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百合耽美 > 西汉支教指南

9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90-100(第7/14页)

患所在。

    如今大汉不久前又才经历了匈奴王庭的挑衅和试探,任谁也要想办法了解一下对方了,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嘛。

    而这个问题,小刘盈也无法从汉室收藏的典籍和其他人那里得到更具体的答案。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地理距离和政治对立。

    因着这些缘由,使得此时的汉人只能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以自己仅有的认知去推测匈奴的种种,可即便用尽全力,也只能窥得一些边边角角,并不能看的清楚,分析明白。

    好在这个对林清源来说并不难,曾经为了备课,研究和亲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他曾特地找过有关匈奴的资料,也做过归纳和整理,所以小刘盈一问他,便有答案可得。

    “盈儿,你若是想理解匈奴人的战略,那就要先弄清楚他们的权力架构以及匈奴王庭与匈奴治下其他部族的关系。”

    “简单来说,这就好比我们大汉的主要权力分配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林清源尽量以简洁的话语先明确他们这场谈话的核心。

    “先生请讲。”小刘盈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并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匈奴中央的权力架构,众所周知,匈奴王庭是匈奴的关键所在,而单于是对他们最高首领的称呼,意为‘广大之貌’。”

    “匈奴语中又有‘撑犁孤涂’一词可指代单于,谓之‘上天之子’,是为敬称。”

    “但无论如何称呼,它们指代的根本意思只有一个,即,‘草原最高王权的掌控者’,这就好比我大汉的皇帝之于天下臣民。”

    “这你能理解吗?”林清源说到这儿,先问了一句。

    “可以。”小刘盈点了点头,“先生继续吧。”

    “好。”林清源见他接受起来没什么问题,便接着说了。

    “但光靠一个单于是支撑不起整个匈奴的,就像没有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的支持,皇帝也无法使得国家运转一样。”

    “有鉴于此,匈奴于是在单于之下,又设诸多辅助,分别为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此十二个部曲的首领及其将士牧民等,皆为匈奴本部之人。”

    “它们也是匈奴帝国最精锐,最狠厉,最拥护匈奴王庭的中坚力量。”

    “而在这十二个部曲之中,最重要是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他们甚至被誉为‘匈奴四柱’,由此可见这四个部族在匈奴中的超然地位。”

    林清源细致且耐心的为小刘盈剖析着匈奴内部的体系组成。

    “可朕在边关对匈奴的众多战报中,最多也只看到过有关左右谷蠡王的记载,朕本以为,他们就是匈奴单于之下最大的存在了。”

    “可这排在他们上面的左右贤王,又是怎么回事呢?”小刘盈提出了一个疑问。

    “这就要深究一下匈奴王权的传承问题了。”林清源欣慰于他能注意到这点,自然不会藏着掖着,而是更具体的与他讲述其中的不同。

    “匈奴人虽说是蛮夷,但他们内部实行的,也是王位世袭制,即,‘最高王权在一个家族内部传递’。”

    “而匈奴的王族,其姓氏为‘挛鞮’,以他们现在的大单于为例,对方的全名应该是,‘挛鞮冒顿’。”

    话到此处,林清源为了让小刘盈看的更直观些,便取出一张帛书放置在案台上,执笔写出了这几个字。

    “你瞧,就是这个了。”写完后,他展示给对方看。

    “可朕怎么一点都没听说过呢?匈奴王族居然有自己的姓氏?朕还以为他们都是些茹毛饮血的蛮夷野人呢。”小刘盈更好奇了。

    “他们可不是什么野人,如果真的要往上追溯祖先的话,他们甚至不是蛮夷,而是我们华夏部族的一个分支。”林清源摇了摇头,纠正他的认知。

    “据说匈奴人的祖先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次子淳维。”

    “当初商朝灭了夏朝后,淳维便带着残存部众离开了中原,远遁北方以求生存,他们又和原来地处北方的一些部落融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匈奴。”

    “据我推测,如今匈奴内部实行的王位世袭制应该也是来源于此,毕竟,这个制度就是夏朝开创的。”

    他将史料记载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为他解释这其中的内情缘由。

    “原来是这样啊。”听到这儿,小刘盈的心情有点复杂,可能是没想到他们汉人和匈奴人如今敌对猜忌,互相对立,可千年之前居然还是一家吧。

    不过他这点亲戚情节很快就消失殆尽了。

    别说匈奴是夏朝后裔融合蛮夷之后形成的种族,如今还和他们大汉对立的实际情况了。

    就看秦汉之前的东周时期,列国纷争,诸侯争霸,哪个不是沾亲带故,可最后还不是为了利益打的不可开交。

    就连真亲戚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匈奴这个只是沾边的,一表三千里的外八路亲戚如何如何了。

    现在的小刘盈在林清源的教导下,已经能够较为理智的从利益得失的角度,处理分析种种事情了,而不会没事发散自己那多余的同情心。

    所以一切还是该以事实为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对。

    小刘盈想到这儿,也就定了定神,不在去管什么亲戚不亲戚的关系,而是专注于自己的疑问。

    “先生,你接着说吧,到底为何匈奴王族的姓氏从未传出过呢?”他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

    “据说是因为匈奴王族认为自己是上天之子,天神的后裔,普通人是不配知道他们的姓氏的,更有祭祀占卜,言说单于家族的来历贵不可言,不能随随便便被喊出。”

    “其实我大汉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比如,民间不得有和皇帝重名之人,如若以前就存在,那么现在也要改,这就是儒家学说里推崇的规矩,即,‘为尊者讳’。”

    “说白了,还是等级尊卑关系在起作用,在此规矩的框架中,上层自然而然就认为,下层人民不配,也不能直呼君主姓名。”

    “只不过,我们汉朝避讳的是名,而匈奴避讳的则是姓氏罢了。”林清源跟他细细讲述其中的相似之处。

    “那这个和他们的左右贤王的设置又有什么关系呢?”弄明白这一层后,小刘盈继续问道。

    “刚才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匈奴人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也就是说他们和我们一样,需要确立继承人。”

    “而左贤王的位子会被授予下一任单于,更准确一点描述的话,左贤王其实就是匈奴的太子。”

    “而右贤王则是左贤王的替补,换句话说,他也必然是‘挛鞮’王族的成员,并同时承担着辅佐单于和左贤王的责任。”

    “右贤王的位子非常重要,如无意外,一般情况下,都会授予现任单于所看重信任的亲兄弟。”

    “一旦现任单于的儿子,也就是左贤王出了什么差错,且单于没有其他儿子可以承袭君位时,那么右贤王就会晋升为左贤王,成为当仁不让的匈奴太子,并拥有单于的继承权。”

    “以现在的匈奴大单于冒顿为例,如无意外,他的儿子会是左贤王,而他的兄弟应该是右贤王。”

    “但冒顿单于的情况,又和以往不太一样。”林清源摇了摇头,为其解说其中的特别。

    “首先,冒顿是杀父上位,而他的弟弟当初差点取代了他,所以他夺得权力后,就把弟弟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