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80-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80-90(第8/15页)

中扬名一番,应当是不愁卖的,也算回馈给圆娘一些东西。”

    “是,奴婢照办。”女官喜滋滋下去了。

    深处千里之外贬地的王诜,爱妾被人从被窝里拉出来挨了一顿打,强行发卖了,他刚欲生气,却见来的都是禁军的人,瞬间噤若寒蝉。

    最后他的爱妾们被处理干净了,天家使者这才开始宣旨,圣旨怒斥他一番,将他贬为小吏,让他好好静思己过!

    他始知这次不是被苏轼连累,而是……

    人都走干净后,他重重的锤了一下门框,恨声说道:“妒妇!你还是离不了我的,竟跑到圣上跟前告状!”

    他的书童在他耳侧低语一番,他不禁大怒道:“和离,必须和离!”

    一个月后,苏轼收到了王诜满腹牢骚的信,看了半晌,捧腹大笑。

    圆娘好奇道:“师父,何事如此开怀?”

    苏轼将信纸递给她道:“诺,你看,有人比我还惨,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了。”

    圆娘额前布满黑线,估计王驸马此时若知道师父的反应,一定气的七窍生烟。

    “哎,被偏爱的有恃无恐,王驸马凭什么一次次的这么欺负殿下,不就仗着殿下喜欢他么,若有朝一日二人和离,他什么也不是!”圆娘叹息道。

    “这王诜还是很懂些诗词字画的。”苏轼闻言说道。

    “哦,那他将成为很出色的画家或者词人。”圆娘说道。

    苏轼听她这话语带讥讽,不禁一怔。

    辰哥儿道:“我看也难,人贵有自知之明,官家嫁妹之前难道没考验过人品才学吗?若他果真是什么天纵奇才,官家怎么舍得让他当驸马蹉跎在公主府后院?人总是对自己没得到过的东西执念太深。”

    圆娘点了点头道:“是这个理!二哥说的很对!!”

    辰哥儿冲她眨了眨眼,微微一笑,他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哎,真是苦恼,我喜欢蜀国长公主,我希望公主能过得好,但王驸马又是师父的好友,我也不愿看到王驸马太惨。”圆娘道。

    “小小年纪想这么多,不累啊。”苏轼说道,“个人有个人的缘法,其他人都爱莫能助。”

    他垂头睨了傻乎乎的次子一眼,忽而问道:“辰儿将来想选什么样的女子做媳妇?”

    辰哥儿忽的站起来,说道:“儿子以读书举业为重,暂不考虑男女之事。”

    苏轼懒洋洋的说道:“你张伯父,文伯父,司马伯父,欧阳伯父家都有适龄的待字闺中的小娘子,你说你中意什么样的,我给你留心!”

    “不要,不要,通通都不要。”辰哥儿逃也似的跑了。

    第86章

    圆娘凭借啤酒赚了十两银子,这笔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她可以用这笔钱买十余石大米,但这笔钱又不够买大宅子的。

    圆娘将家中的口粮都换成了大米,换了足够吃到明年开春的量,其余的钱她又攒了起来,为她的大宅子而努力。

    临皋亭好是好,环境雅致,又能观江听浪,只是不适宜久居,因为潮湿闷热,不仅蚊虫横生,人也受不了的,苏轼的肩臂常常受湿气影响,又麻又疼,严重的时候莫说读书写字,连动都动不了。

    叔寄的身子骨一直羸弱,每到阴天下雨总要难受一番,自来黄州后就没好受过。

    而且,朝云怀孕了。

    任嬷嬷也上了年纪。

    家里老弱病残一大堆,临皋亭暂时落脚还行,实在不宜久居。

    圆娘早就盘算着换个居所,不能买的话,租上几年也可以,把眼前的难关渡了再说。

    还好她另一个家里啤酒花够用,把这些大麦酿成啤酒不成问题,经师父那一宣传,啤酒的销路亦不是难题。

    家里的郎君们都去东坡盖书房了,朝云和任嬷嬷在家歇息,说是歇息,依旧做些力所能及的针线活,绣些香囊手帕之物,以图补贴家用。

    圆娘和宛娘在酿酒,忙活完一整天,二人坐在凉亭里吃甜杏,宛娘忽然问道:“不是说要垒个烤炉吗?怎么也不见你操持了?”

