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30-40(第5/17页)
自己有限的词汇里艰难的拼凑,“给百姓鸡蛋,让他们记。”
钟地厌一下子明白了从印儿的意思,“若是我们给百姓挨家挨户的宣传,最后告诉他们,一个时辰以后,找个地方来找我们背宣传的条款,背下来的就能得一个鸡蛋,一家只能派一个人,确实能增强他们的记忆。”
向斐斐将意见记录下来。“只不过鸡蛋的话得找钱阿婆批才行。”
郭寒拍了拍桌子,“只要是能完成县主交代下来的任务,钱阿婆肯定能批,钱阿婆要是不批,我们还能去找左西席啊。”
随后又是七嘴八舌的讨论,向斐斐从中挑选有用的信息记录。
现在孩子们初步实现了用纸自由,人人都写得一手毛笔字,虽不说写的多好,至少工整看得懂。
造纸作坊每个月都都供应纸过来,基本是自由取用。
向斐斐看着长长的数条重点,又递过一张纸给钟地厌。
任务方案一直都是钟地厌在写,这是大家默认的事情。
谁让这位曾经的养尊处优的小郎君写的一漂亮的好字呢?孩子们再如何刻苦,也不过练这半年罢了。
*
自从康竹青家的地也用上小型水车以后,康竹青前三天早上都是笑醒的,她不厌其烦的对着石土说,“不用早起去挑水的日子真好。”
石土也笑,“那水车比人挑好使多了,水车白天晚上都在取水,太好用了。”
康竹青穿上衣服起床,麻衣粗糙的纤维质感刺的她不舒服的抖了抖身子。
康竹青也恨自己这“娇气”的皮肤,别人穿麻衣都能习惯,偏偏就她,这么多年了,穿麻衣仍觉得不舒服。
康竹青的阿娘以前就念她:“你若是投身在个富贵人家也就罢了,偏偏生在这黎县,咱们黎县的百姓除了穿麻衣,还能穿什么?”
康竹青那时候还小,不懂事,气呼呼地回,“难道除了麻衣以外,就没有别的布料了吗。”
后来她才知道,大宸的有很多种布料,除了麻布以外还有绫罗绢纱,是百姓只穿得起麻衣而已。
穿好刺人的麻衣,康竹青起身到院子准备早食,却听见一阵敲门声。
康竹青一边问,“谁啊?”
“是来替县主传达要紧事的人。”一个略显稚嫩的孩童声音回答。
康竹青一听是替林肆传达事情的,几乎是跑着去开门。
门被打开,郭自和康竹青面面相觑。
康竹青还记得郭自,当时火炕的监工小郎君。
郭自也记得康竹青一家,他笑了笑,露出两颗虎牙以及没长齐的牙齿,“康娘子,真是巧啊。”
“郭小郎君,你说是来替县主要传达要紧事,是什么要紧事啊,进来说,进来说。”
石金和石头也被叫起来,全家紧张的看着郭自。
郭自清清嗓子,尽量口语化地说:“是这样的,县主让我们来宣传喝生水的危害。”
康竹青愣住,“生水还有危害?”
郭自点头,开始宣传,“生水之中有肉眼看不见的脏东西,俗话说的好,病从口入,长期喝生水对身体不好,会死的早,以后都得喝烧得沸腾的开水才是。”
石金是林肆的脑残粉,无条件支持林肆的任何决定,“既是县主的决定,那我们以后便都喝开水。”
石土略显拘谨地说,“但这生水大家都喝了许多年了。”
郭自深吸一口气,开始自己的表演。“康娘子,你说,现在挑水有小型水车,种地有踏犁,冬天里冷了有火炕可以睡,咱们黎县又有这样好的县令和县主,这样好的日子,谁不想过?”
康竹青和石土呆愣愣的点头,“这样好的日子当然想过。”
“那就对了!难道你们要因为贪图一时的便利,去喝生水然后早早的去死吗?就不过这样的日子了吗?”
康竹青和石土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最后还是石头好奇地问了句,“那生水里都有些什么呢?”
“都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脏东西,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虫子,只有将水烧开沸腾,才能杀死它们,你们自己想想,将脏东西和虫子吃进肚子里,如何不死的快。”
郭自这么一说,石头和石金下意识的都觉得一阵恶寒。
郭自见宣传的差不多了,起身道,“我这里还有一首顺口溜,生水寒,熟水甜,不煮不沸病来缠,小儿喝了肚子痛,大人饮了死的快。若要一家无病痛,灶上常备热白开,你们要记住了。”
郭自说的快,康竹青和石土只听了个大概,“记住了。”
郭自点点头,“待会半个时辰以后,你们去县衙门口集合,一家人若是有一个人能一字不漏地背出这顺口溜,便能得一个鸡蛋。”
康竹青后悔死了,方才怎么就没听的仔细,“郭小郎君为何不早说有!”
郭自一边走一边说:“我不是说了让你们一定要记住。”
康竹青赶紧晃了晃石金的肩膀:“金娘,你可记住了?”
第33章
经过发鸡蛋事件后, 百姓们确实将顺口溜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尤其是自己就差那么一两个字就能背对,却眼睁睁的看着往日讨厌的邻居背的顺畅领走鸡蛋,心里别多气。
宣传是十分到位的, 但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日常要喝烧开的开水, 必然就得加大木柴的耗损,有那么一些人家,定然舍不得。
不过林肆既然选择实施这个政策, 自然是有应对之法, 百姓们将顺口溜背住后,她火速的引出了另一个东西,蜂窝煤。
蜂窝煤在天气寒冷地区实用性非常高, 蜂窝的孔状洞能增加空气的接触面,烧开一壶水的时间能比木炭节省三分之一的时间。
而且蜂窝煤的制作方法也不难, 只要去恩州等地拉回煤炭,将煤炭敲碎,加以黏土混合,适量加水搅拌至黏稠状,最后用个木质的蜂窝煤磨具一压晒干便可。
多余的煤渣还能留下铺路呢。
现在大宸尚且处于和平时期, 煤炭价格稳定且不贵, 恩州产煤,又免去了昂贵运输成本。
林肆和梁年商议后, 打算让赵安和丁蒲先行实验出蜂窝煤,给百姓示范这东西烧水有多快捷, 若是百姓愿意的, 就传授此法,百姓从县衙购买煤炭,自行回去制作。
丁蒲已经有很些日子没有再做过这样的实验, 他明白,自从那日嘴比脑子快说出火坑后,他就彻底告别了咸鱼生活。
虽然别的家丁常常回羡慕他。
丁蒲悄悄问赵安,知不知道这次是做什么实验。
赵安摇头,“希望这次不是过于难的实验。”
两个人相顾无言,都觉得压力很大。
这次和上次的流程一样,他们二人先学,然后带着其余的家丁们做,参与的都有补贴。
也不需要做太多,只要将制作方法,黏土,煤炭,水的具体比例摸透便可。
丁蒲听完林肆的安排,拿着图纸嗯嗯点头,这个什么蜂窝煤倒是比上次的造纸要简单太多,还不需要多么精巧的手艺和细腻的心思。
丁蒲和赵安两个人按图纸上说明的照做,将煤炭碾碎,又加黏土和水。
有点像小时候玩的泥巴过家家,丁蒲觉得。
混合成稠状后,又拿孙匠人制作的蜂窝煤磨具一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