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百合耽美 > 系统要我当地主gl

9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系统要我当地主gl》90-100(第7/17页)

呢?!

    等她们的生活因为宋玉延被封官而变得忙碌了起来之后,唐枝也渐渐地没空去想这事了。

    左邻右舍们只知道原本只靠手艺赚钱的宋大郎去旅游回来之后,突然会造海塘了,然后因为这事也被封官了,这比当初唐浩根考上试最后被分配为慈溪县丞更令他们感到惊诧。

    一群人一窝蜂地涌到宋家去送祝福,兴贤坊的街巷也是闹哄哄的,宋玉延不得不带着一家子先回金川乡躲避。

    然而她回到了金川乡,也还是躲不过族人的关爱,族长等人习惯性地拉着她去谈话,而别的族人则是过来看看她,对她嘘寒问暖,让她产生一种自己是“族宝”的错觉。

    这倒不是她的错觉,毕竟她是眼下宋氏第二个当官的族人,虽然只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可万一修完海塘,朝廷认为她大有作为,而继续给她升官呢?

    当初宋玉延捣腾出水泥之后,有人便买了一些回去修补自家的墙,结果发现,水泥虽然贵,可是却省了不少人工费,毕竟不再需要找人用很大的力气去夯土,即使只有他一人,也能将墙修补完。

    加上族人也想修葺一下祠堂,有了水泥的话,修出更加庄严好看的祠堂,不就能实现了?!

    族长为此还召开了一次大会,将这事列入了族中大事,当然,前提是必须得累积资金,否则是完成不了这个宏愿的。

    宋平并不担心宋氏会没钱,他将宋氏新的一年的账本拿给他爹以及族人看,众人一看这上面造纸这一项的收支,顿时瞠目结舌:“这纸,竟然卖得这么多钱?!”

    宋平颔首:“经过录方的指点,每个环节我都让人严格把关,最后所产出来的纸被朝廷大量买进,用于书画、公文以及簿册之上,而且汴京的勋贵每年都会订一批纸。”

    宋氏生产的竹纸之所以能受到追捧,其实也跟宋傅厚着脸皮为自家的纸打广告而有些关系。他将纸送给了当朝宰相,然后便得到了夸奖。加上明州挑选特产也选了宋氏的纸,这纸便成为了御用的文书纸。

    成为御用文书纸并不代表寻常人不能用,相反,因为这纸有朝廷打广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竹纸。宋氏竹纸订单从明州、越州、杭州一直到汴京往北的地方都有。

    宋平不得不扩造纸作坊的规模,优先招族人干活。对于后面招的新手,他没有再让宋玉延去指导,而是将几个平常干活卖力又细心的族人提为了小监工,让他们负责指导。

    当然,在这过程中,宋平也曾发现有族人偷偷地学了造纸技术,再自行造纸,打着宋氏竹纸之名出去卖。

    这种败坏宋氏竹纸的名声的行径,最是让人唾弃,族里召开大会严惩了他们,又将他们在族谱上除名,这才震慑了剩下那些蠢蠢欲动的族人们。

    因为造纸的收益超出了成本许多,故而这笔费用除了可以给族人补贴之外,也能拿一些出来修葺祠堂。

    这些钱从未经过族人的手,他们自然不会舍不得,而且祠堂越好,说明家族的凝聚力越强,以后在这金川乡,谁人不会羡慕和高看宋氏家族?于是修祠堂之事就这么通过了决议。

    宋玉延得知族里要修葺祠堂,便让二十一叔与合作伙伴们商议,宋氏买水泥给打八折。一来她是宋氏的族人,若是不出力,族人肯定要不满;二来若是宋氏的祠堂修好了,那效果总不会太差,能给别的家族立一个示范,那水泥的订单肯定会提高。

    至于为什么是二十一叔去商议,那是因为二十一叔是名义上跟楼杲等人合作水泥生意的主事人。

    这是宋氏族人跟宋玉延商量过的,因她被封官,督修海塘,若是她又有水泥的生意,那海塘修完之后,朝廷必然要说她假公济私。

    朝廷虽然允许官员的亲属做买卖,却不允许官员本人经商,这也是担心官员假公济私。故而为了避免这种冲突,宋玉延的蜡园则转移到了唐枝的名下——蜡园是她的嫁妆,这总没有问题吧?