    圆娘咬了一口甜杏,闻言回道:“我估摸着这批酒卖出去之后,可以在城中租个大宅子,到时候咱们就不住这儿,住大宅子去了,现在垒烤炉岂不是白搭么。”

    “住大宅子?”宛娘惊问道。

    “是啊,江边太潮了,一到雨季江水漫涨亦不安全,先前只在这里暂且安顿还行,长久的住是住不得的,师父和叔寄的身子不好,任嬷嬷年纪大了,如夫人又怀了身孕,总之,我想换大宅子住的心突破天际了。”圆娘解释道。

    宛娘点了点头道:“还是你考虑的周详,既如此,垒烤炉的事儿还真急不得。”

    朝云动了半天针线,眼睛都要花了,她刚刚起身想去院子里走动走动,听闻圆娘这番话,感动的眼圈都红了。

    任嬷嬷见状,忙劝道:“怀着身子的人不能哭的,快把眼泪抹掉吧。”

    朝云破涕为笑道:“没什么的,只觉得很暖心,嬷嬷也知道我从小漂泊,出身不堪一说,郎君夫人肯容留我,便是天大的幸运,连家里的小娘子都为我考虑,我便觉得……便觉得……”她说着说着又哽咽起来,喉头酸涩。

    任嬷嬷叹了口气道:“都是苦命人,好在苏家人一向心地善良,家风如此,你来得晚不晓得,先君先君夫人先夫人亦是这样的菩萨心肠,看着圆娘总让我想起先君夫人来,那是人间一等一的人物,郎君的祖母性情严厉,不苟言笑,便是家里的狗不守规矩了,也得挨一顿骂,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儿就没有不被骂的,只有先君夫人能得老太太的青眼,老太太一会不见就想得慌。”

    “那时苏家也是生计艰难,先君不善经营,家里常常连下锅的米都欠奉,先君夫人就这么步步为营,慢慢的也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苏家也成了眉州城有名的富户。”

    “只是苏家不存二年之资也是先君夫人传下来的规矩,人有财使便会懒惰,子孙生了惰性便不再上进,由是郎君做官时手里从不存银子,亦是这个理。”

    朝云收了泪,打趣道:“先君夫人考虑了一切,就是没想到有朝一日郎君会跌到谷底,罢了,我们陪他吃糠咽菜也是乐意的。”

    任嬷嬷后怕的摇了摇头道:“也多亏了有圆娘,不然全家的饥荒窟窿可怎么补才是?!也不知道这样好的小娘子将来会便宜哪家?”

    朝云道:“郎君倒是从未提起过,只不过在许多年前,咱们在杭州的时候,有一户姓张的人家找上门过,说是圆娘的未婚夫婿家,人物模样我倒是记不清了,只记得有这么个事儿。”

    任嬷嬷吁气

    道:“我从小看着那孩子长大,她嫁到哪家我都是舍不得的,若是一直能留在苏家就好了,先君夫人泉下有知的话,亦十分欢喜。”

    “留在家里?”朝云闻言,似有所感的透窗一看,正见辰哥儿和圆娘宛娘在凉亭里说说笑笑,她心里猛然一震,良久,似是低喃自语道,“也不是不行。”

    书房落成时,黄州落了雪,苏轼即兴提笔在匾额上写道:雪堂。

    家里儿郎们又比着书房布局去伐木打造书架书柜,圆娘听着他们的合计,说道:“少了,书架书柜的数目至少再添一倍。”

    苏迈讶异道:“可是,家里没有那么多书啊,书架书柜打得多了,闲置不用的话,会坏的很快的。”

    辰哥儿无条件听从圆娘的话,圆娘要几个他就打几个。

    苏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