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重生之福气绵绵

80-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重生之福气绵绵》80-90(第5/14页)

   那太监本来就是随口套近乎,原本也没想着得什么回应,毕竟似他这样的阉人,说句难听些的,若不是伺候陛下,只怕那些大人们见他们一眼,都觉得脏了眼睛。

    倒是这探花郎顾大人,来了几回了,也不见有轻蔑之色,当然也不似那等阿谀奉承之辈。那等在人前好话一堆,人后又是一口一个“阉奴”的,他也没少见,最是瞧不上。

    太监心里挺高兴,笑呵呵把人送了进去。

    顾衍进门,刚行了礼,周文帝便喊他起来,招手道,“有些时日未见你了。此番你成婚,朕也没赏赐什么,你可有什么想要的,只管说。”

    顾衍大大方方道,“既是沾了娶妻的光,那微臣便替内子求一诰命吧。”

    周文帝正眯着眼等着他的回应呢,想着顾衍会如何回答。

    一般臣子听到他说这话,无非两种反应,一种是虽然很想要这恩赐,但心中畏惧于他,故而口上一再推辞;另一种呢,则觉得机会难得,干脆大着胆子提要求,能得最好,不能得也不吃亏。

    这两种,周文帝都不喜欢,前者心思太复杂,且复杂得很俗气;后者么,又太愚昧了。

    因此,不妨听到这么一句的时候,周文帝微微挣了眼,仔仔细细打量着这位自己钦点的探花郎,旋即含笑道,“你倒是疼你夫人。既如此,朕允了。”

    顾衍落落大方行礼谢恩,面上毫无异色。

    周文帝心情仿佛忽然好了不少,君臣相对,周文帝时不时还会拿折子来“为难”一下顾衍。

    好在顾衍确有真才实学,对答如流,姿态从容,即便是农事、兵事都能说上几句,让周文帝听得都不由连连点头,捋着胡子道,“本以为你科举出身,重史策,轻实务,没想到连农事你都能说上些,且不流于俗套,倒是朕小瞧了你了。”

    顾衍则回道,“微臣治学,本就是为了入仕。世间确有治学大儒,但微臣自知,才识浅薄,绝非治学之才。故而念书之余,亦学些杂务。”

    周文帝乐得胡子直抖,大笑道,“你这话在朕面前说说也罢,可别去外头说去。你是朕钦点的探花郎,你若是学识浅薄,那些落在你后头的,岂不是可自称目不识丁了?”

    不过他虽这么说,但显然对顾衍的回答很是满意。

    新科前三甲,是他钦点的人才,授官之后,自然多方关注。

    状元姜宣乃治学之才,不过初入翰林院,便被翰林院的掌院章老头儿看重,连编纂大典这样的活儿,都有意让姜宣主持。

    至于那榜眼呢,治学方面比不得姜宣,但胜在各方面均衡,在翰林院也挺合适。

    倒是顾衍,打从一开始吧,他就觉得,顾衍与翰林院仿佛不是很合拍似的,总有些别扭,只是总也想不出缘由。倒是今日他自己这么一说,周文帝顿悟了:

    敢情顾衍压根不是治学的人才,他以科举入仕,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官,不说为苍生为百姓,至少是个实干的官员。

    倒是……倒是有点儿像他那老丈人!

    周文帝摸着胡子在心里琢磨,顾衍倒大大方方的,自在得很。

    这时门外的小太监弓着腰进来了,小心翼翼道,“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周文帝回神,直接道,“让人进来。”说罢,才看到还在殿中的顾衍。

    顾衍刚要告退,周文帝倒是满不在意道,“无事,你留着便是。朕这里还有本折子,还想听听你的想法。”

    “是。”顾衍答道,然后便瞧见了还是个小团子的太子殿下。

    名头听上去很风光,但实际上,太子殿下也不过两岁出头,奶膘都还未褪去,肉呼呼的小脸,自然毫无“威严”可言。

    周文帝亲近嫡子,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前头虽然也有两个儿子,但唯独这一个,会时不时喊到养心殿来。

    太子殿下被教的很好,进来便还要学着行礼,虽短手短脚的,且冬日穿的厚实,显得笨拙,但与一般的孩童比起来,的确是聪慧不少。太子殿下奶声奶气唤了句,“父皇。”

    然后扭头看到还在殿中的顾衍,眨眨眼睛,居然有模有样的道,“你是何人?”

