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40-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40-50(第5/16页)

格局的东西有如此的敏锐力。

    林凤至诚恳说道:“会很强,但也很烧钱。”

    养一个骑兵的成本极其高昂,远超步兵,是名副其实的“吞金兽”。

    首先战马本身的价格不菲,一匹合格战马的价格大约数千至万钱。现在一个中产之家的家产约值十万钱,好的战马差不多就约等于一个中产之家的全部家当。

    战马是精饲料动物,需要大量高质量的草料和精料。

    一匹军马每日的食量远超一名士兵。

    更别提相关的马具、武器和骑兵穿的铠甲了。

    普遍认为,养一名骑兵的综合成本至少是一名步兵的三倍以上,甚至更高。

    那为什么骑兵耗费如此高昂,历代王朝依旧要养一支骑兵呢?

    因为骑兵能快速转移,集中攻击薄弱点,迫使敌军被动调整阵型。

    骑兵冲锋时的地面震动、铠甲反光和马蹄声对步兵造成巨大心理压力。一旦阵型出现缺口,恐慌会像瘟疫般蔓延。

    他们很少独立歼灭大军,但能瘫痪敌军组织、制造恐慌,并将战术胜利转化为战略歼灭。其杀伤力不在剑刃之下,而在马蹄所至的控制力之中。

    拿破仑曾经说过:“步兵赢得战斗,骑兵赢得战役。”这便是意指骑兵决定胜局能否转化为歼灭战。

    兵书《六韬》亦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如昏,数更旌旗,变易衣服,其军可克”论述了骑兵战术的体系化,即为以高速移动制造战场混乱,通过变装易旗强化心理压迫。

    骑兵,确实是古代战争中奢侈品和力量象征。

    护卫首领没说话了,显然他也知道骑兵耗资甚众。

    不过始皇帝真的能忍住不弄那么一支有强大杀伤力的骑兵吗?

    他忍不住的。

    不论是大秦国库还是他自己的私库都不缺钱。况且北边匈奴虎视眈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必定会整列一队骑兵,与匈奴厮杀。

    在骑兵只能作为辅助兵种时,他派遣蒙恬驻守北郡,尚且能打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的悍然战绩。

    谁敢想有了马镫和改良马鞍之后他能打到哪儿?

    林凤至拍了拍护卫首领的肩膀,说道:“如今钢铁较之以往易得,陛下一定会乘胜追击。放心吧,再如何,陛下也一定会要一支能上战场的骑兵的。”

    秦人好战,因为有战功意味着多多的赏赐和相对公平透明的上升通道,护卫首领听此言,心下安定:“借神使吉言。不知可否让工匠多做些马鞍马镫?我等勤加练习,来日挑选骑兵也有一战之力。”

    “自然,若是那工匠能将马镫、马鞍做出适配战马的,当然更好。”林凤至连连点头,她说着俯下身,去看河曲马的马蹄:“它是不是蹄甲磨损了?我看它比起前几天时跑起来有些许慢了。”

    护卫首领自然也蹲下来,他抓起河曲马的一只马蹄,仔细查看:“还真是,本来便是定期修蹄,不碍事,等从陵区回来在下便带它去修一修蹄甲。”

    林凤至心生好奇,没有马蹄铁的时代如何养护马蹄,她也问了出来。

    护卫首领常年与马匹打交道,参与了多次战争,对马匹知之甚详:“平日没有战事倒也还好,蹄甲的磨损没有那么严重。当初在下参与攻伐六国时,有好几次长途行军,日行百里,许多战马承受不住,蹄底变薄,蹄壁碎裂,这还是轻度的。若是磨损严重,这匹战马可能残疾或者死亡。

    “军营之中有专门修护马蹄的人。除此之外,还会用麻绳和皮革包裹马蹄,只是这些蹄套效用不高,无法长期防止磨损,冬天时,蹄套也只能为马匹御寒。”

    “那没有想过用其他的东西包裹马蹄吗?比如铁片?”林凤至问道。

    要不是秦代没有何不食肉糜的表述,护卫首领都想说这句话了。

    护卫首领笑了一声,很快收起笑,尽职尽责地解释:“神使有所不知,夯土官道土质柔软,若非长途奔袭,马蹄定期养护即可。而且大秦律令规定,每三十里便会换马。至于铁片包裹,很难不伤到马蹄吧?”

