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100-110(第5/13页)
到。
而且只要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再征召别的学派的人才,也会容易许多,更有利于他之前的计划实施。
不过若要做到这点,他还需要小刘盈的帮助,随即他就寻了个理由,找来了对方,并与他讲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只是他隐去了吕雉想对自己女儿的婚事插手的猜测,只专注于为朝堂招揽人才的事,而这也正中下怀。
小刘盈之前就想征召一些人才为国家服务,奈何总受许多因素掣肘而不能行,眼看林清源转换了一味避让的态度,而鼓励他主动出击,他也更有信心了。
两人对此达成一致后,便开始确定人选,最终他们瞄准了如今法家的大贤张恢,听说他赋闲在家,且正在轵县讲学,正好可以请他来。
随后小刘盈便亲自手书了一道诏令,为了以防万一,他派了亲信窦长君亲自去送,并嘱咐对方务必把人请来。
当窦长君走后不久,小刘盈又听林清源的建议,在宣室殿召见了叔孙通,并向他透露了自己已经征召了法家学派的张恢入朝为官的消息。
果不其然,叔孙通当即就开始反对。
“陛下,这张恢此前未曾出任过任何官职,如今贸然征召对方,还是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是否有些欠妥?”
这老头儿平素可是个圆滑的人物,轻易不表态的,可眼看着敌对学派的家伙就要登堂入室了,他也顾不得别的了,急吼吼的就要进言阻止。
“诶,爱卿此言差矣,这廷尉一职,本就是我大汉司掌刑狱,修订律令的官职。”
“而论起对法律的熟悉,这普天之下还有比的过法家学子的人吗?”小刘盈却摆了摆手。
“更何况,之前的廷尉已经给朕上了乞骸骨的书简,他也确实年事已高,朕也不好不体谅老臣啊。”
话到此处,他脸上就全然是一副情真意切,为下属着想的模样。
“可是,陛下,法家学派的行事风格一向强硬,毫不容情,恐怕这与现在休养生息的国策有些相悖啊。”叔孙通不肯放弃,继续从其他角度阐述此事的不妥。
“这个朕也考虑到了,正所谓,‘法不外乎人情’嘛,朕也担心会征召一个不懂转圜的莽汉,所以特地调查过。”
“朕听闻张恢年少时,曾在儒家学派进行学习,虽然后来自立门户,但想必也保留着儒家的温情与礼义,有鉴于此,朕才下令征召的他,而不是别人。”
小刘盈却胸有成竹,把其中缘由娓娓道来,并以儒家自身标榜的品德堵住了叔孙通的嘴。
“……陛下缪赞了。”话都说到这份儿了,叔孙通还能怎么办,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谁让人家说的是事实呢,这个张恢往上追溯,他还真是在他们儒家门下学习过。
可也正因如此,他心里更堵的慌了。
他们法家好像有毛病一样,巨头全都在儒家门下学习过。
远的不提,就看前朝的韩非和李斯,这两个堪称法家集大成者和忠实执行者的家伙,都曾是儒家大贤荀子的徒弟。
明明源头是自家,可却偏偏形成了完全不同且对立的分支,哦不,这都不是分支了,而是完全独立出去,且形成自己主干的不同学派了。
此等情况,便是叔孙通也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
或者说,不是他想不明白,而是不能明白,更不能深究,否则就会触及儒家的核心和正统的问题。
别说法家了,就是他们儒家自己,从创始人孔子死后,内部也不知分裂成了多少个派系,彼此之间互相攀咬扯皮,并标榜自己才是正统的事多了去了。
这么一想,他好像也没立场指责人家法家学派……个鬼啊。
越想越气了好不好,其他的派系好歹还披着儒家的皮,可这些法家学子,起先却是吃着儒家的,喝着儒家的,最后却一脚把儒家给蹬开了,简直就是混账东西!
如果林清源能听到叔孙通心里的碎碎念的话,他一定会给他一个精准的词语用来描述这种状态,即,‘脱粉回踩’。
扯远了,总之叔孙通根本就不愿意让法家的人进入朝堂,奈何他提出的理由都被小刘盈堵了回来。
“陛下,这……”,他正要再开口阻拦,小刘盈却打断了他。
“爱卿,朕可是看你的面子,这才在众多法家学子里选中张恢的,想来有了之前求学的经历,你等来日同朝为官,也定然会和谐相处,为国尽忠。”且上来就是一通鼓励。
“对了,朕已经发出了诏令,不日你就可以和他相见了。”也就是这一句话,彻底把叔孙通的嘴给堵住了。
皇帝已经发了诏令,那么就等于成了定局,如若他劝得皇帝反悔,一来这是打脸,二来也必然会让别人对皇权独尊的事产生质疑。
但皇帝是不会有错的,那错的就一定是他这个进谏的人了,稍有不慎,那就是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陛下英明,臣……奉诏就是。”思虑再三,叔孙通也只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躬身行了一礼,算作认下此事。
“这就最好不过了。”小刘盈笑着点了点头。
不管怎样,君臣二人至少在明面上达成了一致。
可叔孙通才出了宣室殿,回到自己的府邸,便迫不及待的派人找来了自己的挚友陆贾,将如今的情况讲给他听,并希望他能施以援手。
“我说,老友啊,你还没看清形势吗?陛下先下了诏令,随后才在朝堂上说这件事,那就代表他早就做好了打算。”
“你刚才也不是没有进言阻止,可结果呢?不还是碰了个软钉子回来了吗?”陆贾却很冷静。
“难道就这么让我眼睁睁的看着法家的人进入朝堂,还一上来就与我等一起位列九卿,平起平坐吗?”叔孙通愤愤不平的很。
“事情既然已成定局,你再如何愤慨也是无用,倒不如趁着这点时间,赶紧在廷尉府安插一些自己人,占得先手才是。”陆贾提醒他还是专注现在才是正经。
“你看你,不过是个法家学派的人要进来,你怎么就慌成了这个样子?”
“他张恢再怎么能耐,到底远离朝堂日久,又是贸然登临高位,这廷尉一职坐不坐得稳,还要两说呢。”
“他要来就让他来,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总比任他在背后筹谋什么,来的让人放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依我看,很是不必如此担忧的。”
陆贾一边跟他分析形势,一边出言宽慰。
“你说的也有道理。”
“既然陛下执意要他入朝为官,我等又阻止不得,那我干脆大方点儿好了,就让他来,欢迎他来。”
“可他来了又能如何?得了廷尉的位置又如何?能坐稳坐大了,才是他的本事。”
“我就看着,曹参他们那些道家学派的人,到底能不能容得下他和他的法家?”
叔孙通一听,好像也是这么回事,眼下木已成舟,与其焦虑懊悔,不若提前准备。
现在朝堂上最大的派系是道家,又不是儒家,万一他们争起来,说不定儒家还能捡个漏儿呢。
这边叔孙通和陆贾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殊不知这个引入法家学派的办法,就是张良给出的,而张良正是道家学派的大贤之一。
本来他该秉承道家无为而治的做事原则,不该过多插手朝堂争斗的。
但现在情况不同,他又知道林清源绝非常人,将来对大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