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大秦长公主

60-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大秦长公主》60-70(第7/29页)

大秦根基的,他们必须得抓紧时间吸收更多的人马,将队伍发展壮大。于是,他们便借着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招揽民众。】

    【我在太空开机甲:可是,他们自个儿造反又关扶苏和项燕什么事情?】

    【草莓甜心卷:古代造反是非常强调理由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一方面,楚国对秦素有仇恨,而他们造反起义的地点正好就在楚国旧地,以项燕的名义能够积累更多效忠过楚国的部将,激起他们对大秦的仇恨。另外,陈胜也想更多的拉拢那些受到压迫的秦人。公子扶苏是始皇陛下的长子,按照正常的继位机制,当是长子继位,这个皇位无论如何都是轮不到胡亥当的,更别提胡亥这个皇帝做得还很差劲,百姓们对他就更加不满了。

    陈胜让百姓们误以为这是替公子扶苏讨伐秦二世的队伍,他们此举,是为大秦匡扶正统。古代消息闭塞不流通,打个信息差再正常不过了。只要这些百姓参与造反,那么大家就都是一条船上的人,哪怕是发现被骗,他们也没有退路,只能听从陈胜的指令。

    事实证明,陈胜的这个举措十分正确。百姓们本就对大秦不满,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迅速攻下了大泽乡,以及它的上属县级部门蕲县。为了扩大战果,陈胜他们分兵分两路,一路向东,另一路向西征战,同时吸纳那些受大秦压迫的百姓,起义军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接连攻下了好几个郡县,并且一举拿下大秦最重要的一个交通郡县——陈县。这时,起义军的规模从已经从初期的千余人不到,发展至几万余人的庞大规模,武器也从原先的只能斩木为兵的简陋,发展成了有数千辆战车的充裕。陈胜顺势称了王,国号张楚。

    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陈胜吴广的起义举动在地方传扬得很快,不久,天下各地反秦分子纷纷响应,接连有数人带领队伍起义后也称了王。这时,全国各地反抗暴动的民众竟能达到几十万的人数!能形成如此庞大的规模,除了有六国贵族高层的推动,但也间接说明,天下百姓苦秦久矣,正是因为秦的压迫,才将黔首们彻底推向了对立面。】

    反叛者非六国贵族,而是黔首?

    各地的黔首们又惊又怕,实在想不出来有一天他们居然有这么多人参与造反之事。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但也有人仔细想了想,如果除了造反便活不下去,他们可能当真会走上这条不归之路。

    熙和叹息一声,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她再次请示嬴政。

    嬴政沉默片刻,有些不情不愿:“……朕在天幕里已经说过话了。”

    一天之内,他在天幕里仅有一次发言权限。

    熙和明白了。

    这是要她代劳的意思。

    【大秦长公主:各地郡守县令听令,不得搜捕陈胜吴广之众。若有同名姓者,核实无误,当赐十金予以安抚。大秦即将改制,削减各项徭役赋税,不会重蹈天幕覆辙,望各地黔首与官员稍安勿躁。】

    各地黔首均是看到了她的发言,议论纷纷。

    熙和觉得这条政令还是很有必要的。有天幕帮忙传达,希望能减少一些骚乱吧。

    主播看到这条id的发言后,也是相当配合,等着黑金色弹幕消失之后,才继续解说。

    【其实,在陈胜吴广起义还没发展成规模的时候,消息有传到过咸阳的。可是,胡亥听到有人在他登基不久就搞事,非常的不高兴。他召集了一群博士,询问对策。这些博士都是儒生,熟读儒家经典,对政治方面有一定的见解。他们纷纷请求秦二世出兵,去地方镇压叛乱。秦二世当然是不想打仗的,如果他承认这是百姓不服从他的统治造反,岂不是承认自己不如先帝?连治下的百姓都不愿服从他,那他岂不是在众臣面前失了威望?于是,胡亥后来就把那些说是百姓造反的博士们全给抓了,把他们投入了牢狱。】

