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70-80(第8/16页)
州偏僻,百姓生活贫困,大概不会买点心这些零嘴吃吧。”
宛娘摸了摸下巴说道:“也不尽然吧,三日后是黄州大集,咱们先去集上看看黄州的百姓都爱吃什么?选那种成本低的,有改进空间的,这样的话,咱们的买卖才有出路,等手里本钱多了,再酌情添减,相信我,你在屋子里空想是想不出什么来的,得出门瞧瞧才能发现些什么!”
圆娘一想也是,她赚钱心切,一时钻了牛角尖!
宛娘将绿豆汤递给她道:“先喝两口绿豆汤解解暑,我本来说要湃在井水里的,任嬷嬷非是不让,说小娘子喝那么冰碴凉的东西不好,容易脾胃不和。”
圆娘劝道:“你爱吃凉的习惯真要改改了,黄州潮湿闷热,咱们又离江边子这么近,本来体内湿气就重,再吃凉的更是雪上加霜,湿气排不出去就会变胖变丑的!”
宛娘悚然一惊,摸了摸自己的小脸道:“我胖了吗?丑了吗?”
圆娘笑道:“快了!”
宛娘笑道:“好你个促狭鬼!”她伸手挠圆娘最怕痒的地方,两个小娘子瞬间扭成一团,满屋的欢声笑语。
辰哥儿在外面敲窗提醒道:“还不歇午觉,任嬷嬷过来了!”
两个小娘子立马脱鞋,爬到床上闭紧双眼开始装睡!
没过一会儿,她们听到有脚步声慢慢走近,没有进门的意思,稍微停了停又缓缓离开。
圆娘与宛娘睁开眼睛对视一眼,后知后觉冲窗户说道:“二哥,你是不是在故意捉弄我们?”
“啪!”的一声,门被推开了,任嬷嬷虎着脸走进来,说道:“还不睡?!”
两个小娘子立马吓得闭上了眼睛,他们甚至还听见窗外传来一声憋笑,心道:二哥,你!!
第76章
今日休沐,恰逢五日一轮的黄州大集,届时不仅黄州本城的人会来赶集,就连黄州下属的村镇农户也会挑着担子来赶早市。
所以,今天黄州的横道大街上人很多,柴炭、青菜、瓜果、鸡蛋、粗布头也比平常便宜。
辰哥儿一大清早将从官府领回来的酒囊打包搬到独轮车上,方伯推着独轮车,辰哥儿,圆娘,宛娘在后面跟着,预备去集市上将这些酒囊折成现钱,补贴家用。
自从苏轼被贬黄州后,俸禄骤减,已经得不到米粮和钱帛了,有的只是官府用过的酒囊充当俸禄,每月初一,方伯就会将这些旧酒囊领回家,等大集的时候卖掉,偶尔有卖不掉的情况,这时候只能做死契押在当铺里了。
当铺掌柜压价压的太狠,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方伯不会将酒囊押在当铺的。
约摸走了半个时辰,他们隐隐看到横道大街上聚了不少人了,方伯连忙找了个岔道位置把独轮车停好,此处正好生着一株茂密的桂树,有树荫遮挡,要凉爽很多。
方伯摘下斗笠扇了扇风,对辰哥儿说道:“老奴一个人看着摊子就行了,小郎君带着小娘子们各处逛逛吧,这里虽然比不上吴兴之地繁华,但也很热闹。”
辰哥儿看了到处东张西望的妹妹们一眼,点点头道:“嗯,等会儿您卖完之后若我们还没回来,您就买点粟米回家吧,不必等我们。”
“好嘞!”方伯满口应道。
圆娘只逛过后世的农村大集,那时她还很小,被母亲领着,随着人、流往前挪动,看到的都是一根根蓝的、灰的、花的、绿的,胖的,瘦的,长的,短的,大腿。
后来电商平台发展起来,集市上的人就渐渐少了,集市的规模也慢慢缩减,再后来,连村镇都变成城市郊区,城市新区,大集市便再无立足之地,慢慢消亡了。
她还是很喜欢热闹的大集的,黄州虽然地处偏远,乡音晦涩,但集市上的热闹是不减的,而且有官府看着,集市一块一块的区域划分的十分规整,买菜的聚在一起,卖锅碗瓢盆的聚在一起,手艺人摆摊的聚在一起,卖点心小食的亦聚在一起。
