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百合耽美 > 西汉支教指南

200-2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200-210(第7/15页)

声,斥骂之音……种种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来自老爹的深沉的父爱之歌,虽然当事人并不想要这个吧。

    第205章

    俗话说,一人为私,两人为公。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林清源就出宫去了太学,直奔张良的屋舍,而后者似乎也早就预料到他会来一样,早早备下茶点等着。

    两人寒暄几句,又喝茶提神后,很快进入了正题。

    “清源啊,如今太学的发展虽说是蒸蒸日上,可其中儒法两家的争斗也越发白热化,甚至从朝堂蔓延到了学府。”

    “昨天那事儿闹的,看似是几个学生之间的口角之争,实则还是学派分歧造成的。”

    “当初我们办太学的初衷,既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也是为全自己传道授业的心愿,可现在,唉,这都成什么样子了?”

    “如今这局面,俨然是到了不得不处理的地步了啊。”

    张良皱着眉头,显然对昨天膳堂发生冲突的事,很是不满,当然,这不是冲着林清源,而是儒法两派之中那些蠢蠢欲动的野心家。

    “留侯所言极是,儒法两家针锋相对的情况,确实不宜再拖下去了。”

    “既然他们都把矛盾摆在了明面上,那我们道家作为执政思想,也不能不给予强硬的回击,否则将来它们不仅不会恭顺,反而会越发的得寸进尺。”

    林清源点了点头,赞同他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在朝堂上,你无论如何打压平衡儒法两派的势力,我都可以不干涉,只一样,在太学里,不能也这么做。”

    “到底学生们大多都是少年郎,其中被煽动者为多数,真正想挑事的,怕是没几个。”

    “我们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这不符合道义,也不符合我们的办学宗旨。”

    “有鉴于此,我提议,尽量把事态控制在太学之外,不要让朝堂上的血腥争斗污染了这片培养人才的净土。”张良是提醒他,动手可以,但需要克制。

    “留侯放心,这其中的分寸,我会拿捏好的。”林清源听到这儿,也没什么异议,点头应下。

    “还有,关于在太学任教的那些学者和博士官们,也该给点儿警醒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倘若做老师的,连以身作则,恪守师德都做不到,而只一味的为其学派利益煽动学生们的情绪,荼毒孩子们的思想,那我是断断容不下的!”

    张良自退隐后,可是少有这样疾言厉色的时候,看样子,儒法两家近来的明争暗斗,实在是太过了,至于昨天的膳堂打架事件,充其量只是个导火索罢了。

    林清源自然也听出了他的潜台词,这是打算清退一部分心思不在教学上的老师们,那这其中牵扯的东西就多了。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留侯要真想办,那我这儿也有个主意能办。”林清源略一思索后就想到了破局之法。

    “你有什么好主意?”张良看了他一眼。

    “既然是要筛选老师,那就和学生们一样,对其进行考核啊,从师德师风,教学功底,学识底蕴等层面,进行全方位考核。”

    “通过的,那就继续留在太学教书,水平不行的,那自然是要退位让贤。”

    “毕竟,我们的太学,可是大汉的最高学府,不是随随便便什么滥竽充数的家伙就能混进来做老师的。”他简述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倒是个好主意,平日里我们就是太放纵他们了,现下紧一紧也好。”

    “等有了这个针对老师们的考核制度,想必他们也就没那么多闲工夫去折腾那些跟教学无关的事了。”张良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不过,这事儿却不能由我们提出来,否则儒法两派的怒火恐怕会集中到我们身上。”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要他设法规避此事的风险。

    “留侯放心吧,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跟盈儿提及此事,眼下守孝就要结束,天下除服在即,想必他这个做陛下的,也十分愿意做些什么来加强自己的君主权威。”

    林清源心领神会,十分自然的就抛出了合适的后续安排。

    “你有章程就好。”听他这么说,张良紧皱的眉头总算舒展开了。

    “对了,昨个贾谊受了无妄之灾,你可去看过他了吗?”解决了最棘手的麻烦,这便又想起那个少年英才来了。

    “还没,正想着一会儿去看看他呢。”林清源摇了摇头。

    “晚些再去也行,左右不疑已经给他送了跌打损伤的药油,又吩咐人熬了安神的汤药给他喝,今儿个怕是也起不了太早,你这个时候过去,反倒叫他休息不好。”张良接了一句。

    “那我就晚些再去,最好能蹭一顿午膳,这样也减少些疏离感。”林清源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也带点礼品过去吧,怎么说也是去看对方,不好空着手上门。”张良提议道。

    “要不要我让不疑给你准备一下?”他是看他什么都没拿,所以才有此一言的。

    “其实这点,我也想到了,不过我的礼品不是什么吃穿用度,而是这个。”说着话,林清源从袖中取出一张帛书来。

    “关于昨天的事,撇开具体纠纷不谈,贾谊的仗义执言,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昨晚我睡不着,在书房考虑这事儿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篇特别好的鼓励少年的文章,便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准备赠予对方,留侯,你看看。”他把手中帛书递过去。

    “也是,文人嘛,送文章确实更风雅些。”张良把帛书接过去。

    古人行文,从右往左,林清源来此多年,也早已习惯,张良打开帛书,先是惊讶,然后就用手摸了摸标题的位置,其上正是‘少年中国说’五个大字,接着便是内容。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文章并不长,但字里行间,却散发着蓬勃的生气和锐利,也十分符合它的标题。

    “你刚才说,这只是节选?那全文又该是何等的气魄啊。”张良来回看了三遍,轻声感叹道。

    “这可是在我华夏盛世之时,由大贤写就的吗?”他忍不住询问着。

    “恰恰相反,是在我华夏遭受磨难时,一位学者写来鼓励少年英才,奋起直追,为国争光的。”林清源却叹了一口气。

    事实也正是如此,这是梁启超写就的文章,他只截取这一部分,也是考虑到了两人所在的时空和国情的不同。

    “说起来,这篇文章的年纪,比我还要大上一百多岁呢。”思及此处,他不免感慨道。

    “那,你所在的那个时间段,我们华夏,挺过那磨难了吗?”

    如果换成外人,听到这儿,指不定会以为他在发疯,可张良却知道他在说什么,甚至还饶有兴致的询问起国家的未来如何。

    “自是挺过了,而且正在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着。”林清源笑着点了点头,给予肯定的回答。

    “那就好。”张良松了一口气。

    “清源,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