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百合耽美 > 归田乐gl

40-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归田乐gl》40-50(第6/20页)

斤重,唐斯羡觉得是时候继续她的卖鱼大业了,否则长期没有收入,她就真的要靠唐清满养了。

    拒绝当米虫的她重操旧业,不过这回她没有再像往常一样挑着鱼去城郊卖,而是直接去找周厨娘。

    “大娘,往后你若是想要买鱼,不必再到城门口等了,我养的鱼已经可以开卖了,你要多少,我给你送过来。”

    周厨娘喜道:“你养的鱼味道如何?若是味道好,我肯定继续跟你买。”

    她就担心唐斯羡养的鱼没有从江河里钓起来的鱼美味。

    “若是味道不比从前卖你的鱼,这鱼的钱我便不收了。”

    周厨娘也大气地道:“成,若是你的鱼美味,我肯定帮你广而告之。”

    唐斯羡眼睛骨碌一转,笑道:“我不能占大娘的便宜不是?这样,往后大娘跟我买鱼,一律八折。另外若顾客是大娘推荐的,每一位,我便给大娘两文酬金,十日一结算。”

    周厨娘掰着指头一算,唐斯羡的鱼是肯定不愁卖不出去的,而她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那就有钱收了。

    这等美事,她没理由不答应!

    于是等她试过这鱼塘里养出来的鱼后,再也没有疑虑,不仅跟唐斯羡买了鱼,还遵照约定,帮忙打广告。

    唐斯羡的鱼在乐平县本来就小有名气,尤其是周家郎君五十大寿之后,她的鱼跟鱼丸便更受欢迎了。

    当初参加了周家郎君五十大寿的那些宾客,被筵席上的鱼羹以及鱼丸给折服,纷纷打听鱼肉丸子是怎么做的。

    周厨娘坦诚地告诉他们,这是食材的原因,但他们就跟当初的周厨娘一样,并不相信。

    直到他们找到了更好的厨子来烹饪各种名贵的鱼,却都吃不出当初的味道,他们才开始打听食材的来历。

    只是唐斯羡自从完成周家的那一笔大单后,便很久没去卖鱼了,他们怎么都找不到人。

    如今周厨娘将唐斯羡的消息散布了出去,唐斯羡的生意便来了。

    唐斯羡定的鱼价比从江里捞起来的要贵一些,毕竟这些鱼都是天天吃她的灵泉长大的,养了两三个月,比在鱼缸里养几天的鱼更新鲜、美味!

    能派人来买鱼的人家,家底都不差,在确定她的鱼值得这个价格后,自然不会再跟她讨价还价。

    不过前来买鱼的大户人家始终只是个位数,唐斯羡若想要将买卖做大,还是得找一些像酒楼那样,能一次性消化许多鱼的大客户。

    等她拿酬金去给周厨娘时,周厨娘别提多高兴了,不等她开口,便主动道:“我认识泰丰楼的采办,若是能与他们合作,那你一天卖一百条鱼不是难事。”

    “若是能跟泰丰楼合作,我能给大娘一成利。”

    周厨娘瞪了她一眼,拒绝道:“这次我不要你的钱。我只帮你引荐,能否谈下来,还是看你自己。”

    “大娘,这……”

    “这什么?你真当我贪你那百文钱不成?我们认识了也有一段时日了,交情在这,收你一点点好处还成,大了就不行了。”

    唐斯羡稍微一想,便能猜出周厨娘兴许是想跟她拉近关系。

    她没跟周厨娘客气。

    兴许是泰丰楼的采办也嗅到了商机,故而她让那采办尝过她的鱼后,没有费多少口舌就谈下了这笔买卖,——虽然对方也想要鱼丸的制作方法,但是她有自己的打算,便拒绝了。

    ——

    眨眼到了十二月下旬。临近年节,家家户户都忙着祭灶、准备过年的年货等,原本有些愁云惨淡的村子再度热闹起来。

    唐斯羡对别的节日都不太在意,但是对过年却颇为看重。她从唐清满的口中得知过年要准备的年货后,就打算到饶州城去置办年货,顺便探望唐妁。

    这大半个月来,她除了为买卖而东奔西跑之外,每隔四五天便会亲自给荣策送一次鱼。当然,这也是唐妁当初跟她商议好的,让荣策眼熟的办法。

    她带去给荣策的鱼比以往卖给他的便宜,有时候甚至会送一两条。

    荣策跟她闲聊时,还问她:“你这些鱼,以双倍的价格卖给别人,他们都有可能争着买。你如今却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卖给我,会不会亏了?”

    她正儿八经地回答:“姑母跟我说过,副使与大娘子于她有恩,若非当初大娘子收留,姑母也不会有今日的好日子过。所以,在我心目中,别人怎能与副使、大娘子相比?若非姑母说副使与大娘子是正直公正之人,不会平白占人便宜,这些鱼,我可能会白白送给你们呢!”

    荣策与周氏都看出了她有示好的心思,但这不妨碍他们相信这些话是真心的。

    “我听说你读过书,习过字?”荣策问。

    唐斯羡心道:“来了。”

    当荣策开始关注她,想更加了解她时,她就知道,她总算是入了荣策的眼。

    在乡里,她自然会大大方方承认自己识字。可是在士人出身的荣策面前,她觉得还是得展现士人所崇尚的“谦虚”的一面。

    她谦逊道:“读书不多,字认得几个。”

    闻言,荣策来了兴致,道:“我念几首诗,你替我记下。”

    这个难度远非当初写契书可比,唐斯羡知道,若自己没有一点学问,这一关可能就过不了了。

    就在她忐忑的时候,却听见荣策慢悠悠地念出了陶渊明的《饮酒》,——就是那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诗。

    唐斯羡默默地将诗句写了下来。

    荣策看完,眼中闪过一抹亮光:“记得一字不差。”

    “请问副使,这是谁的诗?”

    “魏晋朝,五柳先生的诗句。”

    唐斯羡这下确定了,这个时代虽然陌生,但从这首诗来看,魏晋及之前的历史应该跟她所学的一样。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分了岔。

    不过她对此也不是很在意,毕竟历史不管是从哪里开始分叉的,到了如今,都已经是一个陌生的时代,她所学的历史知识也派不上用场。

    “你能记得一字不差,却不清楚这是谁的诗吗?”荣策好奇地问。

    唐斯羡干笑道:“我读书不多,偶尔能听人吟诵一些诗词,就记下来了,但是却不大清楚都是哪些人的大作。”

    荣策点头。虽然遗憾她没能学有所成,但也不否认她天资聪颖,是个可造之材。

    他沉吟片刻,道:“往后,不用从后门进来了,从侧门进来吧!”

    唐斯羡一开始还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她送鱼不走后门为什么要走侧门,这不是绕路吗?

    直到唐妁告诉她:“只有厨院的人会从后门进出。”

    言下之意,荣策已经不再将她当成一个送鱼的渔夫了。

    唐斯羡这次选择去饶州城置办年货,除了跟梁北望顺路可以蹭他的马车之外,主要也是想去试试走侧门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本来唐清满也想跟着去探望唐妁的,但是知道要跟梁北望的马车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唐斯羡见她有些失落,便道:“我此番先去置办节礼,等年节了,我再带你去跟姑母团聚,一家人一起过年。”

    唐清满脸上这才有了笑意:“嗯,那你快些去吧!”

    唐斯羡上了马车后,梁北望往她身后瞅了两眼,问:“你怎么不趁此机会带秦家小娘子去饶州逛一逛?”

    “我怎么带?秦家的节礼向来都是乡书手去置办的。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