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40-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40-50(第6/14页)

感觉。

    须卜绰觉得这是一种归属感。

    *

    丁蒲讨厌学习铁匠这门技术,不为别的,锻铁实在是太烫了,而且需要很大力气,敲的他手疼。

    咸鱼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咸鱼连翻身都很困难呢。

    至于赵安和陶阳辉,丁蒲都能想象他们两个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学的。

    赵安:定不负县主所托,一定把铁匠的基本操作学会。

    陶阳辉:为了补贴,拼了!

    幸好县主只让他们学些基本的功夫,不用学得那般出神入化的技术,比如在铁器上雕刻出复杂烦琐的花纹之类的。

    对此,丁蒲抱着填充鸭饲料鸡的想法,坚决只学基础操作,多的一点都不学。

    那收了钱的铁匠师傅都有些懵,这学徒他原本是不想收的,但奈何对方非常诚心,且给的拜师费很丰厚,他这才将人收下,盘算着这一年多有个徒弟帮着干活也不错。

    只是没想到这个徒弟有些奇怪,现下这最基本的铁砧会了,大锤与水槽也会使了。

    再往下教,这人就不愿了。

    只说什么,他要打好基本功,打好基础。

    铁匠师傅非常疑惑,最基本的东西都学完了,还怎么打基础呢。

    丁蒲对此表示,“我要学的扎实!”

    在铁匠师傅的百般催促下,丁蒲才开始下一步学习。

    淬火与退火。

    在整个锻铁的全基础流程教完以后,铁匠师傅本还在感叹,终于有人帮着做活了。

    谁知第二天,这个徒弟说家中有急事,那表情当真是急切的很,不像是骗人的。

    铁匠师傅想,这锻铁的基本功他虽学完了,但是用在实践上还有许多诀窍,他交了钱来学,想必不会就这么走了。

    这太亏了,应当是家中真有急事的。

    丁蒲得表情确实是急切的很,他太想回县主府了!

    铁匠师傅就这么等啊等,等了一日两日,三日四日。

    等到一个月后,铁匠师傅忧伤的感叹。

    他觉得这徒弟怕是遇到不测了!多年轻的一个小郎君啊,可惜可惜。

    *

    竖炉只需要按照图纸用耐火泥堆砌即可,其中最核心的当属水力鼓风。

    有了水力鼓风朝竖炉持续送风,可提高炉温。

    再加上林肆用煤来作为耗费材料,再加些石灰石进去,完全不会有杂质。

    大宸的炼铁技术落后之处,林肆一次性全部解决。

    想不炼出好铁都难。

    水力鼓风由水轮,连杆,活塞木箱三个部分组成。

    但凡是需要用上木头的,孙昌和范利都没得跑。

    孙昌是木匠,制作农具时会用到铁,但那都是梁年申请下来的,孙昌只需调整形状和木头衔接即可,锻造这门手艺孙昌是不会的,林肆也想过要不就让孙昌和范利去学,但想起二人之前干的都快怀疑人生的样子,最终还是放了师徒二人一马。

    鼓风的水轮部分简单,和小型水车是一样的制作方法,连杆与风箱也不算复杂。

    风箱主要注意木板内部要打造光滑,外部涂上泥浆,与箱体密封,再设计一个竹片阀门,连接至竖炉风口处。

    就是这样三个并不复杂的东西,组合起来确成了改进炼铁技术的核心。

    左莜和封凌也来看。

    封凌看着堆砌的高高的竖炉,嘴上念念有词,“刀枪剑还有弓箭,到时候通通制好了给庄园里的孩子用,我定要把他们全部都教会。”

    左莜无条件相信林肆,她发现只要是林肆想干的事情,断没有不成功的。

    于是她开始思索自己府中有没有铁器要更换的。

    最后她想。

    若是能有余下的铁,新造一口锅吧,上次受林肆邀请的暖锅很好吃,她也新造一口锅在家吃暖锅好了。

    封凌看完竖炉,满意地走了。

    她要去庄园告诉孩子们。

    赵安等外出学艺的三人也成功归来。

    三个人的手臂肌肉肉眼可见的变的明显,尤其是最瘦弱的丁蒲。

    林肆也正式给三人授了新岗位,发了一笔丰厚的补贴。

    丰厚到陶阳辉当即泪洒现场,“县主,若是以后还有什么要学的,尽管让我去,我愿为县主效劳。”

    丁蒲想说以后别叫自己,但又不敢,只能窝窝囊囊的谢恩。

    他和赵安现在似乎已经荣升为什么技术管事了,陶阳辉是技术副管事,比他两低一级。

    也就是说,从以后开始他们三就不算家丁。

    丁蒲也想泪洒现场,终究是自己嘴比脑子快毁了他的家丁梦,他现在哭都没地方哭去。

    水力鼓风还在最后的调试阶段,三人又换了个州去购置锻铁需要的铁砧、大锤、水槽。

    丁蒲幽幽叹气:“我怎么就成了技术管事了,为什么偏偏是我。”

    陶阳辉兴致勃勃,“以后我一定会学习更多的东西,为了补贴,咳咳,不是,为了县主!”

    赵安也莫名其妙燃了起来,“我定不负县主所托,一定好好当好这个技术管事!”

    第45章

    秋天是最为农忙的季节, 因为关系到赋税,所以百姓们都格外卖力,今年因得曲辕犁, 肥田法, 水力水车的关系,收成比往年翻了一倍。

    赋税和县的评级有关,也和县的具体收成挂钩。

    梁年年初之时还很羞愧与林肆狼狈为奸瞒报收成这件事。

    如今秋收, 梁年已很是自觉的瞒报, 甚至在将文书交上去以后,才知会了林肆一声。

    竖炉与水利鼓风还在造,棉花这边倒是今年最后一次收成。

    棉花喜爱温暖的气候, 冬季是不会开花结果的,要不是林肆的肥田法和水车给力, 只怕秋天的结果都成问题。

    现在棉花的栽种,施肥都是胡人女郎在做,林肆命她们将棉花摘了,全部送到纺织作坊去。

    须卜言种植这名为棉花的植物已有一段时间,所以当棉花开花的时候, 她和母亲须卜蓓很是欢喜。

    胡人的女郎们第一次种植植物, 都以为开了花便是完成了任务,谁知后面那青色的果子褪了色, 又吐出白白的絮来。

    她们被命令采摘白絮。

    须卜言全家都是属于贵族领地平民,就连姓氏都是跟着胡人贵族, 故而全家都姓须卜, 草原不能农耕,她们自然搞不清楚开花和结果的区别。

    也不知道这白絮要用作什么用途。

    须卜言伸手捏了捏柔软的白絮,用汉话夹杂着胡话说道, “母亲,这絮好软,是可以吃的东西吗?看着不像啊。”

    须卜蓓急忙开口,“不管这是不是能吃的东西,我们都不可以吃。”

    “我当然知道,母亲,我就是好奇,中原有太多地方和草原不一样了。”

    胡人女郎们一边说话一边采摘,摘了足足一天。

    这些摘好的棉花被送到纺织厂,轧棉,弹棉,但却不搓成棉条,也不纺纱。

    这些棉花弹松散以后,会拿来卖给黎县的百姓,作为冬季填充在衣服夹层里做棉衣用。

    石金看着这些弹好的棉花,觉得有些恍惚。

    去年虽有火床,但她出门的时候还是穿着夹芦花的麻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