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大秦长公主》40-50(第9/21页)
嬴政默默听着这些小辈们评议秦朝的制度。
他们所言之弊端,似乎也有几分道理。
【长公主的文举其实也是对秦朝官吏考试的一种改良。但光改制度也不行,其实还得一定程度改善生产,通过发展经济,革新技术,将生产力提高,黔首能吃饱饭,家里有闲钱,才可能会想送孩子去读书改变命运。而这种情况,当时的秦朝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短期内不可能达成。所以,这个制度的存在有些超前了。
长公主当时想到的法子是设立书院,让普通黔首能够以极小的负担去学习知识,进而有机会去参加文举,改变阶层命运。
她开设的书院,面向普通黔首招生,不收贵族子弟,但每一户黔首只能送一个孩子入学。学生参与学习的前两年,书院不仅不收学费,更是每个月都会给学生发放鸡蛋和一小撮盐,若是在学考中表现优异者,则赐牲畜和钱财。
这是一种成功的引导式宣传。咸阳的黔首们一听到能得这么多好处,立刻派出家里最聪明的孩子报名入学。】
主播说到这里,切换了一个视频。
“送孩子入学,您真能给鸡蛋和盐?”
一位朴实的黔首抓着那个正在登记的官员询问道。
登记的官员被许多人追问过,神色有些不耐烦了,指着旁边正在大声宣读公子政策的门客。
“对,不懂就再去旁边好好听听。决定好了再带孩子来报名。不过长公子初办书院,此次名额有限,招满五百就不收了。”
那黔首紧接着追问:“我听说送女娃子来,每月会多给一个鸡蛋和盐,这是为何?”
官员道:“这是公子之意,反正每家只有一个名额。你若家中没女娃,便也可送男娃,就是每月鸡蛋和盐会少给一些,规则如此。”
那黔首得到官员的确切回复,飞快地跑回家,与家里人商议。
“二丫最机灵,我看就让她去吧!如果她学得好,学考中还有机会得到长公子的赏赐呢!”那妇人琢磨着。
该黔首觉得媳妇说得很对。
送女娃去能多领鸡蛋和盐,说什么也得让二丫在书院里待下去!
【有此类心思的黔首很多,书院名额很快便报满,其中女学生占了绝大多数。阿玉请了李娥,阴嫚公主,公羊先生等人担任书院的先生,教导学生识字。府内那些闲散的门客偶尔也会帮帮忙。】
观看天幕的黔首们十分羡慕。
在咸阳附近居住的黔首们则更是眼馋!
所以,长公主这个能发鸡蛋和盐的书院到底会不会开?
若是开了,他们也能把女娃子塞进去的!
【不过,书院即便是招了生,这个教学进度肯定是赶不上文举的时间的。所以参与文举报考的都是咸阳的那些贵族官员子弟,少有沧海遗珠。】
天幕中,陈平提前收集了参与文举的人员名册,呈给阿玉看。
几乎都是熟悉的贵族子弟之名。
阿玉倒也不觉得生气:“无妨,这只是第一届。先把名气宣扬出去,等之后再办下去,总会越来越好的。”
【咸鱼突刺:泪目,即便在秦朝没有越来越好,但是在往后,的确是越来越好了呢!】
【当然,阿玉这种开办书院,为黔首开民智的行为在当时是很危险的。许多朝臣们为此不满。因为大秦奉行的是愚民政策,以商君之言推断,民众越愚钝,则越好糊弄,越好管理。这点得到历代君主和朝臣的检验和认可。
不过,大概是阿玉的书院规模办得小,且招的学生更多是女娃,朝臣们没有感受到严重的威胁,最终还是卖了阿玉一个面子。】
熙和心里默默算账。
如果说这个书院是她贴钱去办的,那么这开销似乎有点大呀。
可能不是不想办大,而是经济实力只能办这么小。
但书院小了,培养人才的速度慢,到底是杯水车薪。
【草莓甜心卷:万事开头难。此次文举选拔的人才并非全为阿玉所用,很多都是当了官之后,照样跟父辈那一代站在一块的。包括之前所说的情况,首届几乎没有女子参加。因为科举有规定年龄,符合条件,能识字且懂律法的女子少之又少。所以,王家想支持一下长公子的政策,便派出王萍去参加文举。王家想着,不管王萍考得怎么样,总之他们的态度便摆在这了。
结果王萍这位姐叛逆,偷偷跑去参加武举。等王家知晓此事的时候,想改已改不掉了,要么就弃考。但弃考,又有些对不住长公子,于是他们只能让王萍去参加武举。王贲为了让女儿在考场上不被人欺负,便教了她几招高效制敌的秘招。】
【我在太空开机甲:很好,高效制敌的密招就是攻击敌人脆弱的下三路。果然还是男人最了解男人。】
章台殿。
诸位武将有些意味深长地看向王贲。
原来通武侯平时是这般教导小辈的?
在战场上历经过诸多厮杀的王贲脸皮厚得很。
制服敌人哪还管什么过程?不服气你们也可以这样教啊。
【浅聊完武举和文举,我们再来说说其它方面——重农抑商。“重农”在封建朝代没有任何错,我们现在的政策也是重视农民。若是遇到自然灾害,更是会扶持农民,给予农民补贴。
长公主摄政时期,颁布了诸多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和保护商人交易的律法,并且提倡商业发展。她“重农”但不是很“抑商”。】
【我在太空开机甲:这改商君之法,不打压商人,李斯不得跳出来反对?】
主播解答。
【她这时候在商业上动的力度不算大。大秦明面上是抑商,避免大商形成垄断,利用商业影响国家社稷。但真正容易搞钱的方法,其实这些大臣和君主心里门清着呢。不鼓励商业发展,国家哪里能收那么多税?当面一套,背地一套也是君主的必备技能。】
【始皇v587:就是,没看始皇之前对大商人巴清那般以礼相待吗?据说巴清去世后,始皇还专门给她修碑立传呢!】
【头痒,要长脑袋了:巴清的确了不起。始皇陵里象征百川河海的水银就是她提供的。】
主播参与话题。
【巴清本名为清,她是巴蜀人士,几千年流传下来,我们就习惯叫她巴清了。大概因为巴清她是个寡妇,且始皇为她修筑了“怀清台”,后世为了博人眼球,也编排了许多始皇与她的绯闻。例如震惊体“始皇与寡妇的二三事”等等。】
嬴政看着那个编排他与清的标题,眉头紧皱。
清是个有能力的商人,且愿意帮朕,朕自然敬重。在她去世后,朕为她修碑立传也不为过。
但……这些后世小辈又是如何得知朕的皇陵中有水银填充的百川河海?
第46章 低父皇一等也就罢了,她还得低胡亥一等
……应当是史书有载, 流传而至后世吧。
嬴政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便没有再深思了。
【商业的确很重要,且很能生钱,历代封建王朝都会把最赚钱的那些项目收归官有。阿玉摄政时期, 对商业发展有所提倡。她重农, 不抑商, 且想法子提高“工”这一类阶层的待遇。当然, 由于政策传达的时限所致, 此类政策真正得以落实,还是在她登基之后。】
【人们常说, 士农工商, 前者最大, 后者身份低贱。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