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觉醒》170-180(第9/13页)
的老海军, 见到自家老婆的配车座驾后,直呼:“好车!好车!”
减脂哥简直要乐死了。
他两辈子都没能体验过的座驾。
七十年代往上数个三十年,这种三轮挎斗车属于战场五星神车,是二战时期的主力军事装备之一,汉斯国的机械化步兵就是骑着这样的挎斗车, 追随坦克部队使用闪电战打下半个欧洲。
像是在抗战片里的鬼子大军,也都是骑着这样一个三轮挎斗车, 后来因为经常在抗战片里出现,也被网友戏称为八嘎车。
曰:三轮承载太君。
这种三轮挎斗车,也被称做挎子,从五十年代后逐步从军队里退出, 转变成民用和警用代步工具,八(-)九十年代的警车出巡,就是骑着这样一个挎斗车,配上两个巡警。
直到千禧年之后,四轮车开始普及,这种三轮挎斗车退出群众的视野。
然而能在七八十年代拥有这么一辆代步车,高低也是个令人羡慕的“人物”。
“我老婆想想真是了不起!”黎剑知一边笑一边鼓掌,“这车听说载七个彪形大汉都不在话下。”
警用时,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还能改装成囚车。
秦想想用手肘打他:“你能不能别笑的那么起劲儿!”
“我高兴的!”
秦想想叹了一口气,感觉到惆怅,这挎斗车也不能说不好,就是有种心理落差感,是个敞篷车。
秦想想:“不说小轿车了,给我个报废吉普车也好啊。”
黎剑知安慰她:“将来都会有的!”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小胖见到亲妈的配车,大呼了不起。
小胖兴奋:“这是我妈厂长秦想想的配车!”
他央求司机大兵载着自己兜风两圈,大兵们也很乐意骑挎子,这其实就是摩托车,驾驶起来非常简单,并且十分“酷炫”。
摩托车也称作“机车”,男人们的爱好,发动引擎时轰轰叫。
家属院里好些小孩都来凑热闹,这些车原本就是给军队彪形大汉设计的座驾,装下好几个孩子都不在话下。
“哇!好牛的车!”
“小胖你妈真了不起!”
“当厂长好威风啊!”
……
小胖坐了两圈下来,跟亲妈秦想想评价道:“好快的车,就是有点‘麻屁屁’。”
摩托车都是这样的,整个车都在震动。
秦想想:“……”
算了,好歹也是一辆不用使劲的配车,兜风条件良好,秦想想放在厂里,她这种懒人也不用经常用车,之前该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
其他人需要用挎斗车,她也同意使用。
还有些年底腊月要结婚的,央求说借用挎斗车接亲,她也答应人家,提供给厂里的人使用,新娘子坐在挎斗上面,场面十分好玩。
到了年底,飞燕纺织厂结算了一笔外汇工资,拢共也没有多少,大部分人也就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最多的老技术工也不过几十块钱外汇券,但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个一两块钱外汇券,就能托人去友谊商店购买一两斤进口糖果,甚至是进口巧克力,而有一些家里想要买进口手表或是进口收音机的,则会去花钱溢价收外汇券。
很多执行远洋任务的海军,还有远洋的船员,都有机会获得外汇券,这在海岛上不算鲜见,但却十分惹人羡慕。
“我们岛上的飞燕纺织厂可真是了不起啊!”
“许家的买了进口巧克力,他们家也是吃上洋玩意了。”
“王家够穷的把,自打祖坟迁了,媳妇儿进纺织厂了,这两年都快要准备盖新房了。”
……
秦想想也分得了一些外汇券,哪怕她是厂长,也就百来块钱,并不多,她也没想好要买点什么,只打算买点糖庆祝过年。
顾鹤年顾师傅刚来他们厂,没机会弄得外汇券,但是他儿子儿媳很兴奋,没想到这小小的工厂年底竟然还有一点点外汇奖励。
“厂里七三年做了好几百万米元的外汇订单呢!虽然外汇留成少,但也有一点。”
“这可真是了不起!”
顾鹤年找到了秦想想,提出想要厂里使用一些外汇券来购买进口漆料,“这样做出来的乐器效果更好。”
秦想想同意了,“顾师傅你看着买吧,需要什么就找人去买,把乐器做好是第一要义。”
反正做都做了,不如做个最好的。
“厂长……多谢厂长!”顾鹤年倍感欣慰,“我还以为……我还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再做出好琴了……”
当了一辈子的手艺人,能做出一把理想中的好琴,对顾鹤年来说就是最大的宽慰,毕竟他已经是半个身子快要入土的人。
顾鹤年托人去购买了进口漆料,他使用这些漆料意外做出了一批质量非常好的小提琴,几乎可以算得上以前的“高端定制。”
其中有一 把小提琴音色特殊,带有一丝深沉的共鸣,就像是这大海边的海潮声,被他取名为“海潮”琴。
这年腊月又举行了一次职工集体婚礼,厂里热闹欢庆,晚上不仅有电影,还有工厂业余文艺队表演的节目。
薛海阳等人不仅排练了话剧,还有唱歌和舞蹈节目,以及武术翻跟斗节目,大大丰富了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秦想想也决定要采购一批乐器,比如口琴、手风琴还有国产钢琴……这些就交给顾师傅等人去办,顾师傅不仅是调音大师,他还能当职工孩子们的钢琴和小提琴老师。
同时他也教导工人怎么制作乐器,把家传的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大年三十过去,崭新的篇章开始,进入一九七四年,墙上挂上了新日历,这是秦想想来岛上的第四个年头,女儿穗穗大年初五满三岁。
七十年代大部分过年都是不放假的,照常上班,也不怎么走亲戚,但其实说是这样说,血脉里的传统怎么都改不了,大家还是习惯要在过年的时候换新衣服,要杀年猪,有条件的还是要走亲戚互相拜年,要吃饺子和汤圆。
等到七六年一结束,大家很快就回复从前,过年又有庙会,又开始拜大神,拜祭祖宗,放鞭炮……
但其实七四年就有苗头,这年开始,文化已经松动不少。
一九七一年只拍摄了两部电影,分别是《红色娘子军》和《沙家浜》,七二年全年拍摄五部电影,这些都是样板戏电影,而从七三年开始,则恢复故事片的拍摄,七三年拍了四部电影,其中有三部故事片。
而到了七四年,电影故事片的拍摄计划从年初就增加了,并且还有拍摄动画片的计划。
秦想想不知道这些电影上的事情,年后她找厂里的孟大胆尝试剑麻混柞蚕丝,因为要对剑麻进行更加细碎的处理,廖师傅就说还是用渔船旧设备来改造厂里机器……
“厂长,有个大消息!上面有个大消息!”何助理这个消息灵通的苏培盛立刻跑来秦想想面前递送消息,“有导演要来咱们省里拍电影,而且还是跟纺织相关的电影!”
秦想想:“拍电影?”
“对,这电影要展现新时代工人的风貌,好像还要在纺织厂里拍,而且是一部彩色故事片,对服装要求很高。”
“要展现纺织工人在建设中艰苦奋斗、技术革新、并且还要支援海军建设的故事。”
秦想想:“……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