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60-1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160-170(第6/14页)

上试了试,当真有些大安学生的样子。

    几人出门时,正好遇见有家长牵着幼儿园的孩子去上学。

    白蛮蛮惊讶道:“这么小的孩子也要读书?不是说上小学堂至少得七岁以上吗?”

    礼部官员解释:“这些孩子上的是试点幼儿园,并非小学堂。幼儿园不是教孩子读书的,而是让他们解放天性,学习自理能力的。”

    试点幼儿园?又是一个新词。

    白蛮蛮在南诏接触的多是大安的商品。商品尚能通过商道传来,可大安的美食却无法远渡商道。

    没走多远,白蛮蛮就闻到各式美食的香气。

    她还看到有人步履匆匆,提着食盒从他们身旁经过。

    礼部官员热心解答:“那是闲汉,专做食物外送的营生。”

    “食物外送?”白蛮蛮好奇。

    “对。在这大街上,随便叫一个闲汉,说你想吃哪家食肆的饭菜,付些外送费,他就能把食物送到你家门口。”

    白蛮蛮和几个官家子弟不禁感叹:“竟如此方便!”

    留学生宿舍离小学堂很近。走到之后,礼部官员问他们是否记住了路,若没记住,就折回去再走一次。

    如此反复几次,直到他们认路为止。

    回到留学生宿舍时,西平的留学生也到了。

    双方在门口相遇,场面一度十分安静。

    白蛮蛮作为南诏留学生的领头人,气势上自然不肯输,脸上带着不屑与淡然。

    西平人也不甘示弱,个个神情倨傲。

    白蛮蛮领着南诏留学生大步走进宿舍,全然无视对方。

    走远之后,一位官家小郎君才畅所欲言:“真不想和西平人住在一个院子里。”

    “就是,编那一头辫子,也不知是何讲究,一点审美都没有,难看死了。”

    “西平人能学得懂大安的学问吗?”

    “我看悬,瞧他们那模样,也不像有文化的。”

    “这么说来,我们更得好好学。要是期中、期末考试输给西平人,那才叫丢人。”

    西平人也是同样的想法。

    五人在门口低声议论:

    “成绩可以不如大安学生,但绝不能输给南诏那群人。”

    “没错没错。”

    “咱们先进去吧。”

    西平人稍作安顿,便去食堂用晚饭。

    食堂是公用的,所有人都在这里吃饭。

    西平人与南诏人再度上演了一出“视对方为空气”的戏码,各吃各的,互不搭理。

    就这样,两拨人互相无视,一直到了小学堂开学的日子。

    这段时间里,西平和南诏的留学生都换上了大安的服饰。

    不过南诏人仍戴着银饰,西平人依旧满头辫子。

    这是南诏与西平留学生第一次正式体验大安的教育。坐在座位上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些紧张。

    最尴尬的莫过于白蛮蛮。

    这可是一年级啊,放眼整个班级,没有一个人与她年纪相仿。

    分班似乎也没什么规律,这个班里只有她和另外两名南诏留学生,其余几人大概分到了别的班。

    当然,教室里还有她最讨厌的西平人。

    第一节 语文课难不倒白蛮蛮。南诏与大安使用同样的文字,她虽没读过太多书,但识字不成问题。

    老师从最简单的字教起,白蛮蛮甚至还有走神发呆的余地。

    可到了数学课,白蛮蛮就没那么从容了。

    那些弯弯绕绕的蝌蚪符号,她完全看不明白。

    她一边学,一边偷偷观察班里那两个西平留学生的表情。

    见他们比自己更焦急、更茫然,白蛮蛮才稍稍安心。

    不管自己学不学得会,只要不输给西平人就行。

    第一堂数学课教的是认识简化数字。白蛮蛮费了些功夫,终于把这些数字都记了下来,虽然写得还有些歪歪扭扭。

    老师提问时,她甚至主动举手回答。

    答完问题坐下时,她瞥见那两个西平人一脸“破防”的表情。

    白蛮蛮更加坚定了决心:下次数学课,还要努力回答问题。

    看我不气死他们。

    第165章

    这次的几位留学生, 林肆收取了天价的学费。至于这笔钱,林肆既没有充入国库,也没有挪作他用。

    而是将全部款项拨给了教育部。

    目的只有一个, 建立大安的第一所女校。

    林肆登基的时间尚短, 大安再怎么飞速发展,距离全面推行义务教育仍需要时间。

    官员和商户家中的女儿能有机会读书考大学堂,那是建立在他们家中有不错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

    普通百姓家中, 现在普遍也会让女儿去读书, 即便只是考个技术学堂也是好的。

    但在更穷苦一些的家庭中,便考虑不了这些了。

    他们不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也不清楚考上技术学堂和中学堂有什么区别。若是和他们说起大学堂, 那便更觉得遥远。

    就算如今女郎也可以做官,家中当真有一个读书的名额, 那这个名额一定是儿子的。

    林肆希望更多平民的女孩向上走,她会为她们先建造桥梁。

    温芸当初将禁青楼一事办得非常出色,事情交差以后,直接被破格提拔进了教育部。这次的女校选址工作,温芸主动请缨。

    她有当初禁青楼的经验, 左莜便批准她前往西广路配合工作。

    温芸在前往西广路的途中有些恍惚, 当初禁青楼时,她也是这样奔波了许久。

    出差虽累, 但她并不排斥这样的感觉。

    温芸一直清楚,自己与阿姊们的第二次生命, 是陛下给的。所以她这辈子都会尽心尽力为陛下做事。

    西广路, 温芸当初也是去过的。

    那是个非常贫瘠的地方。如今陛下登基五年,此地的物质贫瘠或许因各种政策有所改善,但贫瘠的思想不会这么快被扭转。

    温芸下车时, 感叹西广路确实变了很多。这里在去年建了整个路唯一的一所小学堂,也是大安最后一个建起小学堂的路。

    严玄清和丁水对小学堂的招生非常重视,纵使白直们好说歹说,也总有人不愿意送自家孩子去上学。

    “上学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在家种地,等再大几岁,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了!”

    “就是,你们说得再好听,上学的束脩不也是钱吗?”

    “不上不上不上。”

    “上学有什么用处,我都知道,那都是成绩好的才能继续读书,我们家里的孩子哪里比得上城里的孩子,如何考的过,不如就在家种地呢。”

    “就是就是,学会种地好歹以后饿不死,那要是读书读一半,回家来地也不会种,那以后不就完了吗?”

    “你们若是不让自家孩子上学,那以后的政策福利便只能轮后了,确定吗?”

    “哎哟,县衙欺负人啊!”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白直们都是读过书的,哪里遇过这等刁民。

    也有人害怕以后得不到优待,就打算只送家中一个儿子去读书。白直若是再多劝两句,

    他们便真情实感地哭诉:“不是不送孩子去读书,实在是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