    林凤至扬了扬眉毛,秦没有马蹄铁的原因找到了。

    一是地理环境与战术需求未形成足够压力,大部分战场为黄土路面,马蹄自然生长的速度足以应对磨损。骑兵作为辅助兵种很少长时间奔袭。

    二是秦人不懂马蹄角质层的生物特性,也不懂得不伤马蹄的钉固技术。一个与马经常打交道的军官都怕钉马蹄伤到马。

    三是现在有代替马蹄铁的修蹄技术,军中有专人系统性地维护马匹。

    “是吗。”林凤至转而问他:“那你平日如何修剪指甲?也会剪到肉?”

    护卫首领道:“神使,在下粗人一个,指甲长长了咬掉或者在砖石上磨去就行。只有贵族和高官们才会专门修剪指甲。听说陛下有修容宦者用青铜错金削刀和玉磨石修剪。我们粗人都不会伤到肉,更何况那些金枝玉叶的贵人。”

    “这马蹄也和人的指甲一样,不剪到肉就行了。”林凤至站起身,继续说道:“若是在马蹄上钉上铁片,即便是匈奴那边的崎岖地形也能减少对马蹄的磨损。”

    那样一来,战马的机动性、持久力、载重能力远超匈奴,秦军也可以发起更远距离、更快速的奔袭。

    何愁北地无战功?

    一众人眼睛发亮地看着林凤至,眼里满是对军功的渴望。几乎在用眼神恳求林凤至快点儿把马蹄铁做出来。

    林凤至看乐了。

    “这样,我画个图样,让之前做马镫的工匠去研究。左右骊山有高炉产出钢铁。”到时,她也可以一起为他们请功。

    说完,她又骑上马,再次感受到了加了马镫的稳当。

    “驾——”

    众人紧随其后。

    林凤至甫一到陵区,就直奔陶俑制作的区域,同一名制作陶俑的少年郎说话。

    她依旧不死心地认为自己回去的路藏在兵马俑的完成之中。

    等马术再熟练些,她还会考虑绕骊山陵区走个七八十遍。

    她几乎天天都来,陶俑区的民夫和刑徒都眼熟她了,知晓她的身份不一般,在她搭话时也不敢不应。

    她现在也浅浅地了解了兵马俑的制作过程。

    首先,精选骊山附近的黏土,淘洗去除其中的砂石杂质,再加入石英砂增强耐火性,反复捶打提升黏土的可塑性。陶俑躯干部分以模制法制作成椭圆状状的空心基体,减少开裂的风险,头部、四肢则以单独的模具压出雏形。

    随后,在粗坯表面覆盖细泥层,手工雕刻铠甲甲片、衣褶纹理;面部通过“贴塑、刻划”技术制作胡须、发髻,眼睛、唇形等神态特征需个性化雕刻,实现“千人千面”。

    制作好的俑坯阴干至含水量较低的状态,防止烧制爆裂。随后将俑坯倒置,也就是头朝下、脚向上的姿态放入陶窑,利用重心稳定原理避免塌陷。

    烧成后部件以陶泥粘接,躯干与手臂接合处嵌入竹钉或铁钉加固,接缝覆泥修饰。

    最后,先涂生漆作底,再用朱砂、石绿、铅白等矿物颜料分层绘制铠甲、服饰。

    一个完美的、有色彩的兵马俑便制成了。

    所以林凤至在陶俑区见到的兵马俑并非后世的土黄色和灰色,而是生动鲜艳的彩色。

    她搭话的少年郎在做基础性的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