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百合耽美 > 村边杏花白

【完结】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村边杏花白》【完结】(第9/12页)

清江要开绣坊,她经过深思熟虑还是邀请了他们前来参加开张大典。她这么做并没有炫耀的意思,只不过岳家始终是她的舅家,她若是不邀请对方,实在是失礼。

    岳检跟岳炎方商量了,原本打算希望曲清江能拉他们一把的,可到了她的跟前,岳炎方又说不出口了。

    “没必要。这是我们自家的坎,还是得我们自家跨过去。”岳炎方道,实际上他是真的没脸开这个口,因为他亲姐被堂妹害的断了指,断送了绣娘的生涯,他却因为家族的利益而跟堂妹勾结,这如何对得住亲姐?如今他又要因为利益来攀附他的外甥女,像话吗?!

    其实他们不提,曲清江也清楚岳家的事情,不过是装作不知道,就想看看他们是否会主动提出让她帮忙。

    岳炎方没提,这让曲清江的心底还有些感慨。沉思了许久后,还是决定拉一把自己的舅舅,——岳家已经分家,她拉拔自己的舅舅也不会让岳炎杰一家得到好处,而且,她这么做,也算是替她娘偿还岳家这么多年的养育与栽培的恩情!

    除了岳家,曲清江还了解到洛春鸠的近况。照理说她最后洗脱了冤屈,证明那绣作是被岳揺纺动了手脚,文绣院也邀请她回去,所以她的名声并没有被毁,她的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一些才对。

    实际上她回到了老家后,确实过了一段舒坦的日子。然而她没有子嗣,她那些子侄、亲戚便盯上了孤寡的她,在连哄带骗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她多年累积的资产慢慢地便被掏空。

    而得不到好处的子侄、亲戚见状,便又翻脸无情,将她的生活搅得一团乱后,弃她于不顾。

    她虽然还有一座小宅子,但生活很是落魄,所有人都等着她死去,好霸占她那座宅子。

    曲清江知道后,便给她去信,邀请她来曲绣绣坊:“我很少指点别人,也不知如何管理绣坊,而祖师婆婆擅长此道,若是愿意,不如来绣坊替我指点一下绣坊的绣娘?我给祖师婆婆工钱。”

    曲清江的名声和技艺已经远超洛春鸠,绣坊的刺绣也不以皇绣为主,所以她完全不是在利用洛春鸠。

    后者也明白她这是出于一片慈孝至善之心,目的在于替自己养老送终。所以想开后,便答应了她。

    洛春鸠将自己的宅子卖掉,带着最后一点资产来了曲绣绣坊,过起了悠哉的退休生活。

    正文 斗转星移

    从赵长夏开始推广高产的粮食作物开始, 在短短七年时间内,朝廷便让各地都种上了这些高产的粮食,使得百姓的生活水涨船高。

    当然, 有些地方也少不得会出现一些“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的情况, 只是官家是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他不搞先帝在位晚年四处封禅、好大喜功的那一套, 反而在粮食产量提高的情况下,也没有增收赋税。

    这种情况下,国库反而充盈了!

