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110-120(第10/14页)
。
徐绰作为草原出来的胡人,积分排位一直在靠前的位置,这次也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骑马的资格。
马蹄和马鞍是技术学堂那边早就备好的。
徐绰抚摸着属于自己的那匹马,心中想起了在草原时骑马驰骋的样子。
但很快他又飞快摇头。
算了,在草原吃不饱穿不暖,还是不要回忆了。
徐绰教的认真,部曲队们学的更是认真。
至于那没有骑马资格的,就只能在边上看着了。
“这当骑兵多威风啊,也不知道以后我们有没有机会做这个骑兵。”
“肯定有的。”
“马的数量有限,感觉很难的。”
“我这辈子真想骑一次马。”
*
除了骑兵,物资各方便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郭自几乎三天两头就要传消息回来。
最近的消息便是卓正初原本说今年冬天会大寒,原想等到那时才动手,前几日不知道又受了什么刺激,竟是等不及了。
卓正初与军师十分缜密的规划了路线,要想夺安京,京畿路是绕不开的坎。
其中距离安京最近的阳州城便是必须拿下的州城。
卓成初与军师想的是,打大宸个出其不意,那时候再加上寒冷的天气,大宸这边定会惊慌失措。他们的胜算便会大大增加。
毕竟他有前世的记忆,在预防寒潮这一方面,已然做了准备。
如果是对上林肆,卓正初恐怕还是惧怕三分,毕竟林肆是在预知之外的意外。
但面对大宸,卓正初可一点也不怕。
为了保险起见,一举拿下大宸,卓正初决定亲自出征。
他就不信了,难道没有尹笙,这个仗就打不了了吗?
就这样筹备了几日,卓正初将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从潼川路到京畿路,卓正初走的是最快速度的路程,一路上为了节约粮食,他路过一处县城便用武力逼迫当地百姓交出一些粮食。
卓成初并不认为自己所做的有什么错处,在他的眼里,这天下早晚都是自己的,这粮食就当是借的。
他都让军师好好记在小本子上呢,等登基了,这借了他粮食的地方他都会还的。
而且他又没有赶尽杀绝的全部都抢走。
他已然觉得自己很有良心了。
*
津北路是最先被卓正初征粮的地方,下属小县是最为凄惨的。
征粮的队伍刚走没几日,县里的百姓都叫苦连天,冬天里天冷,一年到头种地,好不容易存了些粮食过冬,被强去了一大半,这冬天要怎么熬过去呢。
妇人望着米缸发愁,心中暗道自己一家人怎么这么苦。
原本攒了一年的粮食,满满当当的米缸如今空了一大半。
床榻上的孩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吵着饿,要吃东西。
妇人刚想煮粥,就看见自己丈夫慌里慌张地跑进来。
“快快,快些躲起来,又有一伙贼人进来了,咱们还剩这点粮食,再被抢就真的没办法活了。”
“我听隔壁三娃子说了,这伙贼人比前几日的还要高大些,还有马骑!”
妇人听的心惊胆战,急忙和丈夫一起搬凳子椅子将门堵住,再透过窗户观察外面的情形。
大街上已没人了,大街都瑟瑟发抖的躲在家里,只祈求这贼人不要再抢粮食了,若真是抢粮食,不如一刀攮死他们算了,反正没粮食他们也活下去,这样还痛快些。
但是妇人等了半响,没有想象中的嘈杂,以及求救的声音。
反而是听到那个时常在大街上晃悠的三娃子的声音。
“这伙军爷!啊不是这些大人是好人,他们说是来给我们发粮食的,大家快出来吧!”三娃子喊的卖力。
“真的发粮食,有红的还有黄的,煮熟就能吃了。”三娃子手里捧着土豆和红薯,对着甘朗讨好地笑。
“大人,我这样说可以吗。”
随后,有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出来。
出来的人领到了粮食,便有更多人乌泱泱的跑出来,但是后面出来的就得排队了。
妇人领到了粮食,知道给他们发粮食的是安平县主。
他们这些底层百姓哪里知道安平县主是谁,只知道这些大人告诉他们,只要安平县主做了皇帝,那便不会再让百姓过上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妇人吃着甜丝丝的红薯粥,在心中祈求。
若真是这样,那便希望这安平县主快快当上皇帝吧。
第118章
古代消息往往滞后, 等驿者跑死几匹马的时候将消息送到安京的时候,恰逢大寒。
林猷乱了阵脚慌慌忙忙的选将,调兵。
朝堂上的文臣们更是第一次慌了神。
这一切怎么和他们预测的不一样呢, 冬日天气寒冷, 需要保暖的衣物,这一项便是极大的开支,只要是个聪明人, 那便不会在这个时候打仗的。
更让林猷感觉莫名其的是, 昏迷了数年的父皇竟莫名其妙的醒了。
但是因为在床上躺了太久,现在的皇帝眼歪嘴斜,四肢无力, 尚且还走不了路,更别说能做出什么决策来。
这一切还是得抗林猷扛着。
林猷日日忧愁焦虑, 他不怕死,但他怕大宸数百年来的基业断送在他的手里。
他不要当亡国之君的!
林猷小时候最爱看史书,对于那些亡国之君他更是嗤之以鼻,觉得如此遗臭万年的事,自己定不会让大宸的江山毁在自己手上的。若真有那一日, 他一定以死保住自己的名声。
但现在不就快遇上了吗。
朝堂之上, 大臣们还在为选用哪个将领而互相起争执。
晏生光一向不发表意见,只默默将这些人说的话记在心里。
昨日他去交情报的时候, 那负责与他接头的小郎君告诉他,等有人说出要同安平县主求助的时候, 适当推动几句便可。五日之后在家关好门窗, 切勿出门,什么上朝什么的全然别管。
晏生光感恩戴德,心道跟着安平县主做事果然有保障啊!
他辛辛苦苦每天背那么多朝堂之上的内容, 不就是为了此刻,为了保护家人平安吗。
但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还未到接头人所说的日子,他还是该上朝上朝。
于是当一位平时不显山不显水的陈部司说出不如找安平县主求助的时候。
晏生光投去看到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目光。
好家伙!原来一直以来他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
有人开团,晏生光当然是要秒跟,但是他没想到有人比他跟的还快。
便是那位偷偷去黎县治病的辛御史与他的儿子辛少卿。
“殿下,如今卓正初那逆贼步步紧逼,为保江山,还请殿下向安平县主求助,此事事关大宸江山。”
晏生光立刻跟上。
“这逆贼如此大逆不道,罪该万死,如今竟还出此妄言,安平县主定不会放任不管啊。”
老油子也悄悄站在了辛御史这边,道:“此事事关江山社稷,殿下三思啊。”
唯有那安和,几乎是跳了起来。
“殿下,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