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70-80(第7/16页)
喂一喂才好,锅润好了,用着才长久。”
王闰之面露难色,苦恼道:“可是……这猪肉该怎么炖啊?”
圆娘抢答道:“这个我会!”陶锅她玩不转,铁锅土灶应该难度没那么大。
苏轼笑了笑,促狭的看了圆娘一眼,回道:“我有办法,你们就瞧好吧。”
圆娘吃瘪,啊这……是被师父嫌弃了吗?!师父不会是怕她把新买的锅也烧毁吧!
苏轼望着圆娘说道:“万事开头难,这头一遭的难事先让师父试试深浅,之后便由你来,如何?”
圆娘点了点头,露出个浅浅的笑容来。
这时,六郎抱着一捧甜果子进来,放在瓢里冲洗过后,给每人递了一个,剩余的全给了圆娘,是新摘下来的李子,不像是野生的,倒像是人家种的。
圆娘有些诧异,问道:“六郎,这些果子哪来的?”
“隔壁邻居李奶奶给的,说是不值几个钱,给咱们吃个新鲜。”六郎回道。
苏轼点了点头,嘎嘣一声,咬了一口脆生生的甜李子:“味道果然不错,今年过了时节,等明年问问她还有没有甜李子的幼苗,到时候咱们家也可在院子里栽上一棵两棵的。”
六郎指着吃剩的果核问道:“这个不行吗?现在种下去,等它明年就睡醒发芽了。”
苏轼笑道:“你自可以试试。”
六郎收敛了众人的果核,煞有介事的去墙角处种树了。
苏轼洗好锅后净了净手,将买来的猪肉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头,在锅里添了水,放好葱姜之后将肉块抄了一遍水,而后将肉块捞出来,把水舀出来扔掉。
现在家里用的姜蒜是野生的,纯在山上挖的,不要钱,所以苏轼下料的时候也猛,将姜片、葱铺在锅底,然后把肉块倒进去,往锅里填了少量的水,水大概其只将肉没过。
灶膛里烧大火,将锅烧开,然后苏轼将火焰足的柴炭都抽了出来,用水浇灭,直到灶膛里不见明火,只拿炭火一直烘烤着烧。
做完这一切后,苏轼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汗,将竹篮子拎出来,招呼家里一众小的跟他一起择菜。
圆娘看了看锅,看了看苏轼,总觉得哪里不对?苏轼是苏轼,但这炖肉不像她后世所吃到的东坡肉啊!是不是调料什么的还没放完?!
宛娘在旁边也看得一愣一愣的,她看灶台里的火十分……嗯,小,不由问道:“伯父,这点儿火就能把肉炖熟吗?”
苏轼道:“文火慢慢焖熟的肉,滋味才足。”
苏轼将择好的野菜用井水洗干净,一部分凉拌,一部分切成寸许的小段,裹上些粟米后,放在一旁备用。
他一直在看着灶膛里的火,期间只在锅里添过半勺酒,一些粗盐,少许酱油,便什么都没放过了。
圆娘满怀期待,静等开锅
一个时辰后,肉熟了,苏轼掀锅之后,一股浓烈的肉香扑鼻而来,肉香中和着一些淡淡的酒香。
圆娘扒头一看,这……跟传说中的东坡肉差距有些大啊,到底哪个骗了她?!
苏轼如今炖的猪肉跟后世流传的东坡肉根本是两回事!
师父是不会骗她的,仔细想想也是,师父都被贬到这里来了,月俸不过一百五十个酒囊,哪里舍得浓油赤酱,便是想浓油赤酱,也没那条件啊!
苏轼将肉块盛出后,他吩咐苏迈将火烧旺些,然后在锅中添足水,凉水在热锅中一激,发出呲呲啦啦的声音,肉汤在旺火的作用下,更香了。
苏轼将之前处理好的野菜下锅,搅了搅,盖上锅盖,等锅开之后再烧烧便可熄火了。
圆娘、宛娘还在歪着头研究那盆炖猪肉,苏轼以为两个小娘子馋了呢,遂取来两双筷子递给她们道:“尝尝?”
