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160-170(第7/14页)

中种地需要帮衬。如今我家郎君在水泥厂工作,家中还有三个孩子、两个老人要养,三个孩子都送去读书,我们如何负担得起啊!送这一个已是极限了,若是他没读出名堂来,我们不也亏得很吗?”

    遇到这般实话实说的,白直倒也说不出什么话了。

    现在的助学贷款,只有考上了中学堂和技术学堂才可以办理,小学堂是没有助学贷款的。

    最终普通农户送来上学的孩子少之又少,就算有,那也是男孩。

    所以温芸的到来让严玄清很是高兴。

    原来陛下也知道西广路如今的现状,曾经最穷的熙河路,早已是别的路高攀不起的存在。

    倒数第一猛猛往上窜,曾经的倒数第二自然只能独自伤神。

    温芸与严玄清礼貌地打了招呼,搞清楚了西广路的大致分布路线图,便开始了自己忙碌的工作。

    首先是选址,她觉得还是在州府南州比较稳妥。其他较穷的地方没有知州盯着,恐生事端。

    建造在南州是最好的。

    其次便是生源问题。这所西广路女校不收取费用,考上大学堂以后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但要说服那些女孩、说服她们的家长,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温芸便和当初去走访的白直聊了聊,锁定了几户比较有可能的人家。

    温芸带着白直礼貌敲门,开门的农妇见到又是白直,便说:“大人,我们上次就同您说过了,家中实在是供不起三个孩子上学,我们家的情况您也是知道的,家中的老二已去上学了,怎得今日又来呢?”

    温芸了解这家的情况,家中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男孩是老二。

    温芸微微一笑,露出礼貌的笑容。“娘子,是这样的,此番前来寻你,是因为陛下要在西广路建立一所女校,这所女校并不收束脩。”

    那妇人眼中流露出茫然。“女校?何为女校?不收束脩?”

    温芸耐心解释。“不光不收束脩,住宿和吃饭也都不要钱。只要她们成绩好、能一直读,读到大学堂还能申请助学贷款,家里基本花不到什么钱。”

    妇人下意识后退了一步。“大学堂,她们哪里考得上大学堂?我听说小学堂考中学堂就很难,就算考上了也没什么用。”

    温芸也不多解释,只是给妇人算了一笔账。“娘子,若是你家中两个女儿去了女校,那女校管吃管住,你家中就少了两张嘴吃饭呀,这负担不是一下子就轻了吗?若是她们成绩好,能读到中学堂,毕业出来进厂,那也是有资格当小班长、大班长的。要是读到大学堂,那更不得了。”

    妇人有些心动,但还是没有立刻答应。“话可不能这么说,虽少了两张嘴吃饭,但家中的活和种地的活便少了人帮我干,不划算。”

    温芸接着说:“这小学堂三年,中学堂一年半,四年半的时间她们都不吃家中的粮食,这样的事还不划算吗?”

    妇人表情已然有些松动,却仍带着疑惑。“去年只说上小学堂,没说这女校的事。不收束脩还包吃包住,当真有这么好的事?”

    温芸挑了挑眉,语气柔和。“是陛下怜惜我们,想让女子也有机会读到书。”

    院子里,妇人的大女儿从说起女校开始,便一直仔细听着温芸说的话。

    她知道家中不容易,能让一个人去读书已是白直来劝说后的结果,她不敢奢求什么。

    只是偶尔听阿弟回来说起学堂中的事,看着他背的斜挎帆布包时,

    她心中总是羡慕。

    要是她也能去学堂读书就好了。

    这女校竟然真的这么好,包吃包住还不收束脩,那便不会花家中的钱了。

    她心中涌起一股冲动——她想去……

    温芸看这妇人应当是心动了,但也没急着走,又问了她家郎君在何处做工。

    随后,温芸在水泥厂找到了妇人的丈夫。

    得知温芸是从安京来的,对方非常毕恭毕敬——在他眼里,这是他万万得罪不起的大官。

    温芸将女校的事说了,特地强调了“不要束脩,包吃包住”这一点。

    对方连连点头,表示会回去和妻子商量,争取让家中两个女儿都去读。

    严玄清想和温芸交谈几句,硬是没找到时间。他不禁感叹,安京来的官员工作效率确实高。

    终于在第二日午食时分,二人总算有机会一边吃饭一边聊。

    严玄清说道:“实在佩服温学司的工作效率,昨日才到,竟就已将选址定了下来,并且走访了一户人家。”

    严玄清昨日已将选址的文书发出去,过不了几日就能送到安京教育部。

    温芸笑了笑。“那是严知州还未见过梁相的工作效率,我这连梁相的一半都比不上呢。”

    二人又聊起正事。

    温芸道:“昨日我去的那户人家,想来应当是同意的。接下来就看他们将消息传开,其他人自然会计算这笔账。”

    严玄清微微叹气。“只要这笔账算得对他们有利,应当还是会有人愿意将女儿送去女校的。”

    严玄清一向心疼在底层出生的女子。她们的父母大多并不真正爱她们,绝大多数只计算着如何才能让她们卖个好价钱。

    温芸说道:“我会尽全力让那些想去读书的女孩子都进入女校读书。哪怕她们没有考上大学,没有考上中学堂,只考上技术学堂,那也是对她们人生的一种改变。”

    严玄清也表示赞同。“如今技术学堂专业很多,今年又新添了幼儿西席专业。从技术学堂毕业,出路也是很好的。只要是比原来多出一种选择,也足以改变她们的人生。”

    温芸低头轻语:“我与许多阿姊,便是因为被陛下帮助,才改变了人生。”

    当初在风月楼的阿姊们,如今都过得很好——有的在黎县开补习班,有的开了自己的小店,也有被解救出来的姐妹去学了医,大家做什么的都有。

    严玄清与温芸碰杯,随后将茶水一饮而尽。

    “希望我们能将这件事做好,合作愉快。”

    第166章

    晏生光耗时一年, 终于将陛下交代给他的任务圆满完成,将群臣事迹编写完毕。

    在这期间,晏生光同其他官员一样, 觉得电石灯简直就是神物。

    只需放上那么一点电石, 再加上一些水,就可以亮许久,夜晚写东西时光线也并不像蜡烛那般微弱。

    所有稿件都被梁年点头审核通过后, 晏生光得到了几日休息的时间。

    梁年告诉他, 这本事迹以后一定会被后人多加研究,而撰写这本事迹的晏生光也有可能会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晏生光顿时觉得这一年时间没有白费,他写的那样认真, 一切都是值得的。

    得了梁年的肯定,晏生光心情异常不错, 每日在家睡到自然醒,再出门遛弯散步,期间还成功帮几个初来安京的留学生指了路。

    留学生一头辫子,十分礼貌地道谢:“多谢郎君。”

    晏生光便同他们闲聊,问他们在安京吃住可还习惯, 学习可还跟得上。

    提起吃住时, 西平留学生的表情尚且带着孩子特有的天真和兴奋;等说到学习时,小脸顿时垮了。

    “那数学学科学起来颇为困难, 什么先乘除后加减,搞不明白。”

    晏生光语重心长道:“加油好好学啊。”

    因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