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120-130(第15/21页)
春砚道:“二郎,回吧,外面冷。”
苏遇低叹道:“这才分开一小会儿,我就想她了。”
他一敛袖,发现袖子里有一个折成三角模样的平安符,心神大动。
第127章
圆娘赶在年关之前回到了黄州城,以往热热闹闹的饕餮小筑后院,已经变得十分冷清。
砚秋和知雪搬着她的行李,从后门进来,院里只一个新雇的婆子在洗碗,见她们进来,不禁一怔,疑惑的问道:“你们找谁?”
知雪叉腰道:“谁也不找,饕餮小筑的东家便是我们小娘子,我们这是回家了。”
宛娘听到后院的动静,忙跑出来查看,见是圆娘回了,激动的什么似的:“怎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们好去渡口接你。”
“没几步路,雇辆马车就回来了,省的兴师动众,店里正是用人的时候。”圆娘笑道,“店里的生意如何了?”
“虽然受伯父被贬岭南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不十分影响咱们赚钱。”宛娘拉着她坐下,将这些日子发生的大小事宜一一说与她听。
虽然之前有在通信,可很多事无法在书信里一一说明,哪有这样面对面来得方便。
圆娘边听边感慨万千,又将自己在汴京的经历讲与宛娘听,宛娘叹道:“真是像做梦一般。”
圆娘看着冷清的院子,问道:“自师父南迁后,那王知州没做什么事为难你吧?”
宛娘冷哼了一下说道:“若说他没动手,倒是低估了他的贪婪,他既然有胆量弹劾伯父,必然做好了落井下石的准备。自伯父走后,王知州便着手底下的人三五不时的来店里找麻烦,都是黄州城本地的地痞无赖,轻者来店里大吃大喝,重则喝了二两黄汤子便要来惹是生非,动辄打砸,不过这些人都被九郎打发了,保证他们再不敢来闹事。”
“他这是盯上了饕餮小筑,想彻底赶我们走,自己白得一个生意兴隆的食肆。”圆娘冷笑道。
“没错,他打得就是这个丧良心的主意。”宛娘点了点头说道,
“伯父的意思是他先去岭南,待安顿下来再让我们过去,不过他一走,伯母与小伯母必是要随行的,下面的弟弟们年岁都小,亦跟着一同前往了。所以,这边便冷清了下来。”
宛娘道:“我与九郎留下来接应你,咱们一同商议饕餮小筑的去留。”
圆娘仔细推敲道:“这些日子,我亦有好好考虑,咱们本也不是黄州人,只是随师父谪居在此,如今师父南迁了,黄州之地又百姓稀少,地偏贫瘠,开设饕餮小筑的初衷是养家糊口,如今家都不在这边了,再开下去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宛娘点了点头,却是哀叹道:“话虽如此,但一想关闭饕餮小筑内心还是十分不舍得,毕竟也是我们一点一滴费心筹备起来的第一家小店。若说继续开着吧,饕餮小筑赚的钱周转到岭南去,一路损耗只怕到达惠州之后也所剩无几了,还要占着专人来回奔波,也确实不划算,况且即便雇人经营,具体情况千变万化的,也不能让人放心。”
圆娘握住她的手说道:“放心,即便要卖,也不是现在。王瑞吃饱了撑的专门寻咱们家的晦气,我岂能让他好过。”
宛娘担忧道:“知你不是吃亏的主,伯父临走前特意交代,让你不要轻举妄动,这里不是汴京,真有个什么事,身边连个得力的人都没有岂不是要吃瘪?圆娘,你听我一句劝,咱们把饕餮小筑悄悄卖了,然后连夜去岭南寻伯父他们,可好?”
圆娘拍了拍她的手道:“你不必怕,此事我必有章程,惹了我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从我身上刮下一层油来的人,只怕还没出生?!”
宛娘见她心意已决,忙问道:“你待如何?”
