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娇养病弱小夫郎

100-1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娇养病弱小夫郎》100-110(第5/11页)

一个姑娘一个哥儿,年纪瞧着不过十六七,是一个赛一个的水灵好看。

    要说虎子没啥心思,那为啥把人领回家?到铺子里当伙计,也该是领汉子,领回两个细皮嫩肉,模样还这般俊俏的姑娘小哥儿作甚?

    婆子们眼观鼻,斜着眼睛往这边瞧。

    宋听竹瞥见只当没看见,牵上夏哥儿,一行人欢欢喜喜回到刘家院子。

    此番进城夫夫二人给全家都带了礼,刘大生腿上有疾,每逢阴雨天便会酸痒疼痛,宋听竹寻府城有名的大夫开了祖传秘方,刘大生用后定能有所缓解。

    给家中女眷的礼则是府城时兴的布匹跟饰品,世上没有哪个女子不爱俏,婆婆阮秀莲虽上了年纪,但平日里也极其注重穿着,便是再忙也会将自个儿收拾得利索整洁。

    宋听竹知婆婆不喜艳色,便买了两匹花色没那么张扬的,阮秀莲摸着料子一脸喜色,嘴上却道:“棉布贵着呢,花这银钱干啥,给你嫂子跟小妹买两匹就算了,咋还给我这老婆子也带了。”

    刘小妹抱着布匹,反驳她娘:“娘您才不老,镇上五六十岁的妇人都穿红戴绿,您还没过四十,怎么就穿不得了。”

    唐春杏也笑着说:“是啊娘,弟夫郎挑的花色衬您,改日我便给您做身衣裳,锦宁三月里成婚正好能穿上。”

    阮秀莲心里本就欢喜,听儿媳这么一说,彻底没了顾虑。

    “说得也是,这一眨眼锦宁也要成婚了,再过两年就该轮到咱家小妹了。”

    刘小妹心道不好,忙转移话题:“哎呀娘,咱不说这个,二哥跟嫂夫郎刚回来,快让他们二人坐下歇歇脚。”

    阮秀莲道:“对,赶了一日路快坐下歇歇。”

    “小叔么,夏哥儿的礼物呢?”

    小家伙等了半晌,见小叔么送了一圈礼还没轮到自己,顿时有些着急,双手扒着桌角,眼巴巴地问。

    宋听竹弯下腰,屈指在小家伙鼻尖上点了点,他嘴角含着笑意道:“忘不了你。”

    说着从背篓里取出几方油纸包。

    “香香的,是好吃的糕点!”夏哥儿是个鼻子灵的,皱着挺翘的鼻尖,高兴地直拍手。

    宋听竹道:“这里头有芙蓉糕、欢喜团跟琥珀饧,是府城孩子们最喜欢的吃食,夏哥儿尝尝可喜欢?”

    小家伙吞咽着口水没伸手,而是问:“小叔么,我想留着明日跟舒阳哥哥还有小林哥哥他们一起吃。”

    宋听竹笑着摸摸小家伙发髻,“好,那小叔么先帮你收起来,明日再给你。”

    一家子对着夫夫俩嘘寒问暖了一番,才发现坐在角落里的青禾红梅二人。

    红梅是个藏不住心事的,担心老夫人不喜自己跟青禾,双手捏紧衣角,紧张到不敢呼吸。

    “这是青禾跟红梅吧?”阮秀莲看着人,问。

    二人愣了下,先是看向宋听竹,见他面上带着笑,这才点头应是。

    青禾还算冷静,唤了声大娘,红梅则神情严肃地叫了声老夫人,惹得阮秀莲笑出声来。

    “叫啥老夫人,咱庄户人家不兴这么叫,就跟禾哥儿一样,唤我声大娘就成。”

    红梅面上一热,忙乖巧温顺地唤了声大娘。

    青禾跟红梅身子还没好全,宋听竹便先叫小妹领二人去屋里歇着,他将两人遭遇的事同婆婆说了,阮秀莲听后心疼得不行。

    “作孽哦,都是自个儿身上掉下来的肉,这手心手背不都是肉,怎么就非得偏爱哪个?可怜了两孩子,摊上这样一对爹娘。”

