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

40-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40-50(第12/13页)



    严子渊显然是个爱茶之人,但幽州地处偏远,他也不是个会钻营敛财的人,平日里喝的都是当地随处能买到的普通清茶。

    这珍藏许久的碧螺春,也只有待客时才会取出来泡上一盏。

    他细细品尝着杯中茶水,面露享受。

    曲花间见状,暗自庆幸之前为了来拜见这位爱民如子的知府,特意准备了上好的茶叶,便让小林将准备好的礼物呈上来。

    “在下初次拜访,也不知世叔喜好,便擅自准备了些茶叶和自家产的酒水,还请世叔笑纳。”

    “哦?快拿来我看看!早就听闻长安家的葡萄酒堪称一绝,但未能得见,今日我定要好好尝尝。”

    严子渊虽为官清廉,从不收受贿赂,但也不是顽固迂腐之人,既然与曲花间以叔侄相称,又看中他的人品,便安然接受了他的好意。

    小林低着头将装礼物的箱子奉上,里面果真是一些茶叶和葡萄酒,还有些布帛香皂等实用之物。

    严子渊惊喜不已,捧起一个装茶叶的青瓷罐子,笑道:“贤侄甚懂我心意,竟送来去年新出的西湖龙井,如此往后便不必用这放了几年的陈茶待客了。”

    说着,严子渊将茶叶罐子递给侍女,命其快快重新沏茶,将桌上的碧螺春换了下去。

    曲花间见状不禁微笑,看来这位幽州知府是个性情中人,倒也不难相处。

    新茶呈上来,几人又闲聊一番,曲花间先是感谢严子渊在买地和流民落户的事上提供方便,却引来一阵惭愧的感叹。

    严子渊是个难得的有爱民之心的好官,奈何空有幽州知府的名头,却是个空壳子,既无钱粮赈灾,也没能力上书请朝廷出面。

    且这次受灾的是常青二州,与幽州相隔数百里,即便他有心,也是无力。

    “说句心里话,我十分敬佩长安的为人与能力,既有收容流民的济世心肠,又有钱财能力安置他们,我空有一副官身,却不及你多矣!”

    听到严子渊夸曲花间,穆酒面无表情的脸上突然生动起来,“长安确实厉害,不仅能安顿十万流民,还养活了二十万边军。”

    曲花间脸颊一热,示意穆酒不要口出狂言,免得惹人笑话。

    可惜男人今天仿佛看不懂他眼色似的,跟严子渊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将曲花间夸得面红耳赤。

    直到午后,严子渊留二人吃过饭后,曲花间才得以解脱。

    两人走出严府大门,穆酒竟还伸手捏曲花间早已红透的耳尖,被恼羞成怒的曲花间狠狠捶了一拳。

    “平时怎么没发现,你话这么多,知不知道谦虚二字怎么写?”

    穆酒无所谓的拉过曲花间捶痛的手,轻轻按揉着,“这有什么,我又没乱说。”

