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扶摇上青云(科举)》第24章 立县学(第2/3页)
是大人说的话,不准听!”
白雪也跟着笑了,撂下剪刀还是不乐意去:“顾大人害羞是真的,没瞧上我也是真的,既然母亲将话说开,那我索性也说开了,若一个男子看上了一名女子,不用多言,早就遣人上门说合了,还要女子巴巴的去示好吗?”
“他虽只是一介学官,到底是举人出身,将来能做县丞县令甚至知县也未可知,人家前途光明,何必娶一个贫家小女为正妻,就算瞧上我了,恐怕……怕也是做妾室。”
白五婶脸色一白:“阿弥陀佛,我可没那个意思,我若存了叫你做妾的心思,叫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白雪吐了吐舌头:“我信口胡说,母亲别往心中去。”
话才说完,白家小弟就跑进来嚷嚷:“他们要走了。”
这下白五婶可没空同白雪讲道理了,捉住白雪的手便往外走,但还是晚了一步,顾北安一行人已经走出了小巷子,只剩下一丁点的背影,白五婶重重叹息一声:“哎呀,早知道不与你废话了。”
—
“民不与官斗,季安兄怎么连这句话都不明白。”
这日茶楼之上,柳秀才约了主簿小聚,平日里二人交好,柳秀才这次约主簿前来,是为了诉苦。
原来县学建立后就贴出了告示,上书秀才童生吃住免费每月贴补二百文月钱、普通学子通过考核可免学费伙食减半,同时孙教谕兼任县学的学长,是名义上的老大,但实际上招生教学全部都由兼任学谕的顾北安全权负责,顾北安还从衙门里游说了一个举人出身的无品官吏来做直学,至此,县学初具规模。
因其实官办,收费又低,加上有三位举人出身的老师,诸多官吏子弟、平民子弟、地主豪名的孩子不断的通过考核入读县学,几个在外求学的童生听闻,也回到了永清本地,加入了县学大军。
不出两个月,文智书院走了三分之一的人,新入学的一个也没有,而清风县学人数不断增加,甲班四人,乙班九人,丙班有十五人,合计二十八人。
柳秀才这才如梦初醒,急忙找到衙门里的旧友,想讨一个翻身的法子。
岂料只得一句“民不与官斗”。
主簿啜了口茶:“顾训导是官家人,县令大人再看重季安兄你,再看重文智书馆,他也不会胳膊肘往外拐。”
简而言之,是柳秀才太过于自大,把自己当根葱。
“哎,悔之晚矣——”柳秀才大声叹息。
若当初没有得罪顾北安,或许他会将文智书馆扶持成为县学吧,但一切木已成舟,无法更改了。
“季安兄不必沮丧,县学兴起,私学也不一定就遭殃,穷当益坚,好好鞭策教导学生,他们若取得功名,你文智书馆何愁前途。”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明白了。”
—
而此刻,县学里正在匿名选斋谕。
一班斋谕类似后世的班长,主要维持纪律、考勤、收集作业。
乙班的九位学子除原来的五小只,还多了两位从文智书馆转来的学子,两位从乡下私学考入的学子,年龄七岁至十二岁不等。
沈长林提笔想了想,写下了沈玉寿的名字。
贺青山、许嘉祥、孙阳舒等人苦思一番后也落了笔。
最终沈玉寿七票当选,成了县学乙班的斋谕,他比较害羞,做斋谕历练一番,可以锻炼其心性。
顾北安也极满意这个人选,颔首点头:“玉寿,乙班九人中你年纪非最长,但你做了斋谕后,他们几个都会以你为长为榜样,你可做好了准备?”
一双双眼睛都看了过来,沈玉寿紧张的揪着衣袖,稳了稳心神,最后大声的说:“学生准备好了。”
沈长林带头鼓掌,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沈玉寿露出了腼腆又激动的微笑。
转眼又到了秋收的时候,今年粮食收成不错,打下来卖了七两银子,更可喜的是种出来的西葫芦瓜,草莓极得众人喜欢,又稀奇滋味又好,价钱也卖得上去,鸿辉酒楼的掌柜最是会做买卖,直接找到钱氏高价全收了。
钱氏留了一批做种子,准备趁着秋日气候好,再种上一茬,到天冷前还可卖一回。
—
这日县学放假,沈长林沈玉寿一起回了咸水村。
一进门钱氏就擦着手笑盈盈的上前来:“带你们去看个好东西。”
说着引他们往房后走,原先种几排小葱的空地上已经建起了一个牛棚,里面是一头强壮的小牛犊。
罗氏也走了过来:“刚买回来的,以后咱家就有牛了。”
赶个集运个货,走个亲戚,再也不用靠两条腿拼命折腾了。
“这牛真漂亮。”沈长林忍不住摸了摸小牛犊的背,肉紧实的很,“一看就知道是个气力很大的家伙。”
“不仅力气大,还很能吃呢,一日要吃一大捆干草,还得吃豆饼,不过家里日子宽裕了,买的起饲料。”钱氏说着掩饰不住脸上了喜色:“走,进屋去,奶奶再叫你们看个东西。”
原来这次西葫芦和草莓一共卖了十多两银子,钱氏买了小牛犊后,将碎银子换成了整个的小银锭子,圆圆的一个,就藏在衣柜里。
上次官府赏赐了十两,也是这样的小银锭,但是到手里还没捂热,就修了房子,钱氏心里一直不得劲,现在终于有又了十两,她拿出来给两个小的看了看,十分郑重的说:“这十两银子奶奶会攒起来,往后你们用来读书也好,娶媳妇盖房子也好。”
总之,有钱心里不慌张。
沈长林一阵鼻酸:“奶奶,你不要全帮我们攒,平日里多吃些好的,干活不要太累着。”
“我知道。”钱氏点头,她还要留着好身板将来带重孙子呢。
况且,这回挣的钱对于她来说,是最轻巧的钱,往年累死累活种地也就得几两银子,今年随手种的西葫芦和草莓挣的钱竟是种地的两倍,她决定今后扩大种植规模,在保证自家口粮的前提下,多种西葫芦瓜和草莓。
另外,养鸡的规模还可以再扩大,养鸡卖蛋比想象中挣钱。
思路一旦打开,钱氏觉得哪哪都是挣钱的法子,譬如现在罗氏已经很少自己绣荷包和手帕了,她设计新鲜的花样子,然后找村里手巧的帮忙绣,她给一点工钱,然后再转手卖出去,这样自己不用那么辛苦,还能挣的更多。
沈如康潜心编竹篓子,手艺精进了,能卖上比从前更好的价钱。
“你俩难得回来一趟,咱们炖只鸡吃。”
家里有只老母鸡已经不下蛋了,钱氏没舍得卖也没舍得杀,专等孩子放假回来炖了全家享用。
香喷喷的鸡汤味道飘了很远。
闻着这滋味儿,沈大朗的儿子沈玉平忍不住直吞口水,真香啊,今年过年家里都没吃上鸡,是吃猪油拌饭加酸菜过的年,上一次吃着肉,还是罗氏给的糯米饭团里的肉沫。
沈玉平今年十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闻着这滋味实在受不住,舀起井水喝了一大碗这才好受些。
喝饱了水他提着镰刀上山砍柴,路过钱氏家门口的时候,那香味更加浓郁,勾的他口水直流,干脆停下来多闻几口。
这时候院门突然推开,是钱氏准备去菜园子摘几棵青菜回来烫在汤里吃,沈玉平窘迫极了,生怕钱氏看出自己方才在闻味道,急忙后退一步:“大奶奶……”
说完就红着脸要走。
“你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