圆娘笑了笑,神秘莫测道:“钓鱼。”
见宛娘疑惑不解,她又解释道,“在黄州待了这么多年,我旁的没有学会,钓鱼的技巧与日俱增。”
隔几日,圆娘故意放出消息:雪堂被她收拾一空,可是书实在太多了,她若南下,需得雇可靠又便宜的大船才行,可大船十有八九掌握在官府手中,勉强还算便宜,不过这相对于乘船的官员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讲,先不论价格,光是船位就一座难求,至于富商手里的大船,价钱不是一般的高,圆娘要带着那么多书南下,还不得花她个倾家荡产。
正好此时的转运使司是黄州知州王瑞的连襟,在漕运不忙的时候,他们没少互相勾结公船私用,用着朝廷的船赚着自己的银子,此事大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并非不知道,只是民不举官不究,而普通百姓谁又会和官府对着干?
这正是圆娘的下的饵料——她急需乘船南下,先放松王瑞的警惕。
王瑞必会以官府发的乘船引子为筹码,向她索要饕餮小筑,当然不是真的白给,只是与白给也差不多了,以相当相当低廉的价钱折算给中间人,由中间人再卖给王瑞,洗一下就白了。
这就是合法化的抢劫。
只是圆娘又岂会让他干干净净,他有幌子,她亦有,她当然不可能用林浦圆或者苏家的名头大张旗鼓的去买坐官船的名额,亦需要找中间人代办,用得由头便是运一批货南下做生意。
她故意将行期定在了来年开春,是的,没人年根底下还到处游走的,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开春的时候河道、江道最为繁忙,转运使们需要将各地赋税往汴京运,不仅如此,因为官府要在春耕之前放青苗钱,有的官府有粮没钱,有的官府没粮没钱,上面催得紧,只得拿粮换钱将朝廷的政令推行下去,各处需要周转一下,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朝廷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正常年份下如此,一般也不会出什么纰漏。
但荒年就行不通了!!
一旦仓库里没有粮,饿死了百姓,官家是要追责的!
而恰恰,下个年头便是黄州的大荒之年。
也就是说,开春之后黄州城粮仓里的粮食是要被官府偷偷开仓卖掉的!卖粮的途径便是用转运司的船悄悄运到别的地方,彼此心照不宣的卖,然后象征性的发一发青苗钱,其余的王瑞和转运使要中饱私囊的。
平时,他吞了这部分钱也就吞了,如果荒年他还继续吞,那就是找死。
圆娘借着买官船座位之事,搞清楚黄州城那些粮食的去向,再以富商之名将其买下,待需要救灾用粮时,王瑞必会吃瘪,到时候才是圆娘大有可为之际。
失去营生的灾民逃荒到汴京,进京告御状,朝廷便是不想查王瑞也得查他了,不查怎么平民愤?不查怎么体现皇恩浩荡呢?不查怎么彰显官家爱民如子呢?!
圆娘再以宁安县主的身份,以官家的名义利用手上的这批粮食施粥救灾,并且积极说明这批粮食的来龙去脉,给王瑞案火上浇浇油,王瑞想不倒霉都不成。
所以,宛娘在得知她要以一个白菜价将饕餮小筑折出去的时候,都惊呆了!!为此小丫头还跟她置了两天的气!!
待到开春之后没多久,王瑞因贪赃枉法被押回京受审时,王瑞家里到处借印子钱想要给王瑞补亏空,试图给王瑞求轻判时,圆娘及时将手里的王瑞恶行的罪证甩出,把王瑞作恶多端这事儿给坐实了,王瑞终是判了秋后问斩的死罪。
圆娘因积极筹钱买粮,毁家纾难,保住了官家的名声,保住了朝廷的名声,保住黄州城泰半百姓的性命,得到了官家的嘉奖,官家不仅补她买粮的钱,还额外赏赐了二百两黄金,这个数目远超饕餮小筑的实际估价。
现在在黄州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