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60-70(第25/32页)

 能过就过,过不下去就拖家带口外逃,树挪死人挪活,京城不行还有别的地方能去,好手好脚总不至于饿死。

    想是这麽想,能不离开京城还是别离开的好。

    京城富甲天下,还有为民做主的包青天,别处人生地不熟的天知道会发生什麽。

    所以新官家会和仁宗皇帝一样退让吗?

    有这个疑问的不只汴京百姓,还有诸多朝中大臣。

    新帝登基不一定会贯彻落实先帝的各种政策,先帝时大宋对辽国和西夏都是尽量不开战,能用钱买太平就砸钱,砸钱也买不了太平的情况下才会不情不愿的让军队上。

    西夏不老实,给了钱依旧年年犯边,那边大概率会继续打。

    辽国只是威胁要开战,并没有真正打进来过,他们要的是更多的银钱丝绢,如果大宋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两国完全可以延续自真宗澶渊之盟後的太平。

    朝中主和主战怎麽吵都不要紧,要紧的是官家的态度。

    只要官家拿定主意,就算和朝中群臣的态度背道而驰也是官家说了算。

    官家在干什麽?官家在给过几日的皇宫大爆炸做最後的检查。

    皇宫在京城的最中央,周围一圈住的都是皇亲国戚,炸皇宫不能误伤到周围的房宅,所以最外层的宫墙得留到最後人力推倒,不能和里面的宫室一起用炸药和火炮轰炸。

    涂墙的铅汞丹砂有毒,那些涂料在墙上待了上百年,炸开之後不知道会不会更毒,还得引来河水防止毒气扩散到外面。

    幸好金水河穿皇宫而过,直接从金水河引水不算费事。

    皇宫东南西北四座正门,东华门、宣德门、西华门、拱辰门外都有供八辆马车同时通行的宽敞街道,四四方方正好方便引水阻隔毒气。

    广备攻城作对处理爆炸很有经验,道观里的外丹派道士对处理炸炉也很有经验,炸掉皇宫後的废墟和炼丹炸炉的残余物有异曲同工之处,各大道观都得派道士来出谋划策。

    京城的道观非常积极的派出观里最有本事的道士,丝毫不敢和以前一样拿乔,他们先前不知道铅汞朱砂有碍子嗣已是大罪,要是连怎麽阻隔毒气都不知道,估计离朝廷灭道也不远了。

    以防万一,太医院还用纱布做了好些口罩备用。

    万事俱备,只待检阅火器之日到来。

    赵曙亲自检查了好几遍,确定这个下马威计划能顺利完成终于松口让开封府往外放话。

    为了迎接辽国使臣,大宋特意准备了一场阅兵仪式,地点是皇宫,时间是三日之後,届时汴京百姓想要观看也可以提前找位置,但有一点,不准离宫墙太近,否则後果自负。

    告示一贴出去,京城一片哗然。

    阅兵仪式?还是在皇宫?

    皇宫那麽点儿地方怎麽举行阅兵仪式?

    大宋的皇宫占地面积小,先前几任皇帝有心扩建,但是看了造价之後都心疼银钱就放弃了,所以皇宫至今依旧只有那麽大一点儿。

    皇帝节俭对百姓而言是好事,天子对百姓而言意义非凡,所以大宋的百姓对朝廷有意见的话从来都是骂某个官,很少直接将矛头指向皇帝。

    皇宫面积小,召见朝臣举行庆典都有些拥挤,怎麽用来阅兵?挑几个士兵上来给辽国使臣表演拳脚功夫?

    告示写的含糊不清,上到朝堂下到民间都各种猜测,不管怎麽猜,总归都觉得在皇宫阅兵不合适。

    地方小施展不开手脚是一个问题,主要是皇宫有毒,大家不乐意靠太近。

    契丹人向来蹬鼻子上脸,朝廷说为了迎接辽国使臣而让军中将士给他们表演未免太给他们面子,也太让将士们无地自容,这样不行。

    大宋的官员和百姓觉得不行,辽国使节团却觉得很行。

    他们的皇帝陛下得知宋帝驾崩後伤心不已,上任宋帝在位几十年,辽宋两国不识兵戈便有几十年,难得遇到个要什麽给什麽的好邻居,怎麽刚刚年逾半百就去了呢?