    【我在太空开机甲:……不是?我实在不能理解胡亥的脑回路。人家好好跟你提意见,为国家大计考虑呢,就因为觉得不中听,他转头就把提了正确意见的人给逮了?】

    【草莓甜心卷:害,乍一听不正常,但放在胡亥身上那可真是太正常了。他就是个神经病,能做成什么事情呢?哦,差点忘了,咱们的秦二世陛下除了对付外敌不会,清除内部隐患不会,这不会,那不会,但宰大秦自己人倒是他的拿手绝活,瞧瞧他把自己的兄弟姊妹和始皇旧臣们杀得多干净哪!】

    章台殿内的众位大臣听着胡亥的荒唐举动,连连皱眉。

    威望不如始皇陛下那也不丢人。不过拉垮成胡亥这样,还死不承认的,那才是贻笑大方了。

    【这些儒生博士们向胡亥直言进谏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招惹祸患。不过,其中有一位儒生惯是会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在胡亥问他的时候,他非常贴合君主的心思,说道,大秦现在有贤能的皇帝,完备的法令,哪里有人敢造反呢?这不过是小贼作乱罢了,使者们道听途说,反倒将事情夸大,以他看来,无需陛下出兵,各地的郡守县令们自然能为陛下分忧平定叛乱的。这句话说到了秦二世的心坎上,让他心花怒放。胡亥看这个儒生十分顺眼,决定奖励这个儒生,把他从待诏博士正式提拔为博士,并且给他赏赐数匹布帛和一身珍贵的衣袍。】

    【我在太空开机甲:啧啧啧,不要你看来,要地方的郡守县令觉得啊!他们都快急哭了,那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怎么可能摆平呢?朝廷的援军又迟迟不到,胡亥可真是坑死人呢!不过,这就是那位忽悠了胡亥的儒生吧?】

    【头痒,要长脑袋了:对,他名为叔孙通。此人是审时度势的大家,历史上曾多次根据战争的时机,另投明主。在听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时,叔孙通心里是有判断的,这批队伍已经拿下了蕲县,还能攻打陈县。想必,造反的人数已经形成规模了,只靠当地的郡县守卫等人,根本无法抵挡。当务之急,是速速发兵镇压。这个道理,现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懂,但是要说实话,眼前的皇帝肯定是不爱听的。于是,他只能说些违心话去哄骗皇帝,同时也被同僚们认为是阿谀奉承之辈。

    叔孙通也很无奈啊,但有时候要活命,还真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即便从秦二世那里得来赏赐,他也并不高兴。他清楚地意识到皇帝的目光短浅,感慨大秦的气数怕是长久不了了。他当即收拾包袱,趁着众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偷偷从咸阳跑路了。】

    【我在太空开机甲:他就这么从戒备森严的咸阳跑路成功了?赵高没有什么表示?】

    主播笑着接话道。

    【赵高这个时候忙着巩固自己的权势呢,哪有精力放在区区一个待诏博士身上?再说了,站在赵高的角度,他也不想让秦二世发兵。因为他们刚在咸阳内清洗了一些官员,打压了始皇的旧部将。如果这时候要镇压地方起义,就意味着要集结军队,提拔将领率兵出征。他们很清楚自己没有什么威望,又怕将领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获得威望,所以,能不打就不打。胡亥后来向赵高寻求意见时,赵高也对胡亥说不必放在心上,这些盗贼成不了什么气候,骚乱很快就会消失的。】

    【咸鱼突刺:唉,我真是服了呀。敌人马上就要打上家门口了,领导班子还在想着争权夺势。只为一己之私,鼠目寸光的货色,这也难怪大秦崩塌得那么惨烈。】

    嬴政脸色阴沉得可怕。

    感受到陛下的心情,朝臣们只感觉如坐针毡。

    他们毫不怀疑,如果赵高和胡亥还活着,陛下当场就要命人对他们行刑撒气。

    可惜这两个祸害死得早,不过,也幸亏这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