儿时又给了邻家婶子送了一个:“婶子,这包子好多达官贵人都在吃,听说连陛下都爱吃,你家今年种麦子,若是真如农官说的那样,来年四五月长成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呀,阿禾,你真舍得。这包子四钱一个哩。你太客气了。”邻家婶子接过包子,真心实意地道谢:“借你吉言。眼看着下雪了,俺家那口子怕地里麦苗没盖好,又跑去看了看。
“来年俺家收了麦,去街口的石磨那儿磨了小麦粉,一定送你一袋尝尝。做面条、凉皮都老好吃了。”
每条街巷被官府派人安了石磨,家中还有小麦余粮的尽可以去那儿磨成面粉。若是嫌累,还可以去渭水边上找水力磨盘,只是水力磨盘要两文钱。
婶子家的麦子都种下去了,再没有余粮和钱去尝试新鲜东西。
阿禾笑着应了,又把学室的事情告知了婶子。
婶子心中感慨万千,抹了抹泪,一个劲儿地说:“阿禾,你熬出来了。太好了。”
“是啊,这日子太好了。婶子,我们都熬出来了。”
第45章 阿禾抱着女儿回家,婶子……
阿禾抱着女儿回家, 婶子搓了搓脸,看了看天,嘱咐年纪不算大的孩子好好待在家中, 关上门往田地里去了。
天上的大雪似鹅毛,飘飘荡荡落入人间。
婶子紧了紧身上的蓑衣, 在纷飞的雪花中看见自家男人用柴耙将雪压紧压实。也不止是他在干活儿,土地上一个个黔首沉默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
“你咋来了?”男人看见了她。
婶子连忙去捡起田埂上的农具接着干下去:“阿禾把孩子接回去了, 我寻思着来看看你。”
男人说不出什么甜蜜的话, 只默默擦拭脸上的汗水, 又开始干活。
“农官怎么说的?这么大的雪,我看这秧苗都怕给冻死了哩。”
男人珍惜地从怀里摸出一张纸:“你再看看,我应该没弄错。农官说了下雪要把雪压实, 这样麦子根部就不受冻害,来年春天还可以化成水滋养。”
男人眼前再一次浮现那日被三老叫去的景象。
三老们说, 根据陛下旨意,若是他们愿意在今年试种冬麦,可以免除一年的田租和口赋,若是照料得宜丰收了, 还可以进爵一级。
麦种和农具,官府可以提供。
大秦皇室,在百姓当中还是有信用的。
男人应下了。
男人当时还不懂为什么要种冬麦, 后来才听说是上头的高官贵族们喜欢吃麦子做的饭食。他起初还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吃麦饭。
直到在三老那里看到了麦做的面条才恍然。原来街口设立的石磨盘是为了麦子的种植而做的准备。
咸阳市亭的麦子价格居高不下。
为此,一些目光短浅的人高价将麦种卖出,而后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后来,他见到了越来越多的农官,他们用最平实的语言告诉他改良过后的直辕犁怎么用, 耧车怎么使,麦种要放到什么样的深度才是最合适的,怕他们记不住,又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张纸。
是的,一张“纸”。
比竹简和布帛轻,更容易携带。
上面写的也不是字,而是一幅幅关于种植麦子的图画。
男人小心翼翼地保存着那张纸。
麦子开始发芽,男人见到的大官儿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确定是大官儿呢,那些农官毕恭毕敬,三老不置一言。他们团团将那大官围住,那大官不顾田地的泥泞,走到正在劳作的男人身边问了他好多话。
男人依旧记得那天大官儿跟他说了什么,他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跟妻子说过很多次。
他听到那些农官叫那衣着锦绣的大官扶苏公子。
扶苏公子,男人咀嚼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