    陛下难过的大哭一场,特意给上任宋帝建了座衣冠冢来寄托哀思。

    他们来时还担心南国换了皇帝会不好相处,现在看来完全不用担心。

    新帝刚刚登基就如此讨好他们辽国,极有可能比上任皇帝更好欺负,他们这次出使汴京定能满载而归。

    萧禧大喜过望,他的想法和汴京大部分朝臣官员一样,都觉得皇帝这麽安排是为了和辽国交好。

    既然皇帝那麽给面子,那麽他们这次的要求再提高点也无甚不可。

    都是为了两国太平,皇帝也不希望见到大辽的铁骑呼啸南下对吧?

    辽国使节团私底下又商量了几次,敲定这次除了要关南十州外还要再加上岁币三十万。

    上次耶律梦龙出使汴京,他们皇帝陛下给他的任务是二者完成其一,但是耶律梦龙试图谋反被诛杀,使团无功而返不说,陛下和北院大王之间还産生了嫌隙。

    副使回去後说南国制作出了威力巨大的火炮,可以轻而易举攻城拔寨,让大辽千万注意防备,绝不能再轻易对宋开战。

    陛下觉得那家夥在胡说八道,再加上怀疑他和耶律梦龙一起试图谋反,二话不说便直接将人拖出去剁了。

    耶律梦龙和北院大王合谋弑君,副使和他一路相处那麽长时间,什麽都没有发现的话是没本事,没本事的人不需要留着,发现了什麽却没有上报就是心怀不轨,如此一来更不能留。

    怎麽看都逃不了一死。

    归国路上直接逃的话会被当场诛杀,回国後胡说八道还能有一线生机,陛下睿智圣明,自然不会看不出他故意夸大南国是为了活命。

    可惜胡说八道也没用,该死还是死。

    萧禧对被杀掉的同僚没有任何同情,他只激动于即将到来的平步青云。

    自萧太後去世,萧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前些年陛下赐死皇後萧观音,朝中局势对萧家已经非常不利,他想往上爬就必须立下大功。

    求什麽来什麽,老天果然还是眷顾他的。

    萧禧抵达京城这几天打听出不少消息,得知天子驾崩是被皇宫有毒气死时愣了半天没缓过神。

    皇宫有毒?皇宫还能有毒?真的不是在开玩笑?

    他反复确认,确定大宋的皇宫真的有毒之後不由有些後怕。

    南国的东西在大辽非常畅销,这边能工巧匠多,很多东西大辽的工匠都做不出来,只能靠采买才能满足需求,皇室学习儒道佛的不少,对南国的文化也非常推崇。

    幸好他们大辽是四时奈钵制没有固定的皇宫,不然以皇室处处推崇宋室的做法,几十上百年後估计也得绝嗣。

    按照契丹旧俗,他们随水草逐寒暑,往来游牧渔猎生活,大辽建国後皇帝四季外出游猎,百官随行处理朝政,一年到头没有固定的地方,直到圣宗时才定期南北面官来决定军国大事。

    宋室的皇帝一年到头都住在皇宫里,据说连皇宫都很少出,长年累月被毒气侵害以至没有子嗣,岂是一个惨字了得。

    回头把这件事告诉他们陛下,他们陛下估计还能再为他多掉几滴眼泪。

    太惨了,真是太惨了。

    三日转瞬即逝,皇城外面人头攒动,都是来看阅兵的人。

    临时挖出来的水沟蓄满了水,禁军将士三步一岗将皇城围的严严实实,别说人,就连苍蝇也飞不进去一只。

    朝廷搭建的阅兵台闲杂人等不等靠近,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