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50-60(第10/23页)

次百越征战的大功臣,章邯、刘季以及赤粟。

    胜宽、许刍等人或因改造工具炼制火药有功或因种植冬麦提出轮作有功,总之,与林凤至一起来到咸阳的这一批人,几乎都在大秦做了官员。

    尽管是夏日,始皇帝的衣着依旧层叠规整,一丝不苟。

    他身着一袭用玄色轻绢制成的深衣,衣料在光线映照下,随着他的动作泛出幽深而高贵的光泽。衣襟、袖口与下摆处,用金线精密地绣着玄鸟与山峦的纹样,宽大的袍袖自然垂落,既遮掩了身形,也倍增了天威难测的气势。

    他头戴一顶高耸的通天冠,冠体以黑漆细竹为骨,外裱玄帛,使其在夏日保持挺括而不闷热。冠缨系于颌下,更衬出他面容的冷峻与威严。

    随着始皇帝和林凤至踏入殿内。

    诸大臣纷纷起身致礼。

    百官如同被风吹过的麦浪,层层跪伏下去。动作整齐划一,衣料摩擦发出沙沙声,环佩轻响,无人喧哗。

    始皇帝的目光略过末尾处的不远万里赶来奔赴宴席的诸子百家名士,心中不由得一哂。

    如今正是八月,只怕报纸下发之后,诸子百家的名士们一经得知始皇帝开辟了咸阳学宫,似乎有意重现稷下学宫的风采。又在报纸上见到农家、墨家的著述,他们顿时坐不住了,在极短的时间内汇聚到了咸阳。

    诸子百家再如何看不上大秦,如今不也得坐在他的治下?

    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农家……

    不论是谁,都要在他的大秦发光发热。他们的价值,则由他来恒定。

    始皇帝踏上丹陛,望着众人低垂的头颅,道:“诸位爱卿,与朕共同庆贺吧。”

    始皇帝今日心情极佳。他威严的脸上难得地带着一丝舒缓的笑意,举爵的频率也比平日高了不少。

    林凤至默默吃着,侍候她的宫人还是第一次侍候她的那一个。

    上次他向她解释青玉五枝灯的由来,这一次他殷勤布菜之余,更添几分尊崇和敬仰。

    黑漆案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块在牛腩羹中颤巍巍、饱含汤汁的 “太牢镶豆腐” 。

    其实就是将豆腐与牛腩一同炖煮,不知始皇帝的御厨如何制作。总之豆腐饱吸肉汁,口感嫩滑,牛肉亦是入口即化。

    宫人见她目光停留久了,不由得低声在她耳边说道:“这道菜陛下近些日子很是爱吃,想来是因为神使的缘故。”

    林凤至:?

    “神使怕是不知,北疆传来军报,大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再次取得大捷,匈奴主力远遁漠北,不敢南下而牧马,北疆暂宁。”

    林凤至心道,这又与她有什么关系?又和秦始皇喜欢吃牛腩豆腐有什么关系?

    “蒙恬将军之所以对匈奴大胜,都是因为神使您推进了马蹄铁马镫马鞍,咱大秦将士的骑术比匈奴还要高。神使带领墨家诸位贤才所做的火药,不光是百越战场用上了,北疆也用了。”

    大秦的版图空前扩张。

    却不必担忧粮食够不够吃。因为今岁关乎国本民生的冬麦在关中新法试种成功,这预示着来年粮秣有望更加充盈。

    宫人原本家境贫寒,他尝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他由衷地感谢大秦能够有这样一位神使,能让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好。

    他是这样想,始皇帝对神使的态度就更加热烈。

    嬴政严格遵照林凤至所说,规律作息和饮食,丹毒慢慢在身体里排解,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身体的轻盈和有力,他甚至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思维也变得敏捷。

    他越相信林凤至,就越遵照她的建议,越按时执行,得到的回馈就越正向。

    发展到现在,吃穿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林凤至。

    所以宫人才说,始皇帝喜欢吃太牢镶豆腐也有林凤至的缘故。

    林凤至扬了扬眉,吃下一块冰镇的甜瓜。

    宴会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农家与墨家的席位较为靠近,两方人士交谈甚欢。

    自从始皇帝推行鼓励农耕、兴修水利、标准化器械制造的政策后,农家献上的精耕之法与墨家擅长的器械制造都有了用武之地,关系自然亲近。

    更何况,两家都是通过林凤至的关系才在大秦得以重用,彼此之间只会更加亲近。

    席间,他们讨论的依旧是如何改进农具,以及上月造纸坊印刷出来的本派的学术著作的情况。

    胜宽不无得意:“大巫这几日已经帮我们看了,我们墨家马上就可以出书了。”

    许刍不语,一味地用那还带着墨香的《农政全典》给自己扇风。

    其余的农家弟子有样学样。

    相里梁翻了个白眼,气得狠狠饮下一盏酒。转又偏头敦促胜宽:“快点弄出来,我可不想一直看他们炫耀。”

    农家依旧不语,装模作样的翻开《农政全典》看,一边发出啧啧的声音。

    看起来真是交谈甚欢、十分亲密呢。

    比起农墨两家的自娱自乐,相比之下,儒家的席位则显得格外“活跃”。

    几位大儒频频向皇帝敬酒,颂扬之词不绝于耳。

    原因无他,始皇帝近来透出风声,有意在修订秦律时,考虑废除一部分沿袭自旧时代的残酷肉刑(如黥面、劓刑)和过于严苛的连坐法。

    方才知道这个消息,叔孙通扼腕叹息:淳于博士,你殉道早了啊。

    这对于一直倡导“德治”、“仁政”的儒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信号。

    一位白发老儒颤巍巍地起身,高举酒爵,声音洪亮:“陛下功盖三皇,德超五帝!昔尧舜禹汤,亦不过使民安居乐业。然陛下北逐胡虏,南平百越,使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此乃万世未有之功业!今又体恤民命,欲除苛法,其仁德之心,堪比先代圣王啊。”

    这番露骨的谄媚,直听得一些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叔孙通虎躯一震,满目惊诧地望过去,他们儒家还有比他更会舔的人了?

    不过,仁德?这是能对始皇帝说的吗?这老儒也真是闭眼夸了。

    叔孙通立时起身举起酒杯,双眼中燃起战意,声音如同歌咏:“陛下之功,早已超越昔年尧舜禹汤。先代圣王不过治世百里、千里,陛下却一统寰宇。今又欲除苛法,此乃亘古未有之圣举!此乃可使天下海晏河清之举,臣为陛下贺!为大秦贺!”

    这番话说得殿中不少人侧目,尤其是法家官员所在的区域。

    只不过他们面色沉静,举止谨慎,既不像农家墨家那般因实务而放松,也不似儒家那般忘形。

    始皇帝近来对百家态度的微妙变化,以及对废除肉刑的考虑,都让他们感到一丝不安。

    但他们深知秦以法立国,根基未动,此刻在宴会上更是不敢流露出任何偏私或不满,只是恪守着法度礼仪,静观其变。

    更重要的是,李斯私下早已提点暗示过他们,谁敢扰乱始皇帝的大计,谁就是与他、与陛下、与大秦作对。

    不安之余,不少法家官员也为即将到来的废除肉刑和连坐而欣喜。

    他们默默饮酒,观察着始皇帝的反应。

    李斯垂下眼,掩去眼中的情绪。

    儒家,死了一个淳于越,却还是分立几派。不过是从此前微妙的抗拒转为如今的曲意逢迎。

    始皇帝听着儒生的颂扬,脸上笑容依旧,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冷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