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5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150-160(第7/14页)

像脆哨,但形状不像,像炸酥的油条,她看着王诜黑如煤炭的脸,不解其意。

    王诜讪笑着解释道:“这是宾州的一道小吃,叫炸波肉,放在酸粉里面特别酥脆……那什么,酸粉暂时没做好,这个你先尝尝。待会儿我再去做。”

    圆娘闻言汗毛都倒竖了几个来回,结结巴巴问道:“您刚刚……是在做这个,所以……厨房才起火的吗?”

    王诜愧疚的点了点头,他自我总结道:“我是不是很笨?”

    圆娘摇了摇头,心道:您哪是笨啊,您是鲁啊!

    苏轼走过来,伸手抓了几个放嘴里嚼了嚼,嘎嘣脆的,品评道:“除了有点过火,其他还好。”

    圆娘从善如流的抓了一个来吃,她看着王诜肯定道:“嗯,是很不错。”

    王诜一下子来了信心,被浓烟熏染过的脸颊很是面目狰狞,他咧嘴一笑就更吓人了,然而他说出来的话比这个都要吓人:“是吧!一会儿他们打扫完厨房,我再试一试,宾州酸粉酸爽开胃,可好吃了,你略等一等我!”

    在场的众人都惊悚的看了他一眼,劝人的劝人,堵门的堵门,如临大敌!

    苏轼冲圆娘咳嗽了一声,圆娘会意,试着劝道:“也不必非得自己去做,你说是吧。”

    苏轼给老友递了一块干净的湿帕子,示意他先擦擦脸,王诜摆了摆手,坚持道:“很好吃的,听你师父讲,你一向爱这些东西的……”

    圆娘耐心劝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咱们不必苛求自己做不擅长的事,对嘛。”

    王诜听进去了,他点了点头,郑重问道:“除了美食你还喜欢什么?”

    见王诜放下再进厨房的执念,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苏遇却如临大敌!

    偏生这时候,八郎跑过来凑热闹道:“我阿姊喜欢美男!”

    圆娘瞬间尴尬炸了,她轻轻拍了八郎一下,干干笑道:“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王诜眉头一动,擦脸的动作立马快了不少,他大包大揽道:“这个简单,这个你问我算问对了人,我平时旁的爱好没有……”

    苏遇冷冷笑了笑,回绝道:“多谢驸马好意,圆娘不好这个,八郎说的美男特指在下。”

    圆娘轻轻捏着他的袖边晃了晃,小声道:“低调,低调!”

    她再傻也看出来了,王驸马是有意在讨好她,她自认自己也没特殊到让一个陌生人见了自己一面便对自己青眼有加,苏家别的小辈可都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问题出在自己是蜀国长公主的义女上,她眼波一转,抬头看了自己师父一眼。

    苏轼冲她微微颔首。

    圆娘心里有了

    底,对王诜说道:“驸马可是在为殿下的事忧心?”她叹了一口气,正经规劝道:“您要付出的诚意不在我这里,在殿下那儿。”

    王诜的眸底闪过一丝讶异,他万万没料到她竟然聪慧至此,闻弦音而知雅意,确实与别个小娘子不同,如此蕙质兰心,难怪殿下会对她青眼有加。

    苏轼走了来,拍了拍王诜的肩膀道:“圆娘说的对,你还是想想自己该怎样改过自新,让殿下回心转意吧。”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总之,不要再祸害厨房了,把御船炸翻到时候就算官家不想再贬你,也不得不贬了,如此你不就离殿下更远了吗?”

    王诜听劝,但心中更忧伤了,他一忧伤就抱着一把烧槽琵琶叮叮咣咣的弹了起来,边弹边唱,唱的不算跑调,但足够鬼哭狼嚎,犹如魔音贯耳。

    圆娘捂着耳朵,躲在苏遇怀里偷偷摸摸吐槽道:“我以为他会练习《凤求凰》,怎么一张口就是《长门赋》,怨念这么大的吗?”