黄州城的贵价点心都是糕点铺在卖的,只有乡绅富户去光顾,人并不多,毕竟这里不怎么富裕,普通人家即便走亲访友也舍不得带那么贵重的点心,享用不起。
只有来大集上摆摊的才是黄州普通百姓会光顾的地方,圆娘等人的目的地就在这些地方。
点心摊子上摆放的都是些价钱极其低廉的点心,内里看不出什么,只在表面撒了几个糖粒,粗劣但胜在便宜,二十文钱能买一纸包,摊主讲究个薄利多销。
圆娘观摩半晌,悟了。
她要想靠卖点心养家糊口,首先要价格低廉,其次是量大,所以必须将成本压得极低才是,这还不算完,要想能挣钱得保证比这些摊位上的点心好吃。
摊主见三人在摊位旁走来走去的也不肯买,不由搭讪道:“小娘子,我这的点心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吃,要不买块尝尝?”
圆娘抿了抿唇,他要说自己是最便宜的她信,说自己是出了名好吃的她不信,这一看就不好吃啊!
摊主见圆娘露出怀疑之色,说道:“不信?不信的话,你尝尝!”说着,他捡起一块称剩下的点心残渣递给圆娘。
圆娘接过来尝了尝,眼底划过一丝惊诧,这种不起眼的小点心,口感竟意外的不错,十分酥脆,还带有淡淡的回甜,那口感怎么形容呢?就像没反绵的拿破仑酥层,显然这个时代没有起酥粉,普通农户也用不起黄油,单单凭手艺及她还不知道的秘方做到这种程度,还这么便宜,难怪这一溜摊位数他家的生意最好。
圆娘好奇的问摊主道:“小哥儿,你这点心叫什么名字?”
摊主忙里偷闲道:“我也不知道,没名字的,我娘在家随便做做的,你若叫它酥饼也行,反正大家都这么叫。”
圆娘垂眸看了看,显然此酥饼与后世的桃酥饼不是一回事,但貌似只能如此称呼了。
她叹道:“你母亲真是个手巧之人。”
摊主被她夸的不好意思了。
圆娘道:“给我也来二十文钱的。”
“哎,好嘞!”摊主手脚麻利的将点心给她封好,他做买卖敞亮,多给圆娘放了两块,满满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宛娘又从旁的摊位上买了几种摊位招牌点心。
二人准备回去仔细研究研究。
辰哥儿跟在他们身后,替她们提着点心。
三人远远看见方伯的酒囊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卖出去。
也是,城中人就那么多,酒囊又是耐用品,谁家天天没事儿买酒囊呢?
圆娘摸着这些普普通通的旧酒囊,说道:“单卖酒囊不好卖,如果在里面盛点酒就好了。”
宛娘苦恼道:“可是好一点的酒都是官府或者有牌子的大酒肆酿的,这些地方都是用酒坛子的,不大会用酒囊,而普通百姓只能酿造些口味低劣的私酒,连买酒都得偷偷摸摸的,又哪里舍得为酒囊出钱,白送还行。这里地处偏僻,也没有行人聚集,很少有人出远门,自然也就用不到酒囊了。”
方伯安慰道:“小娘子莫急,这些酒囊一会儿就卖完了,卖不出去的可以放到当铺里抵,总归不会让小娘子饿肚子的。”
圆娘道:“一个新酒囊二十五文钱,一个旧酒囊二十文钱,放到当铺里抵的话一只酒囊只能得十到十五文钱,并不划算。”她边说边摸了摸手边的酒囊。
辰哥儿看着这些卖剩的酒囊,问方伯道:“现下卖的钱可够买粟米的?”
方伯点头道:“够了!够了!”
辰哥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