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七零夫妻回城日常》170-180(第2/15页)
颊都红了,“哥,你知道我笨,一根筋,就别笑话我了。”
半天没说话的林海洋呵呵直乐,“你要笨能开这么久饭店?别妄自菲薄。”
“既然舍不得出兑,一个人守着又累,就找人跟你分担下压力,然后趁着对面还没攒足口碑,把店重新装修一下,好好琢磨琢磨,多弄点特色,以后谁压谁一头可未必!”姜广军说完,眯了眯眼。
对面老板把店开在对面,明摆着就是要抢生意,想跟串串香一较高低的意思。
他要是乔梁绝对不会退缩,管对方什么来头,战就是!
乔梁低头不语,他在琢磨找谁帮自己分担压力,他可信的朋友并不多。
“乔哥,有客人要结账!”
听到前面服务员喊,乔梁赶紧去了,没一会儿他又进来了,身后跟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翟振海,食品厂的厂长,另一个不认识。
姜广军跟翟振海一直有联系,去年冬天,食品厂要了他两车苹果和海货,当然,他也给了个实惠价。
“小姜,你在这儿呢,找你可真费劲。”
“翟叔,你这么急找我什么事啊?”姜广军站起来,不解的看着他。
“不是我。”翟振海指了指自己身边的中年男人,“是这位罐头厂的周厂长找你。”
姜广军一听更奇怪了,他根本不认识对方,不过还是客套的伸出手。
“你好,周厂长!”
周厂长也就四十来岁,看着很年轻,他跟姜广军握了握手,“姜老板好,久仰大名,东省的苹果我可没少吃。”
去年冬天的苹果卖疯了,有人给姜广军起了个苹果大王的绰号,熟悉的都知道。
姜广军笑了笑,“两位还没吃饭吧?咱们上楼边吃边谈?”
翟振海率先附和着点点头,周厂长也就应了,随后一行人上了二楼。
一号包房,环境清幽又雅致,也还是老样子,乔梁跟林海洋没跟着,他们留在下面,张罗了一桌好菜送上来。
周厂长不喜欢拐弯抹角,菜都没上齐,便问道:“姜老板,你手里还有多少头生猪?”
“那可多了,大小四千多头呢。”去年腊月那批猪赚了钱,养殖厂又扩建了。
“这个月能出栏的有多少?”
“一千二百多头。不是,周厂长,你要这么多猪干什么?”
“做猪肉罐头和香肠。”
“那可不行,我们卤肉店还得用呢,不能都给你。”姜广军拒绝道。
“咱们可以合作,你要猪头和内脏,我要猪肉,完全不影响。”
周厂长目光如炬,坦城道:“原来跟我们合作的养殖厂最近出了点问题,生猪供应不上,我们还有个订单要完成,违约要赔钱的,姜老板,希望你能救救急。”
姜广军没接话,用手摸着下巴,半天,他才幽幽的问道:“只是救急?”
“对呀小周,你借机会换家养殖厂合作嘛,小姜这人绝对信得过。”坐在一旁的翟振海帮腔道。
“暂时还不行,人家是国营农场,不是我说换就能换的。”
周厂长一脸为难,“姜老板,你们养殖厂规模还是不够大,产能达不到我们要求。”
“好,我明白了,你要多少头猪去找曹祁山说吧,养殖场他做主。”
姜广军语气不如方才热络,说完转过头,看向翟振海。
“翟叔,你家小骏现在干啥呢?还在学修车吗?”
“没有,在家呆着呢,他嫌修车脏,去了两天说什么也肯去了。”
提起唯一的儿子,翟振海就忍不住头疼,复读三年也没考上大学,寻思让他去学点手艺,有个一技之长。
他嘴上答应,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吃不了辛苦,去工厂上班吧又嫌工资少,高不成低不就的,愁得他头发都要掉光了。
姜广军眨了眨眼睛,“要不让他来烧烤店试试?”
“不行不行,”翟振海连忙摆手,“他整天跟个少爷似的,除了吃就是喝,来了能干啥?不够添乱的。”自己儿子自己清楚,根本当不了服务员。
姜广军笑了笑,“让他跟着乔梁学开店做生意,锻炼锻炼,慢慢就能独挡一面了,董铭扬就是我带出来的。”
翟骏跟董铭扬差不多,都是被家里惯的,但本质并不坏,不过得好好磨磨性子。
翟振海犹豫了一下,很快同意了,“行,反正他闲着也没什么事,还动不动给我惹点祸,倒不如让他来跑跑腿打打杂,也不用给他工资,管两顿饭就行。”
姜广军哈哈笑,“工资还是要给的,我们又不是葛朗台。”
翟振海也跟着笑,他心里隐隐有些期盼,小姜是个有手段的,兴许自家儿子到了他手里会像董铭扬,很快会被调/教好了。
两人愉快的说着话,周厂长不太自在,见姜广军不想再搭理他,也没自讨没趣,勉强吃了几口菜后走了。
至于他怎么跟曹祁山谈的,姜广军没问,反正不过一锤子买卖,人家是正经的国营单位,向来看不上他们这些私营企业,这次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根本不会找他。
第二天一早,翟骏就来了。
白衫黑裤,打扮得像模像样的,态度很积极,看样子不是被强迫来的。
大家都是熟人了,也不用介绍,就让他跟在乔梁屁股后面跑腿打杂,当学徒,难得,干了三四天也没叫苦连天的。
姜广军觉得这小子还行,是个可造之材,决定把他留下。
第172章 第172章
她自己要作死,怎么劝也没……
正好店里打算重新装修, 需要人手,翟骏虽然没什么经验,但知根知底, 用起来放心。
姜广军做事一向有成算,先跟乔梁商量好细节, 然后提前跟房东打了声招呼, 等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才贴出停业装修的通知,暂时将店关了。
也不精装细改,就是收拾收拾,粉刷一下发黄的墙壁, 换掉旧地面跟褪色落漆的桌椅, 给店内增加一些装饰,改变一下风格, 再重新做个牌匾, 这些用不了多长时间。
串串香停业这天,对面烧烤店生意异常红火, 把那位老板乐得嘴合不拢。
也有跟姜广军关系好的,特意打电话问, 怎么回事儿,饭店开得挺好的, 咋突然关了?
姜广军少不了要解释一番。
其实若不是为了乔梁, 他不会这么上心, 这又不是他的店, 更不可能天天守在现场,还有很多事要忙呢。
林海洋够义气,来了没急着回去, 留在京市给乔梁帮忙,还抽时间去养殖场转了转。
“哥,你还记得那个龙江省农大的田老师吗?”
从猪舍出来,林海洋一边把玩着手里的狗尾巴草,一边问。
姜广军当然记得,“怎么了?田老师应该退休了吧?”
“还没呢,他上个月去我们村了,指导村民们育肥猪养殖技术,现场教学,我跟着听了四五天,真是受益匪浅。”
“田老师确实是专家,人也不错,没什么脾气。”姜广军曾经接触过几天,印象非常深刻,“对了海洋,你家养了多少头猪?”
“大小加一块有十六头,我现在经常不在家,都是我媳妇负责喂。”
林海洋说着,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发,他媳妇儿非常能干,百里挑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