圆娘摇了摇头道:“等大家一起吃。”
一盏茶的功夫过后,野菜羹也做好了,大家开始支桌吃饭,炖猪肉摆在桌子最中央,还有几样小菜,譬如盐豆豉、泡姜片、凉拌野菜。
苏轼盛了一碗野菜羹,上面添了几块猪肉,对六郎说道:“将这碗菜给隔壁李奶奶送去吧,就说咱们家炖了肉,请李奶奶尝尝。”
不一会儿,六郎端着碗回来了,碗里是一大块切糕,用白米和红枣做成的,压的十分紧实。
六郎道:“李奶奶托我问爹爹一件事,她娘家的秀才侄孙一直仰慕爹爹的学问,听说爹爹住在这里,问以后能不能向爹爹请教学问上面的事儿?”
苏轼一怔,弯唇笑了笑道:“当然可以。”
六郎点了点头,瞄了桌上的炖肉一眼,撒娇道:“爹爹,六郎饿了,没力气了,等六郎吃饱后再去李奶奶家传话好不好?”
苏轼笑道:“还不坐下吃饭!”
六郎坐下便狼吞虎咽,烫的嗷嗷直叫,苏轼道:“慢些吃,烫破嘴一会儿怎么吃切糕?”
六郎眼珠子骨碌一转,见大家都吃得斯斯文文,他不好意的笑了笑,也不再着急了。
圆娘夹了一块炖肉慢慢品尝,她头一次吃到这种近乎原汁原味的肉香,原以为会很腻口,其实不然,没了科技与狠活,剩下的只是自然与淳朴。
经过文火慢炖后的猪肉,腥臊味全无,只剩炽烈的肉香,入口即化,鲜香可口,不得不说,苏轼是会吃的。
圆娘边吃边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来,看向苏轼的目光亦多添了三分崇敬,这就是她的师父了,有变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苏轼见状,问道:“如何?”
圆娘忙里偷闲点了点头道:“很好吃!不愧是师父!!”
苏轼闻言满足一笑,比吃了炖肉还开心!
今天中午,一家人吃得饱饱的,连日来的愁情都消散了许多。
午后,王闰之在主屋里算账,她将家中的钱分成一份份的挂在房梁上,每天取一百五十文作为家用,每日可以有结余,但不能花超,饶是这样,这些家资也只够维持一年的。
王闰之轻轻叹了一口气,合计来合计去,银钱还是不够花的,这么多张嘴等着呢,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趁着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早早打算才是。
与此同时,圆娘也在抱着青瓷小猪数钱,透过窗子,她看见六郎在墙根下一点点吃切糕,连嘴都舍不得张大点,她看得心里一酸,想着,努力节流不如去开源,想办法有个来财的进项才是,据她所知,师父要在黄州待五年呢。
只是,做些什么好呢?
这个时代对商贾多有限制,容易赚钱的买卖早被皇亲国戚垄断了。
所以,她也不好高骛远,先弄点可以糊口的买卖就行,将眼下的难关度过去再说。
她一时也没什么头绪,师娘在家操持生计,朝云和任嬷嬷闲暇时做些女红,等黄州大集的时候拿出去卖掉补贴家用。
只是,绣活也是讲究功底的,圆娘自己先前没学过这个,现在拿起针来也卷不过有多年功底的人们,摆摊卖字呢,她又卷不过以此为生的穷秀才。
做点什么好呢,圆娘有些苦恼。
宛娘端着一碗解暑的绿豆汤进来,见圆娘伏在床柱上兴致不高的模样,不禁问道:“圆娘,你怎么啦?”
圆娘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在想怎么赚钱?”她把自己的盘算说了一遍。
宛娘叉腰道:“这有何难?你不是很会做点心嘛?!咱们可以做些点心来卖啊!”
圆娘道:“这个我其实也想过了,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