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100-110(第14/15页)
康竹青点点头,顺便逗弄了一下小孩。
江娘子见状语气中难掩一丝炫耀。“我家儿子就是没出息,干不了什么大事,也就只能早早的成家了。”
康竹青知道这人又开始炫耀自己有孙子。便随意客套几句出门走了。
等康竹青走远,江娘子的才变了表情。酸言酸语地说:“哼,就算是儿子女儿出息又如何,她又抱不到大孙子。”
康竹青下班时,便和同事闲聊。同事就说起最近有个课后兴趣班很是火爆。
康竹青想了想,之前确实是听说过。“是不是一个姓谢的娘子开的那个?”
“对对,就是,但是最近更火爆了,我都想将我孩子送去了。”
“为何呀?”
“说是那谢娘子的舅舅和舅母来了,她家舅舅舅母是博览群书,读过不少古籍孤籍的,很给孩子们长见识呢。”
康竹青起身往外头走,“这么厉害?”
“是啊,如今这作文题是越来越难了,你说这黎县的孩子们没机会去外面长见识,那些个什么立意比较大的作文写出来就是一般,得分不高的。”
康竹青想了想,倒也是。“那就赶紧交钱报名送过去。”
“我倒是想,人家那一屋子只坐得下那么多个孩子,那西席也不可能全天讲课,怎么都得排到下个月了。”
回到家中,康竹青就和石土感叹。
“这有学识当真是不一样,怎么样都能赚到钱。”
石土吃了一口不带苦味的菜,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咱们家石头和金娘不也是因为知识改变了命运。”
康竹青现在每日吃饭心情都很好。“这精盐和粗盐就是不一样。”
饭后,康竹青的同事就邀请她一起去那补课班看看。
两人还没走到,就已看到人口乌泱泱的围着人。
原来是补课的时间已到,正是家长来接人到时候。
康竹青看着里面走出来的不只是小学堂的学生,甚至还有一看最起码二十岁的人。
康竹青和同事大大为诧异。“怎得这大人孩子都来学。”
旁边的家长就回他们的话。“这西席和谢西席教得好,就是读夜校的和中学堂的也有人来听呢。”
同事更加着急了,回去的路上一直碎碎念。
“早知道之前就应该将孩子送过来的,如今没了位置,在语文上又要输别人一大截呀。”
康竹青得了休息,又一个人坐上了黎县到陵州的长途马车去看石金。
如今这随地大小便和乱扔秽物的人少了,那美男红领巾也是不能常常瞧见了。
康竹青熟门熟路的来到石金所住的巷子,熟门熟路的敲开莫家的门。
这次开门的是莫静连的阿娘叶夏兰。
二人互相寒暄了一下,叶夏兰就将钥匙递给了康竹青。
康竹青进去放了东西,出去把菜买了,显得没事干便在巷子周边晃了晃。
不一会就和隔壁巷子的一个女郎搭上了话。
那女郎笑的十分客气,说自己是从津南路来陪孩子读书的,初来陵州,这规矩实在是太多,生怕一个不小心就犯了事。
康竹青就和人家闲聊,说:“只要遵守规矩就行。”
那女郎望了望街道处,“初来时,只看着那街上有红袖章在训人,心中着实害怕的紧。”
康竹青在家里等石金本就等的无聊,见这女郎和自己年岁相差也不算很大,便就跟着人家回家去聊。
康竹青这才得知,这是两个姨娘带着三个孩子来陵州读书的。
两个姨娘就问康竹青可否有孩子,在这陵州读书难不难。
康竹青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我家两个孩子早就毕业了,我是黎县人,孩子都是在黎县读的书。”
一说起黎县,两个姨娘立刻露出羡慕的眼光。
“听说黎县的教育资源很好呢,家中的大娘子和郎君本来也想让孩子去黎县读的,但是三个孩子,各方面负担都太大了,尤其是房租,在黎县租一个这样大的屋子,要不少钱。”
黎县的房租贵,这一点康竹青也有所耳闻。
康竹青就安慰:“陵州的教育也很不错,只要好好读,考上中学堂,这将来的选择多,都能出人头地。”
两个姨娘还想留康竹青再坐一会,吃点果子。
康竹青摆了摆手。“我家女儿快下班了,我得回去给她做饭去,明日聊。”
近来因为和南诏的贸易,石金变得异常的忙碌。
康竹青看着石金的黑眼圈,心疼地让她多吃些。
“这南诏的订单量确实是大,你忙归忙,自己的身体要照顾好。”
石金点了点头。“阿娘,我知道的。”
康竹青一边吃一边和石金闲聊,“这和南诏互通商道,修路又得招不少人吧?”
石金想了想,“是的,而且部曲队伍已先取剿了一波匪,这路修起来很快的。”
第二日,石金出门上班,康竹青在家中闲的无事,便又去找昨日的那两个姨娘聊天。
这下可好,一进屋子瞧见了三个人。
其中两个是昨日那个姨娘,至于剩下那个。
康竹青就不知道了。
孙玉华和康竹青互相自我介绍,便四个人坐在这院子里的石凳上聊。
康竹青是穷苦人家出声,穷苦人家根本不存在纳妾这件事。
毕竟家里穷啊,两个人吃饭都紧巴巴,更何况多添一个人呢。
所以康竹青对于正妻和妾室这一块完全是空白的,也不知道正常的正妻和妾室的相处是如何的。
至少这位正头夫人和两个妾室的关系看起来非常不错。
那说想念她们不像是假的。
孙玉华得知康竹青是黎县人,也是露出几分羡慕的目光。“黎县好啊,这黎县是县主的封地,学堂都是最先建的,只怕康娘子的孩子都毕业不少年头了,我冒昧问一句,康娘子家的一双儿女如今都在做什么。”
康竹青是个爽快人,便答道:“女儿在作坊做管事,儿子如今在县主手底下做官。”
孙玉华见康竹青丝毫不扭捏,心中也生了几分好感。“康娘子这命真好!”
两个姨娘也跟着附和,“是啊。”
“其实这管事也同做官没区别得,我听家夫君说,管事就是在那商部莫娘子手底下做事。”孙玉华道。
四人越聊越起劲,甚至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孙玉华将自己如何逼迫贾文石吃水煮菜一事说了出来,逗的另外三人笑声连连。
康竹青笑的拍大腿。“孙娘子,你可真是个有趣的人。”
孙玉华一叉腰,“你们不知道,他呀,如今瘦的下颚线特别明显,你们知道何为下颚线吗?”
康竹青捂着嘴笑。“我知道我知道。”
“我就觉得他瘦了的样子,就一种一点都不油腻的清爽感,我看着都顺眼了。”
聊了一个下午,康竹青得回去做饭,便和孙玉华说以后要是来黎县,一定得来找她。
孙玉华连连点头,“到时候我一定来找你,你可别嫌我厚脸皮啊。”
康竹青走了,孙玉华与三个姨娘等到了家中三个女儿回来。
因为贾文石在培训考核中表现不错,再加上她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