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70-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70-80(第7/16页)

知道你会觉得不习惯,会觉得别扭,你当郎君当了二十六年,但现在我正在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我需要你变回原本的样子,我需要你以女子之身站在权力的顶峰,你可以慢慢来,从明日不裹胸,后日不画眉毛开始。”说到后面,林肆放软了语气。

    梁年转过身去,像是在拿什么东西。

    林肆看不见她的表情,还在内心斟酌难道是话说重了伤到她了?也是,毕竟这算她的童年创伤,自己会不会操之过急。

    梁年转过头来,一口气在林肆面前摆了大大小小七八份文件。

    林肆:?

    梁年莞尔一笑,“县主请签字吧。”

    林肆气笑了,“梁年你什么意思?我今天不是来找你谈工作的!”

    梁年前几日认认真真的想过,她现在确实是少了年少时那股觉得自己能与全世界作对的心绪,纵使她现在还不习惯,她也应该用女郎的面貌示人,这是为了林肆。

    告诉世人,在林肆这里,不需要扮作郎君,也会得到重用。

    林肆忿忿,“我没带印章。”

    梁年递上毛笔,“我这有笔。”

    林肆瞪了她一眼,“好好好,在这等我呢是吧。”

    梁年收好林肆签好的文件,“不这样,这些文件哪里能这么快被您签字呢。”

    放完文件,“县主您就没发现我今日没画胡渣。”

    林肆凑近看了看,发现她今日不光没画胡渣,就连眉毛也只是简单的描了描,并不像往日那般刻意描成了剑眉。

    这人早就想通了!就在这等着她呢,那几份文件甚至是今日刚写的。

    被摆了一道!

    *

    聂从雁庆幸熬过了冰冷刺骨的冬季,天气总算是回暖了一些。

    县主在陵州既修路,又修作坊,需要百姓做的事情很多,郊田也支上了大棚,有地的百姓都种上了土豆和红薯,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百姓们非常顺畅的接受了自己现在是安平县主子民这件事,甚至还有百姓背地里骂原本的陵州知州。

    说他怎么不早点去给县主杀,害得他们多过了这么久的苦日子!

    阿兄聂从冉也留在了部曲队。

    一旁的邻居知道后,很是羡慕。

    他们有听说县主的兵一日能吃三餐,日日巡逻总给人一种十分威严的感觉,府兵留在部曲队伍的,每日还能多得土豆红薯拿回家吃。

    也知道想留在部曲队伍的府兵很多,但最后成功的没有几个。

    聂从雁的小妹妹聂从絮承担起了家中做饭的任务,将土豆和红薯切块,有麦时就加麦煮。

    聂从雁也分到了修路的任务,她从小就在地里干活,自认力气不算小。

    聂从雁近日来有些好奇,城内多了些穿着白色衣服的人,有好几次还看着他们戴着白色的面罩,说是面罩也不全是,毕竟没有遮住眼睛,只遮住了口鼻。

    到了晚上,聂从雁问聂从冉,“阿兄,那些身着白衣的人,是何人?”

    聂从冉日日被训的抬不起腿,回到家也是让聂从絮给他揉揉脚,捶捶肩。

    他没想到部曲的训练这么繁重,那些什么俯卧撑平板支撑,他闻所未闻。

    至于障碍跑就更恐怖了,那可是掐着点来的。

    两位南教头也十分的严厉。

    千辛万苦才留了下来,聂从冉也不想掉队,每日倒是练的刻苦。

    聂从冉端起一碗红薯粥,“这个倒是不知,不过县主命整个熙河路的大夫都来了陵州,不知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

    大夫,难道这些人是大夫?

    聂从雁恍然大悟道,“你这么一说,我好像瞧见张大夫了呢,不过他戴着面罩,我没倒是没一眼看出来。”

    聂从絮懵懂道:“大夫们为什么要穿白衣服呀?”

    兄妹三人都没读过什么书,也猜不出个所以然,索性放弃。

    聂从冉听部曲队里的人说,作坊建好以后就要招工,说进去做工人好,每个月都有月钱,有的作坊还管午食。

    便对聂从雁说。

    聂从雁起初是兴致勃勃,随后又语气低落,“阿兄,这样好的事情哪里轮得到咱们?”

    聂从冉摸了摸脑袋,“可是我听部曲里的人说都是公开招牌,到时候都是告诉大家的呀。”

    若是干体力活,聂从雁自认没问题,但是那作坊里头的工人是做什么的,只怕是精细活,她又怕自己选不上。

    不过聂从雁倒是对聂从冉在部曲队伍里听到的许多黎县的事情很感兴趣,又缠着聂从冉讲。

    “今日训练重,只问了尹队长一会,说是在黎县有一名为报纸的东西,在上面能看到如今整个大宸的实事,以及外面的百姓的情况,但我们都不识字,想来这报纸摆在我们面前也是看不懂的。黎县还有种棉花,说是那布和麻布一般价钱,但穿在身上柔软又舒适,说是和罗布比也不差。”

    聂从雁眼睛亮晶晶,“棉布阿兄我们攒钱买棉布吧,我们都穿新衣服。”

    第76章

    安京。

    自寒潮开始后, 各地接连农民起义,增商税后,起义达到顶峰, 文官们上朝之时, 个个面色凝重。

    起初大宸军队还能与之抗衡一二,但有了商人在背地里给予支持,双方的硬性条件一下就不相同。

    大宸的军队其实也谈不上多精良, 寒潮一来, 他们打仗也是没吃饱的。对上同样吃的半饱的流民,靠着平时训练的优势,双方能打个四六开。

    但太子这一举动彻底寒了商人的心, 许多商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开始买股起义的队伍。

    若是争赢了天下, 他们也能从最低等被压榨的商户一跃而成高门贵户,一但畅想了这个美好的未来,商户们就更不想被大宸统治了。

    在卓家贪腐案之前,商户家的郎君大多从小饱读诗书,立志要考上科举, 庇护家族, 青云至上。

    结果一昭政令,商户之子禁止参加科举。不少郎君郁郁不得志, 正愁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现在这个局面,商户们不光派自家子弟出谋划策, 更有甚者直接将自己的女儿嫁过去, 占据正妻的地位。

    寒潮初来袭到现在,不过短短几个月,大宸竟已形成稳定的局面, 各大起义军你打我,我打你,最终有三只优秀的股票脱颖而出。

    大宸七路足足丢了两路半。

    三只股票占据这两路半,虽还未称帝建国,但实际已脱离大宸的掌控。

    文官与太子着急,不得已出了招安这个下策。

    但不出意外,三股势力全部回绝了。

    他们的背后可不只是当初那些跟着一起闯荡的兄弟,还有出资出力还出人的商人,怎会让他们轻易同意呢?

    今日上朝便议的不光是这个问题,那就是现在大宸内忧,若是再添南诏这个外患呢?

    之前南诏就有想过求娶大宸的公主,但被皇帝以没有适龄的公主给拒了。

    前日,南诏又来求娶。

    太子林猷此刻面色沉重,如今宫中年岁最大的公主平阳公主方才十四岁,还尚未及笄。

    若是没有寒潮和起义这一茬,他定然是不会嫁公主的。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容不得他顾虑妹妹们。

    林猷缓缓开口,“但宫中尚无适龄公主,要从宗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