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15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150-160(第6/25页)

是什麽问题都发现不了。

    登州的官员和百姓对榷盐制度都有怨气,竈户的日子过的太差,县里的官员也没想藏着,下乡巡视的时候想当不知道都不行。

    如此一个有渔盐之便的好地方,有海有矿有金有铜,怎能让百姓穷苦至此?

    程元啊程元,你说你造了多大的孽吧。

    许知州忧心忡忡,他就知道来登州当官不会太轻松。

    也罢,来时便知道过来要收拾烂摊子,虽说情况比预想中的还要差,但也不是接受不了。

    往好处想,至少能干活的不是他一个人。

    登州的情况之差在意料之中,小苏状元的表现之好却在意料之外。

    刚进入官场的年轻人大多急功近利,这小子之前将登州的官员拉下来大半,他还以为是个没耐性的後生。

    这些天看着小年轻早出晚归上山下乡,累的爬都爬不起来还不忘整理各县的情况,之前的印象大有改观。

    是个能干实事的好後生。

    苏通判不知道许知州心里是怎麽想的,乳山寨的事情往後挪挪,他想看看许大人想怎麽解决榷盐制度的弊端,“大人,此事可要上奏朝廷?”

    许遵点点头,“自是要上奏朝廷。”

    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不能明知百姓受苦还不闻不问。

    苏景殊等了那麽多天,等的就是许大人巡视回来说这事儿。

    他比许大人更早发现竈户的困境,但是他没说,而是等许大人发现之後才说,这样既顾全了许大人的面子又能解决问题,乃是两全其美的好法子。

    嗨呀,这就是官场文化的精髓,他已经领悟的差不多啦。

    第153章

    *

    身在官场,不懂什麽都不能不懂人情世故。

    苏景殊没打算朝左右逢源铆足了劲儿钻营的方向发展,但也没想在人情世故上吃亏,和同僚打好关系才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是州衙里天天有人给他使绊子,把时间都耗在应付同僚的刁难上他还怎麽干活?

    不是说州衙的同僚们不好相处,他是防患于未然。

    也是许大人好相处,不然他也不会拿许大人来练手。

    地方大部分通判和知州都势同水火,有些知州宁可去没有通判的贫穷小州都不愿意去有通判的富庶大州,可见身边有人盯着多烦人。

    像登州这样又穷户数又多的大州,正常情况下还真没多少人愿意来。

    刚开始他想着许知州熟知律法精通断案肯定比教导主任还教导主任,临危受命来到登州哪儿看不过眼就立刻吹胡子瞪眼,他这个通判必定要成为登州官场恢复正常路上的牺牲品。

    相处之後才发现之前的猜测都猜歪了,虽然许大人熟知律法精通断案,但是他的脾气和之前的猜测完全是两个极端。

    想象中:一戳就爆炸的火爆辣椒。

    现实中:看什麽都操心的老好人。

    官家不是给他找了个教导主任,而是给他找了个鸡妈妈。

    对不起,虽然这麽说许大人不太礼貌,但是他下意识就想到了鸡妈妈。

    正常情况是这样的:知州要干什麽必须告知通判,通判要干什麽也必须和知州商量,本来就是互相制衡的官,朝廷巴不得他们关系不好。

    而许大人上任之後的情况是这样的:通判想去巡视地方?去!通判想查账?查!通判想干什麽?干!

    知州给足了通判信任,不像是针锋相对的两个官,更像是老师傅带徒弟。

    感谢官家,感谢太子殿下,感谢政事堂和吏部的大佬们,你们真的太会挑人了。

    许遵是个能办实事的好官,不然政事堂和吏部也不会推他出来接手登州这个烂摊子。

    他到登州後先熟悉州衙的政务,然後隔三差五去底下县里巡视,仪仗队在前面吹吹打打,巡视进度进展的异常缓慢。

    进度缓慢也不耽误他发现问题要为民做主。

    苏景殊已经把登州盐业的困境整理的差不多,就等知州大人开口说要上奏朝廷,来时什麽都没带也不耽误他叭叭叭。

    毋庸置疑,登州境内的榷盐制度有问题,问题就在于官方民间都没好处。

    竈户煮出来的盐只能卖给官府,官府收购的价钱不及市价的三分之一,要麽合法卖给官府但是穷,要麽偷偷摸摸卖给私盐贩子但是违法。

    官府那边是收购的盐太多卖不出去,私盐的价格比官盐低,质量还比官盐好,百姓买东西肯定要买又便宜又好的,又屡禁不止的私盐在,价高还没有私盐好的官盐能卖出去才怪。

    盐这玩意儿再怎麽耐放也会有损耗,长时间卖不出去越放损耗越多,榷盐制度又规定存储的损耗由主管屯盐的官吏赔偿,盐官恨死那些盐的心都有了,平时干活更不会上心。

    但凡中间有一方获利都能说政策不是全无用处,偏偏登州这榷盐政策只让私盐贩子获利,官府百姓两败俱伤,怎麽看都是政策的问题。

    苏通判侃侃而谈,将事情梳理的清清楚楚,最後得出结论,“大人,上奏朝廷取消榷盐制度吧。”

    有渔盐之利的不只有登州,还有隔壁莱州,只是莱州有大矿,榷盐收入不多也影响不了官府的运行,登州不行,登州禁止百姓出海後就靠煮盐来过日子了。

    不对,他们登州现在也有矿了。

    不管不管,有矿也是朝廷的矿,地方官府从中获益有限,开采出来的金矿铜矿又不归百姓,盐才是他们能碰到的真金白银。

    “大人,官盐价高,登州莱州两地皆是私盐横行,如果能让竈户将制出来的盐直接卖给百姓,官府不去低价收盐而是收税,情况应该能比现在好上许多。”

    许遵点点头,觉得这个法子很不错,“如此一来,私盐贩子便无处收盐,也能打压住将那些囤积居奇的无良商人,子安果然是个妙人。”

    苏景殊眯了眯眼,走私盐贩子的路,让私盐贩子无路可走。

    虽然许知州觉得这个法子很不错,但是正直的苏通判也不能将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此法乃是家父家兄所想,并非下官的功劳。”

    “你爹和你那两个哥哥也都是妙人。”许知州笑吟吟连爹带儿子一起夸,夸完了才後知後觉意识到有点问题,“你爹和你哥哥没事儿怎麽会讨论登州榷盐制度的弊端?”

    苏小郎摸摸鼻子,“来登州的路上听包大人讲登州的事情,给家里写信的时候就提了一句。”

    “好小子,原来在这儿等着呢。”许遵笑骂一句,怎麽说也是当了几十年官的人,要是再看不出来这小子是万事俱备只等他这股东风,这几十年的官也是白当了,“本官今晚便写奏疏,一定让官家知道苏通判的良苦用心。”

    “大人辛苦。”苏通判讪讪笑笑,“下官也没怎麽用心,大人写奏疏的时候不用提太多。”

    感觉“良苦用心”四个字从许大人嘴里说出来有点瘆得慌,他对功劳没什麽执念,只要登州治理的好,所有的官员都能跟着沾光,这个光他三年後再沾也行,不用现在就上报官家。

    主意是他爹和他哥出的,他只是主意的搬运工,算不上“良苦用心”。

    顶多是在等大人开口时耍了一丢丢的小心思,许大人那麽和蔼可亲,肯定不会在意这点小细节对吧?

    许遵摇摇头,拿这给根棍子就能往上爬的臭小子没办法,“天色不早了,子安何事傍晚造访?”

    苏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