    唐春杏道:“还当只有过惯穷日子的庄户人家,才会有这种卖女儿养家的爹娘,现在才晓得原来到哪儿都是一个样。”

    宋听竹敛起笑容,“人性最是难以捉摸,便是京都天子脚下,也有那卖儿卖女换取荣华富贵的。”

    阮秀莲叹气,“好在你跟虎子去得及时,不然红梅那孩子怕是就要……”

    “不说这个了。”阮秀莲擦擦眼角,“家里房子够住,往后就让他二人留在家里,旁人若问起便说是我跟你爹认的干儿子干女儿。”

    后院有两间屋子放着杂物,正好收拾出来给二人住。

    晚晌刘大生与刘猛都回了家,一家子围坐在堂屋用着晚食,说说笑笑温馨极了。

    青禾跟红梅刚来刘家难免拘谨,饭桌上话少不说,菜也不好意思多夹,刘小妹见状没少给两人夹菜。

    姑娘小哥儿间总是好说话的,一来二去三人便成了朋友,刘小妹央着二人给她讲府城的趣事,听到兴头上自己屋子也不回了,抱着被褥同二人挤在一间屋里,聊到深夜三人才打着呵欠睡下。

    有刘小妹在,二人很快便适应了在刘家的生活,因着会识字,闲暇时便代替宋听竹教几个小的认字,酒坊那头忙不过来,便过去帮忙。

    如此过了小半月,殷家兄弟架着牛车从京都回来了。

    第106章 啥,一千两! 田大哥,你娶了我吧。……

    婚期定在三月初六, 初二这日,两家人坐在刘家院子里商谈起婚礼一应事宜。

    长辈们说话,小辈插不上嘴, 恰好昨夜下了场雨山上冒出不少春笋,几个人便背上竹筐, 到后山挖笋子去了。

    “太好了, 等锦宁哥哥跟殷二哥成了婚, 咱们就能日日见面了。”刘小妹欣喜道。

    阮锦宁抿唇笑着,“是啊, 我若嫁到别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几人一路说笑,半道遇见村里妇人,热情地同他们打着招呼, “竹哥儿,这是领弟弟妹妹们上山呐。”

    宋听竹点头,唤了声:“大娘。”

    “哎,今儿来挖笋子人的不少,你们去西头, 那块人少。”

    “多谢大娘。”

    “客气啥, 要不是竹哥儿你,俺家老三也进不了酒坊做工, 该俺们谢你才是。”

    妇人是个知恩的,自打去年起便隔三岔五来家送些小菜腌货, 这会儿遇见便将竹篮里寻到的野菜,分了一大把到刘小妹的背筐里。

    “自个儿挖的野菜不值几个钱, 竹哥儿别嫌弃。”

    宋听竹勾唇,“怎么会嫌弃,大娘挖的这野菜同鸡蛋炒着吃最是美味, 我正要去寻些回来呢。”

    妇人听得眉开眼笑,“那我明儿再挖些给你送去。”

    宋听竹没拒绝。

    两年前孙老三在采石场被石头砸伤了脑袋,自那起便有些不识外物,且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谈。

    孙老三他娘周氏,担心儿子在外做工受人欺负,便求到了刘家,本不抱啥希望,不想宋听竹却答应下来,工钱也同其他人一样。

    周氏心中感激,对刘家越发敬重了,旁人说她巴着刘家也讨不到半点好处,却不知她不要什么好处,只希望百年后她家三儿能有个糊口的活计做。

    都是一个村子的,阮秀莲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同宋听竹商量后便将人留下了。

    孙老三脑子虽是不清明,好在有一把子力气,在酒坊做工从没有偷懒的时候,宋听竹瞧见过他做活,一眼看过去跟正常人没甚区别。只是不爱跟人攀谈罢了。

    周氏笑呵呵:“你们快去吧,晚了怕是要被人占了地方去。”

    宋听竹道:“大娘慢走。”

    同周氏分开后,一行人便朝着山西头去了,这头果真人少,不大会工夫几人便挖了大半筐。

    “这棵笋子好大,背去镇上能换不少铜板呢。”刘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