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330-340(第9/13页)
的,科目也是自己编的,何止一个“乱”字了得。
不过嘛……乱是乱了点,本事倒是不少,朱崇贵和姜国华等人,带着学生,在商学院里直接成立了一个“金点子咨询办公室”,对外解决企业以及个人的经营和技术问题。
引导学生想办法,在实战中解决问题,很快帮助了一家又一家的企业工厂,以及个体小作坊。
这个金点子办公室,对外赚到了非常多的“咨询费”。
“校长,现在学校的问题是,到底该怎么管理,这些咨询费用具体怎么分,有一些是学生们想出来的办法,还有其中开创的一些专利,到底是属于学校,还是属于教授和学生……”
这些问题,都是商学院创业之初,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利益归属”,说起来也是奇葩,他们这商学院跟公司一样,学生都成“付费上班”的职工了。
秦想想被这些事情弄得一个头两个大。
回到家里,她就唱: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
“我想炸学校!”
黎剑知平静喝着枸杞水,评价道:“你这个校长戾气很重啊。”
在乱糟糟的情况下,商学院在一九八五年底,开学不过两个月,便已经取得令人瞠目结舌的成绩。
姜国华和朱崇贵带领学生们组成的“金点子团队”,为全国不同地区,十七家经营困难的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总体成功率在七成以上,获得了各地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也就在这一个学期,学校也摸索出了对外收费的规则,包括“企业咨询费”,“技术解决方案分成”,以及“对外短期培训”,实现了学校盈利,通过技术方案分成,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赚到了不小的技术方案分成。
同时商学院孵化出“燕踏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量的军方订单,使得公司在投资成立三个月内,便能收回所有的投资成本,并且获得盈利,同时还收获了二十万米元的外贸刹车片订单。
其他比较耀眼的,还有商学院的学生,其中有几个典型的代表,有的一边在商学院学习,一边完成了自己的创业。
代表人物之一,陆平川,七十年代的返城知青,被安排在街道纸盒厂担任临时工,曾在黑省建设兵团干了八年,本身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八十年代中期,在海外产品的冲击下,纸盒厂效应越来越差,濒临倒闭,陆平川对纸盒厂有感情,却也无力挽救,试图带着纸盒厂的工人们,换一条新路子。
来到商学院学习之后,陆平川萌生了创业新想法,作为一个返城知青,他的同龄好友全都是知青,他就发现沪市住房紧张,很多人家里,包括各种返城知青家里,空间狭小,何止是挪不开腿,很多人家里都是架子床,分上下床,甚至还有“上中下”床。
联系纸盒厂本身拥有的技术,陆平川想到了“可折叠纸板家具”,他认为,这种可折叠家具,在未来肯定有广泛商机。
他把自己的构思告诉了姜国华,姜国华等技术教授,帮忙优化了第一套家具的折叠结构设计,并且还引入了生产“模块化”的概念。
陆平川带着纸盒厂工人转型“可折叠家具厂”,很快将街道纸盒厂救活。
第二个典型代表则是刘巧妹,一个颇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国营百货大楼柜员,她向往尹萍萍展现的外贸谈判姿态,在商学院里,鼓起勇气学习和外商打交道的技巧,她不耻下问,经常和同学在课堂上模拟和港商以及粤商打交道的场景,
并且学习识别“外贸合同陷阱”——这一点上,秦想想特别有发言权,因为刚去特区,就差点被骗,她让退伍兵韦山河等人,帮忙搜集了一份“特区防骗大全”。
上面有各种特区典型被骗企业案例,正好适合拿到商学院当教材。
刘巧妹这些单纯的国内售货员,也是通过商学院的课堂,才知道“外商水真深”!
同时,也正因为知道了这些骗术,知道了和港商等外资打交道的办法,滋生了刘巧妹的勇气。
刘巧妹决定辞职下海经商,她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根据她在百货大楼观察,随着八十年代开始的“出国热”,市民对中高档文具,比如说计算器,电子词典等等需求非常大,而国营商场进货流程僵硬缓慢,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刘巧妹通过自己在商学院学来的特区政策,以及外贸信息,从粤省一些合资工厂引进了一批中高档文具,最后赚得盆满钵满。
她决定在明年开一家属于自己中高档文具精品店。
……
像陆平川和刘巧妹这样的商学院学员还有很多,在八十年代,这个看似经济野蛮的时代,这个充满了商机和机遇的时代,在学校里学习经济和管理知识,其实是很荒谬的,因为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商学院的第一批学员,最后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至少都过上了相对富足的生活。
商学院更像是构筑起来的一个经济技术互助平台,有点类似商会,越来越多的学生取得创业成绩后,会影响带动其他的学生。
并且创业成功的学生,也愿意投钱支持有想法的同学创业,起到了一个正向循环的作用。
至少在这个刚起步的商学院里,只要有好想法,就能得到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得到特区和港澳等地区经济政策和商贸信息,就已经超过了时代中的大多数创业者。
第338章 飞燕实业集团 这小票票能有什么用处?……
一九八六年春节, 时间又过了一年,一家人在复兴西路小洋楼度过充满年味儿的春节。
这年家里又买了一台进口录像机,还有电视游戏机, 黎剑知托战友从羊城带回来一批最新的港台录像带, 引得周围邻居以及孩子们都过来围着电视机看录像。
青穗和青禾两小姐妹喜欢看录像带, 青峰和青澜两兄妹则更喜欢玩电视游戏机。
秦想想:“不准在家里看鬼片!”
“不准玩游戏时大喊大叫。”
而秦想想自己呢, 看鬼片的时候大喊大叫,到底抵不住女儿们的引诱, 母女三个把窗帘拉上, 窝在沙发上看鬼片,最后三个人一起哇哇大叫。
“我再也不跟女儿们看鬼片了!”
黎剑知:“口嫌体正直。”
家里厨房烧年夜饭, 用上了最新的电砂锅以及进口电饭煲,哪怕是最新款,看在黎剑知眼里仍然是简陋老古董。
这时候不少人家里都有了电饭煲, 只不过用了一段时间, 大多闲置。
这时候的电饭煲容易坏, 坏了就不跳闸,也就是这电饭煲会一直煮一直煮,有很大的火灾风险。
黎剑知小时候隔壁家的邻居,电饭煲坏了仍然继续用,让家里孩子每天帮忙“手动跳闸”, 有一次,孩子贪玩, 倒是没有酿成大祸,只是一锅米饭烧成了一锅碳。
黎青峰:“这电饭锅烧出来的还是不太好吃。”
秦想想:“我也觉得,还是容易夹生。”
黎剑知:“等以后技术改进……来试试用电砂锅煮粥。”
小洋楼家里厨房大,全家总动员准备年夜饭, 白切鸡,八宝鸭,红烧蹄髈,红烧鱼……各式各样的大菜,烧了满满一桌子。
“妈妈,我给你做了一身新棉袄!”女儿黎青穗到现在,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小少女,并且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