    至于棉花田这不成问题,这是她租的族田。便是菜园子的田,名义上也都是属于唐枝的。

    合作伙伴们都是人精了,哪里会算不清楚这笔账?加上宋玉延督修海塘,必然会需要大量的水泥,这便是赚官府的钱啊,他们没必要得罪宋玉延,于是便欣然同意了。

    宋玉延也是因为这些事而忙得脚不沾地,作为她忠实的竹雕粉丝,赵赜等人有些遗憾她很久都没有产出了,但是想到她正在做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也没有喊她回去雕刻竹木,也觉得她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反而更加光辉了!

    赵赜等人给宋玉延写了信,表示自己在去年便受到了她的鼓励和启发,为了追赶她的步伐而决定好好读书。之所以没有登门祝贺她被封官,也是因为要闭门读书,在他们考上解举人之前,他们是不打算出门的了。

    宋玉延也庆幸他们没有过来,否则自己太忙而没空招待他们,那便是失礼了。加上他们这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很值得称赞,便也给了他们回信,鼓励他们多加努力。

    这些书信还都是用诗筒装着的,赵赜收到回信,感觉自己像是蹭到了一件竹雕,内心还有些小激动。

    他是快乐了,宋玉延却是有些郁闷,她发现因为一个官职,自己就从拥有多处产业的小土豪,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怎能不郁闷?

    她对唐枝道:“以后我就身无分文了,全靠娘子养着了。”

    唐枝数着箱子里藏着的钱,闻言,抬头看着她,并没有多少同情的目光:“你不是还有卖竹雕的私房钱吗?”

    宋玉延:“……”

    她悄悄地抱着自己的小金库:“里面真没钱了。”

    唐枝道:“真没钱?那盒子我帮你收着。”

    宋玉延道:“盒子给你收着也行,不过最近学了三招,你得让我练习一下。”

    唐枝左右衡量,最终点了点头:拿住了宋玉延的私房钱,她哪里还有机会去研究更多的招数?!

    宋玉延高兴地将盒子里的钱掏出来用钱袋装着,然后把盒子给了唐枝。

    唐枝:“……”

    她有些牙疼,怎么感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____

    唐枝没打算真让宋玉延一穷二白,她跟宋玉延平日在生活上十分节俭,宋玉延的理财计划更是进行了近六年,攒了不少身家。

    她没用这些钱来买大宅院,也没有大量置办田地,因为她知道一旦自己的财产变多了,必定会招人眼红。

    财不露白的道理她懂。不过,更多的是她本身便是一个低调的人,即使是在前世,她的朋友虽多,但是知道她的家世的却没有几个。

    唐枝也知道宋玉延只是靠节俭的话是攒不出这么多钱的,最主要的是她一边“开源”,一边“节流”,故而她也要继续将这种做法贯彻下去。

    她不懂做大买卖,她只知道长期有效又稳定的投资其实是田产,置办了田地,再雇人干活,或者租佃农田,也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方式。

    唐枝便拿出一小部分存款,悄悄地在金川乡买了十亩地,其中五亩种粮食,另外五亩种棉花。

    十亩田地在这时代并不算多,加上宋玉延在金川乡还是颇有名声的,只是置办了十亩田地,没有传到县城的街坊邻里的耳中的话,是没有人会去眼红和嫉妒她的。

    而唐枝跟宋玉延接下来的一年里都无法时常往金川乡跑,所以这十亩地,只能让黄鳏夫父子看顾。

    等到了秋末,台风天、海浪狂袭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农夫们也清闲下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