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11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110-120(第11/18页)

  “是苏状元在此办酬师宴,宴请的是当朝大员章惇章相公。”小伙计自豪道。

    蜀国长公主转头对官家道:“今日皇兄来凑我的热闹,我却要带着你去凑一凑别人的热闹了。”

    “嗯?这好吗?朕一去,恐怕都不自在吧。”官家道。

    “总不能让皇兄饿着肚子回宫吧,我这的饭食,莫说整个汴京城,可着天下去数,没有这样心思灵巧的,必定让皇兄胃口大开。”蜀国长公主对圆娘的厨艺很有信心!

    二人说话间,便来到天字一号齐楚阁儿,大家齐齐一惊!!这到底是什么运道?开宴开出了官家大驾光临!!

    苏遇等人俯身便拜,官家摆了摆手道:“不是在宫里,诸爱卿不必多礼。”

    苏遇等人起身,将官家迎上主位,蜀国长公主在西首座。

    贵客来访,总不能吃残羹剩炙吧,于是苏遇便命人将刚刚呈上的菜撤下。

    圆娘在厨房刚想歇息片刻,便见人把菜都撤了下来,她忙道:“还不到下一轮上菜的时间,怎么都撤下来了,看着也没用多少,是菜品出了什么问题吗?”

    这时蜀国长公主的内侍官与春砚齐齐赶到厨房道:“林小娘子,江湖救急!天字一号齐楚阁儿来了贵客,菜需重新上。”

    内侍官不急不缓的道出贵客的饮食偏好:“饮食不贵异味,多用些羊肉、螃蟹便好。”

    圆娘瞬间放了心,幸亏这贵客没点什么稀奇古怪的滋味偏好,不然自己上天入地也现抓不来!

    不过,让蜀国长公主的内侍官都认可的贵客,到底是何方神圣?

    春砚暗中朝北面拱了拱手,将圆娘惊出一身冷汗来!这……这……这赵宋官家也太亲民了吧!

    她在汴京掌勺的第一天,竟然赶鸭子上架当了一回御厨!

    圆娘转头问春砚道:“二哥可有旁的吩咐?”

    春砚悄声道:“二郎让小娘子做主增添一轮佳肴。”

    圆娘点点头道:“懂了,有爱吃鱼的,有爱吃羊的,何不炖一道鱼羊鲜?!不过需要些时间。”

    不能让贵客等太久,圆娘使出些非常手段,做了两道快手菜,又调整了一下上菜顺序,以至于没有开天窗。

    于是接下来,上菜:滑溜里脊、八珍豆腐、炸天妇罗配青梅酱。

    酒:洞庭春色

    圆娘深吸一口气,还好这黄柑酒是师父取的名字,文雅风流,能够压得住场子。

    官家本想着吃一轮便走的,从他吃掉的第一口,他挪不动身了,这色、香、味!果真令人食指大动!!是以,他厚着脸皮不动弹,大家只得干干的陪着。

    章惇是个爽直脾气,与一般文绉绉的官员不大相同,他不来虚的,爱吃你就多吃一点,我也多吃一点,咱们都多吃一点,于是三盘菜几近光盘。

    万幸,圆娘出菜的速度不慢,第二轮菜也已做好。

    上菜:花雕鸡、避风塘虾球(嗯,此刻它叫花开富贵)、赛螃蟹

    配酒:桑葚酒

    官家第一次吃到这种口味的虾球,一时间惊为天人!!怎么能这么好吃!!!谁研究的呢!!

    花雕鸡也好吃!!鸡肉鲜香软烂,已经炖到脱骨的地步,十分入味,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雕酒香。

    最奇特的是赛螃蟹,里面没有一只螃蟹,却吃出了螃蟹味儿,他开怀一笑,命人将此菜打包,心道:回头带给母后尝尝。

    不知不觉间,官家又添了一碗饭。

    紧接着第三轮菜也已做好。

    上菜:素佛跳墙、鱼羊鲜、腌笃鲜

    配酒:红葡萄酒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圆娘将腌笃鲜里的肉换成了羊肉,毕竟是给皇族的饭,汴京的达官显贵们还不能接受猪肉,她不能拿二哥的前程开玩笑。

    菜是一样比一样惊艳!!轮到素佛跳墙的时候,官家又惊又喜,已经命人去后厨打包一份,待会儿带走了,旁人他不知道,他的母后定然爱这道菜!!