    太子早慧,这一点顾衍丝毫不意外,周文帝在嫡子身上费了多少心血,若是毫无建树,只怕这位太子殿下,也不会似如今这样有圣宠。

    顾衍答道,“微臣顾衍,见过太子殿下。”

    微臣两个字,对太子殿下而言还太复杂,不过他见多了行礼的人,倒也不怯场,还有模有样的让顾衍不用多礼。

    周文帝看了太子的表现,心下十分满意,抱着他道,“这是父皇给你选的能臣。”

    太子殿下似懂非懂点点头,不过显然也知道了,顾衍是需要重视的人,绷着小脸冲着顾衍点头。

    本来顾衍对这种小萝卜头观感一般,不喜欢也不厌恶,不过自从成婚之后,生子的事情也偶有听人提起,渐渐的,对着幼儿多了几分宽容起来。

    因此对着太子殿下,顾衍倒很是温和,回话的语气也带了几分柔和——

    从养心殿出来,回到翰林院,便直接去了修撰大典的院落。

    姜宣见他来,忙求救似的招手道,“你总算来了,快来帮我翻一翻,我记得圣人这句话,我在哪本典籍中仿佛看过,今日死活也想不起来了!”

    顾衍摇头过去,帮忙翻看着。

    这一忙便忙到了点卯时候,两人相携出了翰林院,并肩而走时,才顾得上话几句家常。

    姜宣道,“下个月是我娘生辰,记得带着绵绵来。礼就别送的太重了,都是自家人,来吃顿饭。”

    大舅子发话,为人妹婿的自然无二话,答应下来。

    等两府的马车来了,两人便分道扬镳,这头顾衍回到家中时,天色已经有点暗了。

    这季节昼长夜短,刚过酉时便有些昏暗。

    前头侍书提着灯笼,照亮面前的小径,快到正院的时候,顾衍忽然抬起头看了看。

    只见正院那片盈盈灯火,一片通明,暖光照得正院温暖如春。

    仿佛哪里是另一方小天地似的,未有秋冬,只余春夏。不管外头如何,只要回到那里,便把外头的一切争端算计谋划,全都置之门外一般,仿佛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顾衍进门,小桃和秋霞等人忙去厨房喊菜。

    姜锦鱼亲自替他脱了外头的披风,推他去里间洗把脸,“热水备好了,去洗洗脸,等会儿便用膳了。”

    顾衍擦干脸,正准备出来,却从斜边伸出一只手来,突袭似的袭向他的脸,绵软无骨的手在他面上一顿搓,然后不出意外的嗅到了一股淡淡的桂花香。

    看妻子一副得逞的小模样,顾衍无奈道,“我是男子,脸粗糙些,又何妨?”

    姜锦鱼懒得与他这“糙汉”多说,平日里多贵的胭脂水粉香膏都让人往府里送,仿佛要拿胭脂水粉把她淹了似的,让他用一用防止皴裂的香膏,倒像是要了他的命似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男子都是这么一个德性。

    收回手,姜锦鱼拍拍手,拿帕子擦干净手,态度极其自然道,“该用膳了。”

    顾衍:……

    面对这么明显的置若罔闻,除了笑笑,他还能如何?

    外间用了晚膳,下人收拾好了,便退了出去,只留下夫妻两个独处。

    正院伺候的几个丫鬟都知道,大人和夫人感情好,如胶似漆的,她们自己都觉得在里头呆着,太为难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