    在等待时机成熟、国库充盈后, 官家便借着“大夏国王”李德明攻打吐蕃、西州回鹘,大周接到西州回鹘的求救为由,出兵攻打“大夏”。

    “大夏”在大周与西州回鹘之中,而李德明之父在前朝被封为“夏国公”,其本人又被契丹封为大夏国王。他不仅向契丹称臣,还向大周请和, 以麻痹两国,好暗中发展势力。

    大周的许多文人之前都认为没必要兴兵,增加国库的负担。不过如今国库充盈了, 不必担心财政问题,自然该继承太宗的遗志,收复幽云及陇右的失地。

    官家雄心壮志,并且一改武将受制于监军的情况, 让监军的职责回归监察,而不能沾手行军作战,以免外行人指导内行人, 贻误了战机。

    官家此举让不少武将得以放开手脚,因而前线的作战虽然有小败,但总体而言战线还是不断推进的。

    李德明迫于无奈,赶紧朝契丹求救,大周就防着契丹兴兵,也想趁此机会摆脱受制于人的窘境,因而也跟契丹打了起来。

    在老家过着退休生活的赵长夏也被官家起复,让她负责屯田的事务。

    若是之前,赵长夏肯定会推辞,可如今战事起,她骨子里还是有着那热血的一面的,因此觉得在家国大义面前,自己的私欲不足为道,因而毅然地接受了朝廷的诏令。

    曲清江没有劝阻她,反而因为绣坊的经营已经步入正轨,所以她将绣坊交给洛春鸠打理后,带着小木头及虎娃跟随赵长夏再度进京。

    虎娃是她们一年前、小木头三岁的时候,在曲家的竹林里捡到的,——说是捡到的,实际上是老虎叼来的,当时幼小的她在襁褓之中,被已经年迈的老虎咬着襁褓叼到曲家的竹林里,交给了正在带着小木头挖笋的赵长夏。

    养一个孩子是养,养两个也绰绰有余,所以赵长夏跟曲清江商议过后,便决定将她留下来跟小木头做个伴,乳名“虎娃”,大名赵杭,对外说是小木头的妹妹。

    □□对一些子嗣不多的家庭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了,因此并没有人议论她们的行为。不过她们并不希望虎娃会有一种“我是被收养的,故而我不是这个家的孩子”的疏离和自卑感,因而叮嘱了身边的人,莫要刻意地在她面前提及她的身世。

    一家四口这番进京,一直待到战事结束。

    大周打得李德明俯首称臣,还将曾经攻占的夏州、灵州、肃州等十几座州府给收复了。李德明被夺走夏国王的头衔,降为西平军节度使。

    至于大周跟契丹的对战则要艰难得多,不过因大周的粮草充足,跟大契丹耗得起,打了两年,契丹便有些撑不住了。

    这时,契丹又因为战事太持久,内部矛盾重重,发生了内乱,大周趁机发起猛烈的攻势,得以收复沈州、云州以南的领土。

    赵长夏一听说沈州收复了,脑海中立马就浮现了“东北大米”的念头。她就说,系统的流动农贸市场怎么会忽然多了十几种适合在东北种植的水稻品种,原来是系统的业务也拓展到了东北。

    于是赵长夏又主动请缨,跑到了东北去种水稻。

    这回曲清江跟小木头、虎娃没有跟着去,主要是大的战事虽然停了,可还是有些小场面的战事,赵长夏不放心。她一个人跑去那边,一来是为了试验,二来也是为了及时给守边的将士补充军粮。只有后勤有保障,武将们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作战英勇。

    官家封赵长夏为沈辽劝农使,升正五品的中大夫,权发遣转运使。为了让赵长夏也没有后顾之忧,官家特意赐了赵长夏一座宅子,让她安置妻女。

    赵长夏到了沈州后,先是对各地的墒情开展了调查,最后划出了合适种植水稻的区域。

    在挑选水稻品种时,鉴于天下还未完全安定,而这里又接近前线,为避免契丹派人来收购谷种,她特意挑选了杂交水稻品种,——当然,其实她巴不得契丹派奸细来收购谷种,等对方种了一年,发现产量不高,甚至种不出稻谷来,那损失可就大了,矛盾还不加深?

    赵长夏只将这件事告诉官家,并且让官家别外传,以免契丹打听到这事后,不派人来收购谷种了。

    官家:“……”

    他以为赵长夏是个老实的,只会种田,没想到种田还能给对方挖坑?

    他有些期待看到契丹发现大量购进这种“杂交水稻”的谷种后,发现产量少得可怜的时候的懵逼状了!

    ……

    赵长夏在沈辽的水稻种植区种出了亩产九石的喜人成果,并且她不遗余力地让人将这个消息传到契丹的上京,——契丹原定的国都为大定府,不过因和大周的战事持久,被大周收复了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