    最后一轮菜:素松鼠鳜鱼、文思豆腐羹、清炖狮子头。

    主食:开花馒头、鲅鱼馄饨、碎金饭

    一场宴席下来,成功的把官家给撑着了,他悄悄摸了摸肚子,对蜀国长公主道:“宝安,你这的厨子可不可以借给朕几日?”

    官家借东西,那不是有借无还嘛!!

    蜀国长公主连忙摇摇头拒绝道:“那可不行,我倒还好说,大小苏可要扒着皇兄的宫门哭哭啼啼了。”

    “哦?此间主厨是?”官家好奇的问道。

    苏遇恭敬回道:“是我爹的弟子。”

    官家纳闷:“苏子瞻的弟子?想必也是钟灵毓秀般的人物,为何不参加科举取士?”

    “是女弟子。”苏遇答道。

    官家恍然记起曾经风靡一时的啤酒也是据说出自苏家,这不就对上了嘛!!

    他失笑的看着自己的胞妹道:“你倒是会找人!!这顿饭着实不错,朕该赏她些什么好呢?”

    蜀国长公主顺势道:“提钱财就俗了!皇兄不妨留一方墨宝,我好挂在店里招揽生意。”

    “你呀你,自己被御史追着骂不算,还要连累朕!”官家拿这个妹妹没有办法,只得唤来笔墨道,“世间写美食的诗句何其多,朕只觉得苏子瞻有一句写的最出色,恰好这是他弟子的店,不妨就题此句吧!”

    人间有味是清欢,七个大字在龙飞凤舞间旋即落成,他盖了自己的皇帝私印,虽然隐秘含蓄,但懂得都懂,帝王来这家吃过了,很爱,并且留了墨宝!

    苏遇谢恩。

    官家观他丰神俊逸,文采出众,不仅是自己亲点的状元,又是苏轼之子,简直越看越爱,他不禁多问了两句:“可曾派了差事?”

    章惇回道:“回禀陛下,没有这么快的,还得等吏部那边的消息。”

    官家点了点头,对苏遇道:“朕记得你父亲当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先帝甚惜其才,想委以知制诰或修起居注的重任,时宰韩琦反对,认为人才提拔因循序渐进,贸然提拔恐不能服众,遂将你父召试秘阁,入三等,得授直史馆之职。自新政以来,朕数次欲委以重任,奈何苏爱卿有自己的看法,不能与朕苟同,后因言罪黄州,大为可惜啊!”

    “臣替父多谢官家垂怜。”苏遇拱手道。

    “苏遇啊,你对新政怎么看?”官家突然问道。

    新政实施至今,也有十余年的功夫了,越搅越乱,已经是一锅乱粥了。

    官家当初变法革新的目的很明确,一则充盈府库,二则富国强兵收复燕云十六州。

    苏遇知道自家父亲为何反对变法,一来呢,宋辽两国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两边的综合国力其实是不相上下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吞并另一方的大面积国土,这种平衡状态很难被打破,轻易起战事占不到什么便宜。

    更何况,辽国皇族内斗严重,徒增消耗,大宋民间起义军此起彼伏,按下葫芦浮起瓢,双方各有各的痛点,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新政并未从正途上解决大宋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大宋的国力,也就意味着对辽作战中,取胜的机会微乎其微,新政对官家来讲,不过是一场空梦罢了,而对百姓来讲,却是不堪其扰的噩梦。

    不过新政也有可取之处,譬如对科举的改革,部分地区的青苗法也确然解决了百姓的些许难题。

    然而自从五路伐西夏战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