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百合耽美 > 西汉支教指南

260-2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260-270(第14/16页)

滋味儿,有谁不喜欢呢?”话虽如此,可他的言语里却莫名的带着些嘲讽。

    “先生,我们不提这些了好吗?”

    “匈奴草原的战争也好,诸侯王们的叛乱也罢,这都是盈儿的事,他既然做了这个皇帝,也该担起这个职责。”

    “至于我们,还是多珍惜眼前吧。”刘元轻声劝道。

    她不是不想帮自己的弟弟,只是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她这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既然如此,那她当然是要抓紧时间多为自己在乎的人做点什么。

    “是啊,珍惜自己拥有的,而不是一味追寻自己没有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可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明白呢?”林清源也感叹了一声。

    “我明白,我知道先生的心。”刘元握住了他的手。

    “因为你是我的知己啊。”林清源笑了笑,直接把她搂进了怀里。

    “没错,我们是知己,还是少年夫妻,再没有别人能比得过了。”刘元靠在他怀里,低声喃喃道。

    “这是当然的。”她此时的情绪很复杂,但林清源却没察觉,只附和着,并深以为然,认可这一点。

    但不管如何,他们待对方的心,都是真的。

    不提夫妻两个的心路历程,只说随着大批的兵器和礼物运往北方草原,一场大战也已经再所难免。

    而同一时间,南方的吴王刘濞也和淮南王刘长再一次发生了冲突,为的便是之前那次检举,还有来自长安的皇帝刘盈对他的申饬,以及对淮南王刘长的嘉奖。

    而淮南王刘长眼看皇帝二哥为自己撑腰,更是气焰嚣张,对吴王刘濞极尽羞辱,最终忍无可忍之下,吴王刘濞起兵造反了!

    不仅如此,他还纠结了几个和他关系好的诸侯王一起发难,如此一来,大汉内部也免不了一场兵戈,而且性质更加恶劣。

    因为比起匈奴人和大月氏人因种族和生存而发起的战争,手足相残,同族倒戈,则更令人心寒。

    吴王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刘盈大怒,直接下令军事镇压,并要求以淮南王刘长为首的拥护中央统治的南方诸侯王配合朝廷大军,一起剿灭叛贼。

    林清源也应周亚夫的强烈要求,将他塞进了这次平叛之行,期望他能建功立业。

    如此一来,长城内外便都有烽烟燃起。

    第269章

    无论是生活,还是生存,都是残酷而无情的,但人却不同。

    周亚夫出征那日,林清源没有去送,反而去了留侯张良的府上。

    书房里,两人相对而坐,桌上则摆着棋盘,黑白棋子纵横交错,正杀得难分难解。

    “这次吴王发起的叛乱,你觉得如何?”张良手执白子正在查看棋局,但问的却是朝政。

    “不过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罢了。”林清源却不以为意。

    “这是怎么说的?”张良看了他一眼。

    “吴王以自己儿子毁容,陛下行事不公为由起兵,本身就站不住脚。”

    “这里头的事,说到底还是家事,可他却闹的人尽皆知,皇室丢脸不假,可他也别想逃了去。”林清源捏住一枚黑子轻轻敲了敲棋盘边缘。

    “都是姓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确实如此。”张良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不过他的另一条理由就厉害了,是指责推恩令的,清源,你就没什么想说的吗?”他问道。

    “他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林清源冷笑一声。

    “吴王的檄文我也看了,他明确指出中央的推恩令是用来削弱诸侯王势力的阳谋,也因此,才会聚拢了几个帮手在身侧,形成了眼下几国叛乱的局面。”

    “换句话说,他造反不是目的,更不是要找死,而是想破除推恩令,顺便出一出在陛下和淮南王那儿受得气罢了。”这一点,他看的很清楚。

    “其实要我看,陛下也确实有失偏颇,对淮南王太过回护,宠得对方不知天高地厚,嚣张跋扈到了极点,以至逼反了吴王啊。”张良说了句比较中肯的话。

    “就算没有淮南王的跋扈,陛下的护短,吴王也总是要反的,只是无论他怎么反,结果都是一样的。”林清源却并不担心。

    “不过他没有打出清君侧的名号,而只是暗指,倒让我有些失望呢。”他遗憾的摇了摇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吴王这次指出了推恩令是阳谋,根本就是冲着你这个政策制定者来的,怎么你还失望上了?”张良问了一句。

    “很简单,因为我不是晁错,而盈儿,也不是启儿。”

    “吴王就算真的用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难道盈儿还会杀了我来平息这次的叛乱吗?”

    林清源毫不避讳的说出了历史和现实的区别。

    史书记载,汉景帝刘启在其老师晁错的建议下,实行了削藩政策,也因此吴王刘濞纠集了其他诸侯王们,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发难。

    而当时汉景帝刘启的实力也不敌叛军,他实在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杀了晁错勉强给了交代,平息了这次叛乱。

    可如今的情况却与史书完全不同。

    推恩令虽是削藩策不假,可它名义上却是一种恩赏,也就是说,并不存在被人指摘的漏洞。

    而且现在的推恩令,是林清源提出来,而刘盈下令实施的,这就和历史上记载的汉景帝刘启和晁错的配合有了天壤之别。

    林清源对大汉的贡献那是毋庸置疑的,只那些土豆红薯,各种蔬菜良种的存在,就足以让他深得天下百姓爱戴,民以食为天,这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之下可不是说说而已。

    他还兴办太学,改革教育,推行科举制度,培养德才兼备者为官,更是为他赢得了士子们的支持。

    再说他唯一的女儿又嫁去了匈奴,是为国联姻才换来了边境的安宁与和平。

    ……

    这一桩桩,一件件,也让他和大汉几乎绑定在了一起,更别提他还是吕后和高祖的女婿,刘盈的亲姐夫。

    如此种种,吴王刘濞哪敢以清君侧的名义上书要杀他啊。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是刘盈,而不是刘启。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的嫡长子,他继承皇位,那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反他就是反刘家的主支嫡脉,是不会得到天下人的支持的。

    吴王刘濞虽是诸侯王,身份尊贵,可再尊贵也贵不过刘盈去,更别提,他们还是同一辈的堂兄弟。

    而他之所以在史书上敢那么逼迫汉景帝刘启,除了兵力的强弱外,还有就是他自诩是汉景帝刘启的叔父,占据着长辈的身份,所以才会逼着对方杀了晁错的。

    但如今的现实,却不是史书上的文字。

    “看来这吴王刘濞,还真是取死有道啊。”而张良也听出了他的这些言外之意,不由得若有所思道。

    旁人大概是听不懂林清源在说什么的,可张良却知道他曾一梦千年,也就不奇怪他会讲出这些惊人之语了。

    “没错,这就跟那网兜里的青鱼和陷阱里的野猪一样,除了挣扎,就是挣扎了。”林清源听到这儿笑着放下了一枚棋子。

    “听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只要大汉能安安稳稳的,张良轻易也不愿意插手的,他年纪也不小了,这上阵打仗的事,还真是有些厌倦了。

    “不过说起晁错,叔孙通和张恢都来找过我了。”他话头一转,提起了其他。

    “哦?他们想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