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70-80(第9/16页)
道:“你去买粟米吧,我们来看着摊位。”
方伯
有些犹豫,怕辰哥儿他们处理不来。
“放心吧,方伯,我能看好。”辰哥儿道。
方伯纠结了一会儿,看了看日头,便答应了下来,他去买粮,辰哥儿等人看摊。
见方伯走远了,辰哥儿慢悠悠的说道:“咱们每集都来卖酒囊,大概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旧酒囊了。”
“是了,我们再卖酒囊只会越来越困难。”宛娘说道。
“所以,换个思路,这些旧酒囊便不能当成酒囊卖了。”圆娘说道。
“然也,然也。”辰哥儿道,“等方伯回来咱们就回家吧,这些旧酒囊总归要换成新花样的。”
宛娘仔细打量着酒囊说道:“啊?它们能变出什么新花样呢?”
圆娘低眉沉思道:“任嬷嬷她们手巧,一定会将这些酒囊改成小娘子们背得包包,将背包装饰的漂亮些,要价可就不止二十文了。”
“哎,好是好,可是会有人买吗?”宛娘问道。
“当然!买卖买卖,有人卖就有人买。”圆娘信心十足道,“六郎是不是快启蒙了?听说师父已经为他找好了私塾,这小家伙能说会道的,等会儿回去拿两块点心哄哄他,他定能将此事办的妥妥当当的。”
“好办法!”宛娘笑道。
没一会儿,方伯就背着半袋子粟米匆匆的赶了回来。
几人不由分说的,推着独轮车摇摇晃晃的往家走。
方伯一拍大腿道:“哎呀,小郎君,小娘子,你们慢点,慢点!酒囊还没卖完呢!”
辰哥儿笑道:“不急,不急,等下个大集再卖!现在先回家吃饭,大集上没什么人了,干耗着没意思,再把人晒中暑了,得不偿失。”
“那……那也得老奴来推车呀!您慢点,别撞上树桩子!”方伯背着粟米边追边说道。
“不会的,我长眼了!”辰哥儿少年心气,将独轮车推的飞快,边推边招呼,“圆妹,宛娘,你们坐上来,我推得动你们。”
两个小娘子看他蛇形走位,骇的不轻,连连摆手拒绝道:“不了,不了,我们走得动。”
几人正说笑着,忽然听见“啪,哎呀!”的一声,辰哥儿停了车,方伯急忙追上去,圆娘宛娘扒头一看,车前躺着个眉眼俊秀文气的青年,大概只有弱冠之龄,长的白白嫩嫩的,背后背着个书箱,他刚刚蹲在路边,辰哥儿只顾着跟两个妹妹说话,没着眼看路,书生又被大大的木书箱挡着,一时不慎,冲撞了。
辰哥儿停了车,连忙上前查看,他将书生扶了起来,道歉:“这位壮士,真是不好意思,刚刚没有看到你,你没事吧?”
那人摆了摆手道:“我还好,刚刚行路累了,坐在路旁小憩睡着了,没看到小哥儿推车来,不好意思啊。”
圆娘缓缓松了一口气,心道:不是碰瓷的就好!
辰哥儿点了点头,不放心道:“要不你走两步试试,看看我有没有撞伤你?”
那人摆手道:“没事儿,还好你停的及时,我歇息好了,着急赶路。”他刚迈一步,便“哎呀”一声,苦笑道,“崴了脚!”
辰哥儿将他放在独轮车上,问道:“你去哪里啊?我送你一程。”
“城北,临皋亭。”书生说道。
“哎,好巧,正好同路,临皋亭附近住了好几户人家,你是哪家的?以前怎么没见过你?”辰哥儿自来熟的问道。
“我的姑祖母嫁到一户姓李的人家,我这次是来……是来投亲的。”书生说道。
“那咱们正好是邻居。”辰哥儿笑道,“我家姓苏。”
惊的书生连忙从独轮车上跳下来,追问道:“苏子瞻是你什么人?”
“我爹!”辰哥儿回道。
书生又惊又喜,单腿蹦着往前走,说什么也不上辰哥儿的车,说是折煞他了。
辰哥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道:“他这样什么时候再蹦到家?”
方伯叹了一口气,将粟米放在独轮车上,自己上前搀人。
待到门前,书生作揖道:“小子今日无状,等改日腿好了再登门拜访。”说完单腿蹦到隔壁李家去了。
辰哥儿将车推进去,心道等会儿送瓶红花油过去。
任嬷嬷接了粟米去做饭,六郎缠着阿姊们要点心吃。
苏轼倚仗站在门口问道:“你们两个研究出什么名堂来了?”
圆娘将点心捧到他面前道:“师父,你尝过就知道了。”
苏轼略尝了一下,凝眉问道:“这是什么?入口极为酥脆。”
圆娘道:“摊贩说没有名字,他娘随便做的。”
苏轼又尝了一口,一一问过价钱后,稍加思索后说道:“这个酥脆小饼最赚钱。”
宛娘道:“可是它是最便宜的呀!”
圆娘道:“是它的成本极低,纯属卖手艺。”
宛娘道:“圆娘,你会做这种酥饼吗?”
圆娘摇了摇头道:“能做是能做,只是成本会比这家高不少,咱们最好做那种,原料就在山里刨,基本零成本那种。”
宛娘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她要做何点心?
王闰之看着卖剩的酒囊问道:“怎么没将这些卖不出去的旧酒囊典当掉?”
圆娘道:“一个旧酒囊典当了最多只值十五文钱,我们想着任嬷嬷手巧,不如将这些酒囊改成包包,也能多卖几个钱!”
朝云摸了摸这些酒囊道:“还是你们这些小的鬼主意多,想法不错。”
说着,她去里屋拿了针线篓子出来,照着酒囊比比划划。
宛娘看得入神,随便找了个什么,坐在她旁边看着她裁剪缝补。
六郎突然嗷的一嗓子,叫道:“三姐,不许欺负我的胖蘑菇!”
说着,他拎了个板凳递给她,将她屁股下的一大团土状物解救出来。
宛娘瞅了一眼,道:“什么嘛,又干又硬,那么一大坨怎么会是蘑菇?!”
圆娘闻言仔细一看,惊诧道:“这不是茯苓嘛!咱们的点心原料有着落了!”
“茯苓不是药材吗?也能做点心?”辰哥儿问道。
“能的!!”圆娘十分肯定,“你们就瞧好吧!”
六郎一听说他的胖蘑菇能做点心,也不舍不得了,直直将其递到圆娘面前道:“阿姊,做点心吃吧!”
第77章
圆娘前世只用现成的茯苓粉做过茯苓糕,新鲜的她还没处理过,她将困惑的目光投向苏轼。
苏轼将手中的竹杖倚在墙上,接过圆娘手中的鲜茯苓块,说道:“首先要把它洗净、削皮、然后切片晾晒,等晾干之后就可以用碾子磨成粉了。”
他边说边在井旁汲水洗茯苓块,然后操刀小心翼翼的削去外面土褐色的皮,接着将茯苓块一切为二,再切成薄厚均匀的小片。
圆娘将竹圆盘上的灰尘拿干净的布抹掉,而后将苏轼切好的茯苓片整整齐齐的摆放在竹圆盘上。
苏轼不仅才思敏捷,干活也麻利,不出一盏茶的功夫,茯苓块被他处理好了。
辰哥儿自告奋勇的从圆娘手里接过竹圆盘,放在竹架上进行晾晒。
一连三日都是好天气,苏轼天天带圆娘查看茯苓片的干燥程度,等晒的差不多了,也就是可以磨粉的时候了。
磨粉筛好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