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30-40(第2/17页)
一旁帮着递东西,洗木头。
邓南忙擦了擦手,起身去开门,却瞧见是一个巷子的康竹青。
康竹青笑嘻嘻的递过来一个瓦罐,“邓娘子,如今全县都知道了孙匠人在造水车,这着实是辛苦,这是我自己制的熟水,你让孙匠人的和范利干活累的时候喝。”
邓南愣了愣,“这怎么好意思,你这真是,快拿回去,酿熟水费功夫呢!”
既然是拿来的东西哪里有拿回去的道理,“快些收着,你若是不拿,松手了啊,这瓦罐掉地下可摔坏了!”
邓南无奈只能接下。
孙昌和范利干了一上午的活,正好口渴,两个人一人一碗仰头一口气喝下去。
嘴里的清凉感扩散,凉意顺着喉咙滑下,整个人都清醒了不少。
范利赞道:“是薄荷熟水,提神醒脑正是合适!”
康竹青在门外碎碎念,“只要这水车能快些制出来,我愿意天天给孙匠人送熟水!”
石土日日去挑水,扁担压的肩膀都红了,尤其是夏日的时候,太阳还那么晒,她心疼呢!
*
摇娘等人带着棉花种子平安回到了黎县,棉花种子得到了,祝时溪也在一路上去了许多家医馆学术探讨,可谓是一趟顺利的行程。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将莫静连带回来,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莫静连得的是肺部真菌感染。
莫静连不来,林肆早有预料,莫静连是个聪明人,不会因为祝时溪和封凌几句话就贸然前往,但先将黎县这选项抛给她,林肆可以等。
但是肺部真菌感染这个东西,还真有些难治,现在可是古代,哪里来的抗生素给她药到病除。
既说了她来黎县就能给她治好,林肆可不愿意当言而无信的人。
林肆上系统商城看了看,青霉素这东西还真有,但是需要的人心兑换点数比土豆和红薯都多,要足足200,而且才一颗。
林肆放弃了,现在看来,唯有手搓大蒜素才是唯一的解法。
祝时溪和林肆的想法相同。
手搓大蒜素不算复杂,至少比起青霉素来说简单,但是并不保证制作出来的大蒜素就有一定的效果,再加上古代的酒度数不高,还需得蒸馏过才是。
祝时溪跃跃欲试,“县主,我想试试。”祝时溪看的医书上有大蒜素的制作方法。
林肆本想把抗生素的制作放在基建的后期,但现在情况特殊,又是制作相对简单的大蒜素,只能让祝时溪试试。
得了林肆的允许,祝时溪眨巴眨巴眼睛,“那些名医开的药都治标不治本,相信那位莫娘子察觉到自己咳症并未好转,应当会想到我们的。”
林肆的手撑着脸颊,“你试着去做,冰块和大量的大蒜明日就能买来。”
大蒜素的制作和储存都需要低温环境,冬天刚刚过去,在施州应当还是能买到冰的。
从祝时溪和封凌口中是问不出对莫静连客观的看法的,南双就更不用说了,估计这她连莫静连的样子都没记住。
能问的只有一个人,摇娘。
摇娘恭恭敬敬的站着,低头思索片刻后说,“这位莫娘子似乎对我多有防备,但奴瞧着,莫娘子是个机敏可靠的人。”
林肆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桌子,“聪明人之间都是互相防备的,傻子才会和聪明人友好相处。”
摇娘想起了祝时溪和封凌,索性保持沉默。
林肆示意摇娘接着说。
摇娘继续道:“那位莫娘子似乎还对您的年纪很是。”摇娘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斟酌用词。
林肆丝毫不在意,“很是不解?”
摇娘点头。
林肆现在个子是高了些,不似当初刚到时的小短腿小短手,但她这个年岁,莫静连觉得很不解也很正常。
毕竟林肆在封凌的信中,又能心系百姓,手下还能人众多,还多得当地百姓爱戴。
这放在一个十一岁的小女郎身上,那简直是不合理极了。
聊完了莫静连,话题回归正轨。
棉花。
提起这个,摇娘的语气明显激动了几分。“奴瞧了那棉铃吐出来的白絮,确实能够夹在衣服之中,只是不知道要如何才能纺织成棉布,是和麻一样先洗再煮吗。”
林肆微微摇头,“白絮并不能直接填充在布料之中,还需去除其中的棉籽,这是个麻烦的工序,到时等水车做完,还要生产一系列的工具,现下重要的是,趁着春天将棉花播种,待到夏季时方可收获。”
摇娘点头,应声答应。
“等过几日吧,水车的事情忙完了,再从女郎之中给你招两个刺绣纺织手艺好的娘子做助手。”
摇娘告退离去,那小布袋子棉花的种子已交给梁年,她会安排播种。
今日天气很好,春光明媚,阳光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很舒服。
摇娘踏出林肆的房门,目光直视向前,恍惚中,她好像看到了那个身着麻衣的小小身躯,背着比自己身体还大的背篓,弯着腰割麻,坐在大盆前洗麻,成日里在野外,一张脸花的不成样子,身上的麻衣也脏兮兮的。
小小的身躯一边洗麻,一边难耐地搓了几下手背,自言自语。
“为什么百姓就只能穿麻衣呢,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又便宜,又舒适的布料吗。”
父母只会将她洗好的麻收走卖钱,并不会倾听她所说的半个字。
没有人知道,小小的她也曾暗暗发过誓,将来一定要造出又便宜又舒适的布料,让百姓再也不用穿刺人的麻衣。
但一切都随着弟弟的出生,她被卖入牙行而结束。
摇娘向前迈了两步,对着那个认真洗麻的小女孩说。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既便宜又舒适的布料,而你,也会成为造出这种布料的人。”
*
天气升温,百姓们收麦子时也更有劲。
只是挑水时,人人都说,“哎呀,这挑水的日子过不了多久了,等那水车造好,就能自己灌溉了。”
去到河边挑水的郎君脸上都带着笑,瞧见一同来挑水的人都互相调侃。
“往后在这河边可碰不到你了。”
“我昨日去孙匠人家门口瞧了,他和他徒弟干活干的可卖力呢。”
“我听闻那水车复杂的很,光是木材部件都几乎上百件,做一个定然很费时间,要那么多个,不知道夏天的时候能不能用上呢,夏天里头那挑水的滋味不好受啊。”
“但是又听闻我家那侄女说,说是县主为了让我们快些用上水车,将那些部件拿了一部分去施州城里找木匠来做呢。”
“施州城里的木匠可比县里贵的多啊”
“我们黎县真是老天开眼,虽地不好,但是前后梁县令这么好的县令,后又有这么好的县主。”
“对啊对啊。”
自从康竹青来送了一次熟水以后,孙昌的这条巷子就快成了百姓们观光打卡地。
院门外时不时的就有人鬼鬼祟祟的来,期初范利还以为是贼,结果后面才发现,是好几个百姓组队前来看水车造到什么程度。
一开始师徒二人还颇为不习惯,觉得被人看着很别扭,但后面看多的人多了,也就习惯了。
故而也有百姓瞧见了康竹青送了两回熟水,康竹青道:“他们累了渴了,喝我这送去的熟水,提神解渴,这样造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