    苏遇护着她走远了些,小声蛐蛐儿道:“这或许就是韶华不再的男人的悲伤。”

    圆娘:“……”行叭,行叭,知道你风华正茂了,倒也不必说一句话就踩人一脚,小心眼儿的很!还对王驸马之前的讨好怀恨在心呢。

    好在午间的时候,大家吃上了宾州酸粉,王诜也终于放开了他的琵琶。

    圆娘一边嗦粉,一边打量王诜,最后颇为可惜的摇了摇头,心中暗叹:说实话这人还真挺有意思的,不知为何之前对殿下那么恶劣!她想了想,无果,只能用缘分二字来解释。

    酸爽可口的米粉解了不少路途的劳乏,圆娘命知雪给每人倒了一碗椰子酒,大家边吃边喝。

    圆娘悄悄问苏遇:“师娘大哥他们怎么办?”

    苏遇说道:“惠州的家业大,一时半刻走不开的,都都知不会给阿娘大哥整理收拾的时间,咱们先回京安顿,等一切都妥当了,再派人来接他们。”

    圆娘点了点头道:“如此安排最是稳妥不过了。”她得过段时间才能看到宛娘了,还怪想的呢。

    第156章

    船行至桂州前,苏轼又接了一道圣旨,朝廷改封他礼部郎中,将他名正言顺的召回朝中。

    苏遇依旧未做安排,不知官家和章相公是如何盘算的,圆娘有点焦虑,她私下里悄悄问过他,苏遇只神秘莫测道:“朝中自有安排,圆妹无需多虑。”

    圆娘心里明白他自己这是心中有数了,只是正式文书官印还没有下来,一切都不好声张,她也就不再过问了,事以密成嘛!

    船行至英州的时候,上来一对男女,男人约摸三十来岁,面如傅粉,有种别样文弱的俊美之感,女人要再年轻一些,穿朱红色的裙子,怀中抱着一把古琴,眉目清秀,温婉可人,她身侧跟着一个六岁左右的小童,看上去与八郎年纪相仿。

    男人登船之后,拖着文文弱弱的身躯,三步并作两步的朝苏轼走去:“子瞻兄,一别多年,你可还安好?”

    苏轼亦激动的热泪盈眶,忙点了点头道:“定国贤弟,我这里一向都好,只是之前听闻你在贬所染了瘴气,病的厉害,深恨自己不能以身代之,如今身子可大好了?”

    圆娘仔细看时,见那个叫王定国的男人面色确实有些苍白,似是有不足之症,而且他周身有种被中药浸润的苦涩味道,想是必平日里常常服药所致。

    圆娘是见过此人的,之前苏轼知徐州的时候,王定国常常拜访苏轼,那时他的身上还没这么浓重的药味,可见这些年在岭南吃了不少苦头。

    苏轼见状,眼睛酸涩不已,若不是为着自己的事,好友亦不必如此饱经风霜。

    王定国见他如此,心里亦不好受,反倒来安慰苏轼道:“子瞻兄莫再为前事苦恼,大丈夫存于世,仰不愧天,俯不怍人,此乃君子之道也,不可转移。”

    圆娘默默点头,师父从湖州到汴京,从汴京到黄州,再至之后的惠州、儋州,功名半纸,风雪千山,见惯了明哲保身,见惯了世态炎凉,亦见识了世间最坚韧的友谊,与挚友一起不负文人风骨。

    苏轼握着他的手,看他眼角的细纹,感慨万千道:“岭南瘴疠之地,蛮荒之邦,这一路,你受苦了。”

    王定国身旁的侍妾,笑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妾如是,官人亦如是,苏学士不必如此介怀,您再如此愧疚,不如赠妾首新词吧。”

    苏轼点了点头,问朝云要过纸笔,略一思索,挥笔而就一阙新词《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宇文柔娘接过宣纸一看,果然眉开眼笑,大叹:“好词好词!!不如这便给诸位郎君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