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青春校园 > 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

120-1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罪犯档案管理员重生了》120-130(第8/19页)

就是教训,血淋淋的教训!我老赵以前是有点跟不上趟,可这‘瞎子聋子’的滋味,我的绝不想再尝第二次。这数据中心,必须建!而且要快建!建好!我赵铁柱第一个支持。局党委会上,谁敢说个不字,我老赵跟他好好掰扯掰扯,以后的仗怎么打?就得靠这数据‘眼睛’、数据‘耳朵’!”

    赵铁柱的支持和掷地有声的表态,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在会场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雷骁沉默半晌,点了点头:“老赵说得对,我们这些老同志也得与时俱进。建数据中心,我没意见!”

    钟局赞许地点头,赵铁柱更是用力鼓起掌来。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甚至心有疑虑的中层干部,也被雷骁与赵铁柱的态度所动,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赵队这话在理!”

    “不能再让魏高利这样的人钻空子了!”

    “确实需要这么个东西!”

    会场的气氛彻底扭转。

    钟局与几位主要领导低声交换了意见,最终站起身,一锤定音:“好!同志们,7.16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姜凌同志的提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必要性。局党委原则同意,将筹建‘晏市公安局刑事犯罪信息数据中心’列为重点建设项目,立即启动前期规划和可行性调研。技术、人事、后勤、装财,各部门全力配合,我们要把这个中心,打造成打击新型犯罪的利剑和盾牌!”

    掌声再次雷鸣般响起。

    姜凌看着眼前这一切,心情激荡,满满都是对未来的期待和破浪前行的决心。

    初秋的清晨已带了些许凉意。

    晏城火车站的月台上,人流熙攘。

    梁九善背着鼓鼓囊囊电脑包,手里拎着一个简单的行李袋,站在即将开往京都的列车门前。

    “凌姐,数据中心规划草案的初稿我放你桌上了,里面加了些关于基础架构安全和日志分析工具选型的想法,可能不太成熟,你有空看看。”梁九善看着前来送行的姜凌,眼神清澈而温柔,带着一丝告别的不舍和未尽的牵挂。

    姜凌点点头,递给他一个厚厚的文件袋:“这是你这次协助办案的正式证明材料,还有市局技术顾问的聘书和奖金。学校那边有什么需要协调的,随时给我电话。”

    她的目光落在少年清俊却难掩疲惫的脸上:“这次辛苦你了。回去好好休息,学业也别落下。”

    “嗯,我知道。”梁九善用力点头。

    姜凌声音柔和:“寒假回来,应该能赶上数据中心设备调试,到时候还得抓你的壮丁。”

    梁九善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落入了星辰,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露出一个大大的、灿烂的笑容:“好!一言为定!凌姐,我随叫随到。”那笑容纯粹而明亮,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热忱和承诺。

    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启动。

    梁九善站在车门口,用力朝姜凌挥手。

    姜凌站在原地,身影挺拔,也抬起手轻轻挥了挥。

    清晨的阳光穿过站台的顶棚,在她身上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列车加速,载着梁九善驶向远方。

    姜凌转身,离开喧嚣的月台。

    路过出站口旁的报摊,一台摆在架子上的小电视正播放着早间新闻,女主播清晰的声音传入耳中。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定义为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为此,我市……”

    姜凌的脚步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屏幕上闪过的画面。

    时代的大潮,正以无可阻挡之势奔涌而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潜藏着更复杂的暗流。

    第125章 预警

    1999年, 晏城三月,春寒料峭。

    市公安局后院一栋新腾出的二层小楼里,空气却带着不同寻常的热度。这里, 是姜凌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刑事犯罪信息数据中心。

    推开厚重的防盗门, 机器的低鸣与线缆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

    原本分隔的办公室被打通, 形成开阔的空间。崭新的深灰色防静电地板铺满地面,房间中央靠墙矗立着两排银灰色服务器机柜,尽管它们庞大的身躯显得有些笨重,但在1999年初,这已是顶尖的配置。

    26岁的姜凌被正式任命为数据中心主任, 李斌任副主任。

    住房、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数据库构建……桩桩件件都需要无数单位协调完成。

    因为7·16银行金融盗窃案顺利侦破、经侦队集体支持、钟局力挺,姜凌在会上的发言艳惊四座, 这才有了半年时间数据中心建成的奇迹。

    寒假期间,梁九善代表星盾科技公司,以一份完善的《星盾科技关于晏市公安核心数据库建设方案》,力压其他投标方, 顺利拿到了数据库建设的项目,并组建常驻晏城技术团队, 为姜凌团队提供24小时服务与响应。

    姜凌站在机柜前, 环顾四周,目光扫过忙碌的身影、崭新的设备、纵横交错的线缆, 最后落在忙碌的同事身上。

    副主任李斌顶着一头乱发,眼镜歪在鼻梁上, 正凑在一台显示器前,眉头拧成疙瘩:“这鬼……这日志格式又对不上了?老张,昨天录入规范不是强调过统一字段名吗?”

    他旁边一个年轻技术警员手忙脚乱地翻着厚厚一沓打印的《数据中心初期数据录入规范细则》,嘴里念念有词:“我、我对照着呢, 是‘作案工具’字段,可系统好像认的是‘使用器械’字段,唉!这个录入真是难搞。”

    角落里,刘浩然和周伟正对着一堆刚搬进来的陈年纸质案卷发愁。

    刘浩然小心翼翼地翻动着一本页面泛黄卷边的卷宗,嘀咕道:“1978年6月,东城供销社盗窃案,作案人年龄28岁,绰号草上飞……这玩意儿也得一字不落地敲进去吗?还有这模糊不清的现场手绘地形图,先得扫描才能输入,唉!麻烦啊。”

    周伟叹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组长说了,历史数据是地基,地基不牢,预警分析就是空中楼阁。敲吧,就当练打字了。”

    李振良正在一台电脑前,与苏心婉、庄建柏一起商量着如何录入人脸素材库:“常见的眼睛类型有14种,桃花眼、瑞凤眼、垂眼、柳叶眼、杏眼、圆眼、丹凤眼……这些都要一点点地录入,莫混淆了。”

    看到眼前忙碌的景象,姜凌感觉到有一种沉甸甸的、混合着希望与压力的情绪在胸腔里涌动。重生归来,推动技术变革以预防犯罪的理想,终于在这里有了一个坚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起点。

    姜凌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两个月前星盾科技中标后的情景。

    梁九善带着他的核心团队进驻,迅速投入核心数据库的部署和基础架构搭建。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机房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键盘敲击声、服务器启动时的蜂鸣……梁九善清瘦的身影总是忙碌在最前线。

    他亲自向李斌等人讲解数据库架构,演示初步的查询功能,那份对技术的热忱与自信,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今,核心数据库已稳定运行,海量的历史案件信息正被一页页、一宗宗地录入。而梁九善在搭建数据库的同时,嵌入的那个“初步预警分析模块”,亦在等待着被唤醒的时刻。

    就在这时,放在控制台桌面上的内部电话骤然响起。

    姜凌快步走过去拿起听筒:“数据中心,姜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