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50-60(第5/23页)



    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前来谈判。

    在一处新开辟的议事帐内,没有剑拔弩张的卫兵,只有几个陶碗和一把正在炉上咕嘟冒泡的陶壶。

    刘季穿着一身简便的深衣,笑容和煦地亲自为译吁宋斟满一碗浑浊的液体。

    “首领请尝一尝,这是我们用贵地的‘柘’新试制出来的东西。” 刘季笑道,自己先喝了一口。

    章邯默然不语,只做淡淡垂眸,静静听着刘季的表演。

    译吁宋警惕地瞧了瞧,他抿了一口,瞬间,一股强烈而纯粹的甜味冲击了他的味蕾,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

    他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睁大了。

    刘季捕捉到了他的反应,心道,不愧是神使和墨家联手做出的方子。

    他笑着说:“此物名为‘石蜜’,在中原,价比黄金。陛下有旨,欲在此地广种此物,兴办糖坊。然我等外人,不谙此地水土,需仰仗如首领这般豪杰。”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真诚:“打仗,是为了不打仗。死的人已经够多了。陛下要的是天下安宁,百姓富足。若首领愿率部众相助,这糖坊之利,你我共享。您仍是部族的首领,更是我大秦册封的君长,可衣锦食肉,保境安民。岂不远胜于躲在山林之中,朝不保夕,与‘天雷’为敌?”

    译吁宋看着碗中浑浊的糖水,又想起那日的巨响和火光。

    一边是毁灭,一边是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地位。他紧绷的肩膀慢慢松弛下来,沉默了良久,他抬起头,声音沙哑:“如何共享?”

    帐外,甘蔗叶在夏风中沙沙作响,讲和的气息顺着风的指引吹遍这片土地的每一寸。

    半年过去,曾经的战场已大变模样。

    兴建好的灵渠上舟楫往来,运送的不再只是兵甲粮草,更多是一筐筐粗制的糖块。

    新建的集市人声鼎沸,秦人、越人混杂其间,语言不通便用手比划,交易着盐铁、布匹和甜蜜的糖块。空气中弥漫着糖坊熬煮时特有的焦香甜味,甚至盖过了曾经的硝烟与血腥。

    那些曾经充满敌意的越人孩童,如今会追着卖糖的商贩嬉笑奔跑。

    在秦军临时搭建的简陋官衙前,正在举行一场册封仪式。

    译吁宋和其他几位归顺的越人酋长穿着秦朝赐予的官服,虽然有些别扭,但脸上洋溢着光彩。

    译吁宋想起族人身上穿着的、针脚细密的湘君布,想起族中幼童嘴里的糖块,想起刘季为他带来的数不清的金银财宝,想起秦军手里掌握的可怕武器。

    他心道,父亲,我应该是对的吧。

    刘季站在一旁,对身旁的章邯低声道:“章将军,‘天雷’为我们劈开了路,如今,该用‘糖’来让这条路走得更远了。毕竟,神使和陛下,都不想有太多的伤亡。”

    章邯依旧表情严肃,但看着眼前相对和睦的景象,目光也柔和了些许:“恩威并施,方为王道。刘公攻心之策,邯佩服。如今,两方伤亡也确实比预想的要少许多。只是火药之事,需绝对保密,此乃帝国根基。”

    赤粟陪着随行的农家弟子们上山下地,研究百越之地的珍奇物产,黑了不少:“自然,我选的人章将军不是都看过了吗?家世清白,在咸阳有家小,对大秦绝对忠诚。说来百越也很不错,农家那帮人一听越人有能种两茬的水稻,找得都快疯了。”

    “双季稻,这谁能与之匹敌?”刘季望向热闹的集市,意味深长地说:“人们要的其实很简单。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谁又愿意整天提着脑袋打仗呢?这甜味,比什么大道理都管用。”

    初夏的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温暖而明亮。

    甘蔗田绿意盎然,糖坊的炊烟袅袅升起,一个全新的、甜蜜的岭南,正在战争的废墟上悄然诞生。

    至此,章邯、刘季、赤粟三人带着甘蔗化糖的秘方、治疗轻度瘴气的药方和改良版的火药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随着治粟内史报喜奏折呈上去的,还有南边百越的战况。

    彼时咸阳宫中一片安宁,殿内只有纸张翻动的轻微声响和鹦鹉啄食的细微声响。蒙毅深知陛下的脾性,从不以琐事相扰。他静候片刻,待始皇批完手中一卷,才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陛下,”蒙毅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打破了殿内的寂静,“臣,特为陛下呈上‘咸阳学宫’依新术所制之首期《大秦官报》,恭请陛下圣览。”

    他的声音平稳,但内心实则有些忐忑。

    这是新鲜事物,虽有神使背书,又经李斯丞相与学宫博士们再三斟酌,但陛下的心意莫测,不知会对这种将诸多国事汇于一纸的形式作何评价。他垂首等待着,眼角的余光能瞥见陛下停下了朱笔,抬起了头。

    大秦官报。

    是的,报纸。

    由林凤至提出,始皇帝准允,丞相李斯牵头,御史大夫监督,蒙毅携咸阳学宫诸家讲师具体办公进行试点监制。

    墨家弟子试了又试,终于调配出适合的纸浆配比,也捣鼓出了一整套适配的印刷工具。

    因为是第一期晓谕全国的报纸,文章选了一轮又一轮,不符合始皇帝心意、不符合大秦国情,对始皇帝批评、对大秦言论恶劣的一律不录用并追加责任。

    始皇抬起头,目光如电,落在蒙毅手中那叠轻便的物事上。它不像竹简那般笨重,也不似帛书那般昂贵,洁白而挺括。

    “此即以纸所造之‘报’?”始皇的声音低沉,不带多余的感情,但熟悉他的人能听出一丝探究的兴趣。

    “正是。”蒙毅双手将报纸奉上。一旁的宫人小心接过,检查无误后,才恭敬地铺展在始皇的案几上。

    始皇没有立刻阅读内容,而是先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触摸了一下纸张的表面。细腻的触感、清晰的墨迹,以及这前所未见的形制,让他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满意。他这些时日早早就用上纸张办公,却还未曾想过将其放大,做成自己的喉舌。

    此物比竹简轻便百倍,传递信息的速度和容量将不可同日而语。效率,这是他最看重的东西之一。

    他的目光开始扫过报头——“大秦官报”,四个庄重的小篆。

    然后是内容。

    报纸的内容,按照林凤至所言,不要用过于繁复拗口的字眼,要贴近民众,让民众能听得懂。

    看到【招贤令】时,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这本就是他赋予李斯的政策,报纸只是将其更广、更快地传播出去。

    与林凤至的一番交心之语,虽然让他预想的心理按摩变成折磨,但他并非后期那个听不进谏言的自己,他还会反思,进而令李斯面向全国写了一篇招贤令。

    他微微颔首,自语道:“善。使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中之道,当如是。”

    他的手指划过关于新考课制度的详解,微微点头,此法旨在强化吏治,使群臣知所趋避。

    嬴政的阅读速度极快,却又无比专注,仿佛每一个字都要经过他的考验。蒙毅能感受到那审视的目光,仿佛陛下看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所代表的大秦运转的效率与忠诚。

    他的手指在某条细则上停顿了一下。“此处,‘农事管理与粮产增损’与‘律令娴熟度’同列上考,甚合朕意。”

    法、农、战,是他富国强兵的根基,也是大秦的根基。他能接受林凤至的意见修改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坚持,是相当的不容易。

    报纸将官吏的考核标准明发天下,既能震慑惰吏,也能使贤才知所进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