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50-60(第16/23页)

至在听到“吕雉”这个名字时,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后来的吕后。

    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以刚毅狠辣著称的女性,竟然以这样一种方式,如此早地登上了历史的前台?

    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蝴蝶效应改变了她的命运轨迹吗?科举制度,为这个拥有非凡智慧和魄力的女子,打开了一条原本不可能存在的晋升通道。

    她心中波澜起伏。一方面,她为吕雉,也为天下有才学的女子感到一丝欣慰;另一方面,她也深知,吕雉的脱颖而出,必将引来更多的争议和暗流。

    这不仅仅是一个考试名次的问题,它触及了这个时代最根本的性别秩序和权力结构。吕雉以后的路注定很难走。要做第一个踏出路来的人,很难想象她会面对什么雪雨风霜。

    林凤至想起半年前马车上的惊鸿一瞥,心中祝福吕雉前路顺遂。

    “说起来,最近廷尉府颁布的新令,似乎也比以往宽松了些。虽仍是严刑峻法,但据说对某些小过失的惩罚,不再像以往那般动辄黥面、断足了。”

    “是啊,街市上的巡吏,似乎更讲道理了,不像以前,稍有不慎就被锁拿。”

    “这或许也是神使的影响?听闻神使曾向陛下进言,法度虽严,亦需给人以改过之机”

    “慎言!慎言!法度之事,岂是我等可妄议的。”年长者连忙制止。

    但话题已经打开,众人虽压低了声音,却依旧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生活的细微变化:更便宜的布匹,更甜美的糖,更能填饱肚子的粮食,以及似乎稍稍宽松了一点的生存环境。

    酒馆内的喧闹持续了许久,才随着人群因各自散去探听消息或消化震惊而渐渐平息。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只有屋檐还在滴答着残留的水珠。

    林凤至独自坐在窗边,桌上的酒菜已冷。她耳畔回响着刚才听到的一切:东巡的筹备、女状元的轰动、百姓对布匹糖麦的津津乐道、对法律细微变化的敏感

    这一切,都与她息息相关。

    她思念家乡,思念那个有着便利科技、平等观念、熟悉一切的现代社会。那种思念,如同这春日阴雨,无孔不入,湿润而冰凉。她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醒来却只看到昏暗的烛光和冰冷的殿宇。

    但此刻,听着楼外渐渐恢复的市井声,想着那些因冬麦而免于饥馑的农民,因新织机而改善生活的妇女,因图书馆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知识的寒门学子,甚至是因为法律稍许放宽而可能保住肢体的犯错之人

    一种异样的情感在她心中滋生。

    她想要回去。但与此同时,她也无法否认,自己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正在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这种“改变”带来的成就感,与内心深处最基本的同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或许我来到这里,并不完全是偶然?” 一个念头悄然浮现,随即又被她对归家的渴望压了下去。两种情感在她心中激烈交战。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了那扇雕花的木窗。

    一股混合着泥土清新和草木萌发气息的湿润春风,立刻扑面而来,吹动了她额前的碎发,也吹散了些许酒舍内残留的浊气。

    窗外,咸阳城的街巷在薄暮中显得朦胧而静谧。远处,渭水如带,更远处,终南山的轮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三月的风雨,洗净了尘埃,也似乎涤荡了她心中的部分迷茫。

    她看到楼下有学子捧着刚抄录的书卷匆匆而行,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看到街角贩卖新布的小贩正在收摊,脸上是劳累一日后的平和。更远处,隐隐有官府差役张贴告示的身影,想必是关于东巡的具体事宜。

    这个时代,正在她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翅膀扇动下,缓慢而坚定地转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东巡寻找回家之路,是她的首要目标。但在这条路上,她是否也能继续播撒一些种子,让这个她注定要离开(她希望如此)的世界,变得稍微美好一些?

    春风拂面,带着凉意,也带着生机。

    林凤至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秦始皇三十年,咸阳春天的气息。

    算算日子,这是她来到这里的第二个年头。

    三月的雨丝落在林凤至肩上,像是她来到整个世界的那一缕风终于照拂到了她。

    她在酒舍上望,看见远处纺织官坊下值的女工,她们神情激动,隐隐约约传来女官的字眼。她听见渭水河畔磨盘不停转动的声音,又恍惚间听见这片土地的人们发出了慰疗的喘息。她嗅到风里吹来的食物的香味。

    她关上窗,隔绝了外面的寒意——

    作者有话说:依旧评论发红包[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

    第58章 巡视三川郡

    东巡的队伍沿着渭水向东出发, 出了函谷关,不多时便进入了三川郡。

    说三川郡可能有些陌生感,换成洛阳便是后世耳熟能详的地方了。

    时任三川郡郡守之人是丞相李斯的长子, 李由。

    始皇帝的车驾还没到三川郡内,他就已经着人进行了精密的准备。

    自从接到始皇帝东巡的诏令之后, 整个三川郡便像是一架上了发条的机械,开始无声而高效地运转。

    三川郡内几乎所有的亭长、里正, 都对自己负责范围内的游 侠进行规劝和排查。驰道被再次修整, 黄土垫道、平整如镜。始皇帝驻跸的宫室全部翻新, 摆设、帷帐换新。酒肉、粮草用上了今岁丰收的冬麦。

    李由自觉已经万无一失,但天不亮时,他还是爬起来再三检阅, 亲自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

    当那一列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玄色旗帜和车驾缓缓驶近, 六马驱动的金根车威仪自生。

    李由立于官道之侧,身姿如松,玄色的官袍在晨光之中一丝不苟。

    他的心跳与远处传来的沉闷鼓点渐渐吻合同频,但那并非是恐惧, 而是万事俱备、蓄势待发的等待检阅的期待。

    人到中年,本应该更加沉稳。李由也并非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恰恰相反,他年少时正见证父亲李斯在大秦官途畅通, 他亲眼看着父亲和始皇帝将大秦的版图一步步拓宽至六国。因此,李由深深地敬仰着二人。

    他希望二人看到的,是法令严整、百业祥和的三川郡。他期待被认可。

    小水看了看李由肃穆的神情,再一看周围官员的表情也和李由别无二致。

    她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袍,遥遥远望着不断靠近的队伍,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了一些期待。

    大巫和祁也在呢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她在三川郡将纺织官坊铺开,收容了数千名纺织女工。她积极改善麾下女工的生活,提高她们的识字率,让她们的孩子父母老有所依幼有所教。使得女工们能心无旁骛地工作。

    越来越多识字女工的出现也反哺了纺织官坊。

    一些女工自发的总结经验,向墨家的工匠们学习纺织的器械相关知识。

    她们敏锐地发现,如果调整斜织机的经面倾斜角度,可以使梭口更清晰,便于梭子快速通过,减少卡线。

    此外,一些墨家知识也就是科学知识学得炉火纯青的女工利用学到的小孔成像原理,在织机上方巧妙地设置铜鉴将室外的光线引到经纱区域,创造了一个更加明亮、无影的工作面,极大地降低眼疲劳和误叛率。

    如此种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