    他的心上人,长相俊美无双,能力出众,会做许多新颖的物件,还有一颗菩萨心肠。

    不论用再美好的言语夸赞,穆酒都觉得理当如此。

    曲花间说不过他,索性抬腿扬长而去,穆酒望着那背影,嘴角泛起一抹宠溺的笑,缓缓跟上。

    曲府和严府就在斜对门,回家半分钟都不用,穆酒身高腿长,几步便追上了他,两人并肩踏进大门。

    春意渐浓,门前的古树已长出许多嫩叶,印衬着那一青一墨两道身影,在春光下格外和谐。

    第50章 建坊 君子一诺,重于千金,我相信你。……

    翌日, 穆酒又陪着曲花间去山货收购铺完成之前被打断的工作。

    这间铺子的掌柜是幽州本地人,当初开铺子时临时托牙行招募的,这一年干下来,账面条理清晰, 铺子里也归置得井井有条。

    曲花间在铺子里待了半日, 没发现什么问题, 满意而归, 便和小林一块儿收拾起行囊来。

    穆酒不能离开边城太久, 曲花间也要去边城安排制造连发弩的事儿, 两人正好结伴而行。

    从幽州到边城,骑马的话要走两个白日,头一天夜里刚好抵达渔湖田庄。

    曲宝这些日子也在渔湖田庄,他从流民中挑选出一些会建房的匠人, 正指挥他们在湖边搭建起一座临湖水榭。

    水榭依湖而立, 此时才修建到一半, 还不能住人, 于是曲宝将两人安排到之前住过的木屋暂歇。

    夜幕低垂,湖面波光粼粼,木屋内灯火温馨。

    曲宝端上曲花间惯饮的花茶, 絮絮叨叨讲述着修建水榭的琐事,“少爷,我按照您的喜好定制了许多家具,原以为要将图纸送去幽州请手艺精湛的匠人制作的, 没想到流民里就有好几个手艺不错的匠户,倒省了不少功夫。”

    听闻流民里有不少能工巧匠,曲花间顿时来了兴致,让曲宝明日将他们单独召集起来, 询问这些人是否愿意为弓弩坊效力。

    曲宝办事效率很快,翌日一早便将几位工匠带到曲花间面前。

    曲花间一一看过去,这些工匠虽衣衫褴褛,但眼神中透着坚韧,尤其是领头的那位,面容苍老,腰背佝偻,看起来却很是精明。

    听闻东家要带他们去边城做工,有几位露出犹豫之色,领头的老匠人却毅然点头:“能为东家效力,是咱们的荣幸。”

    除了他,他的两位徒弟也纷纷表明态度,愿意随师傅一同前往。

    另外几位犹豫的匠人见状,担心错过机会,也纷纷表示愿意同去,曲花间闻言点头,又说了下去边城的各项待遇及安全保障,承诺绝不亏待他们。

    “但有一点。”曲花间话锋一转,“此去边城做的事需绝对保密,你们的家人也要跟着搬过去居住,那边有村子和城镇,日常采买不是问题,但若是有人泄露机密,后果各位应当知晓,所以请三思而后行,现在退出的,我绝不勉强。”

    一番软硬兼施的敲打下,有两三个人面露难色,最终选择了退出。

    最后,愿意跟着曲花间去边城的,除了领头的老匠人和他的两位徒弟,还有其他四位工匠,算上他们的家人,共计十八个人。

    其中两位匠人的儿子都是半大不小的年纪,跟着父亲学了几年手艺,也能算半个匠人。

    除了这批匠人,曲花间还在流民中招募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准备让他们跟着匠人们学习手艺,不求手艺有多精湛,只要能应付弓弩坊的流水线作业就行。

    没错,曲花间打算效仿现代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每个工人负责一样零件的制作,最后一步的组装则挑选出手艺精湛且信得过的人来完成。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又能确保信息不外泄。

    让曲花间意外的是,之前见过的那位秀才杜文君竟也毛遂自荐,要跟着去边城,表示愿意负责文书和账目管理。

    曲花间有些意外,之前自己再三挽留,这杜家兄弟二人都婉言拒绝了,言明放不下跟随他们的村民,如今竟主动请缨,看来是将村民安顿好了。

    “你一个人去?你弟弟呢?”曲花间见只有他一个人,并没有见到双胞胎弟弟杜山君,不由得问。

    杜文君恭敬回答道:“弟弟加入了田庄护卫队,在下身体孱弱,不适合这份活计,只得另寻他路。”

    流民刚安置下来时,之前便在这里的佃户和这些新加入的佃户之间曾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冲突。

    甚至新的佃户也因着来自不同的地方,互相之间不熟悉,生活方式也各有不同,相处起来并不和谐。

    于是曲花间便让常征留在这里组建了一支护卫队,一方面为了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