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世家子弟考科举

130-1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世家子弟考科举》130-140(第4/17页)

骂起来:“你可知庆安县,青州府的瘟疫救治,花了多少的钱粮?所有的账目,我一笔笔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拿钱买命,你们以为不值得。没他们,谁来赚我们的禄粟!”

    “宁相息怒,宁相息怒。”王相在他旁边,赶忙拉着他劝道。

    宁悟明从进宫时就窝了一肚皮火,他眼睛扫视过众人,狠厉地道:“既然户部没钱,郑指挥使,抄没杨都知的家财,全部用来赈灾!谁敢伸手从中捞好处,我将他的手都剁掉!”

    郑指挥使乃是皇城司,只听元丰帝的差遣。见宁悟明对他不客气,脸色也难看起来。不过眼前事件的确太严重,他忍下气,道:“我知道了,皇城司的人看不上这几个钱!”

    宁悟明变得极快,朝郑指挥使抬手长揖下去,郑重其事道:“救灾要紧,有得罪之处,待灾后再给郑指挥使赔罪。”

    郑指挥使没想到宁悟明脸变得这般快,他忙侧身让开,“都是为了救灾,我岂会怪罪,宁相无需多礼。”

    这边宁悟明在与一众官员来回斗法,宁毓承叫上太医院的王太医正,带着太医与大夫,前往收治灾民之处,与他们交代了一系列的要点。

    王太医正知道宁氏救治瘟疫时的厉害,他本来要奔着宁毓闵而去,听到上次寂寂无名的宁毓承竟然也讲得头头是道,不禁震惊不已。

    宁毓承看到王太医正的长指甲,尤其是小拇指格外长,当即道:“王太医正,指甲藏污纳垢,你的指甲要剪掉,手仔细清洗干净。用过的器械,全部要洗干净煮沸,再用到下一个人身上。所有人的脸与头发都要蒙住,身上套上干净的布袍,保护自己,也避免传给伤患病症。”

    王太医正愣住,想要多问,宁毓承已经走开,去跟宁毓闵说话了。他挠挠头,按照宁毓承的话,前去先剪指甲,洗手。

    这里有宁毓闵管着,宁毓承走了出屋。出事的地方广,陆陆续续有人逃出来,听到宁毓承他们指引的收留之处,赶忙走了过去。

    这时,宁毓承看到一个满脸满头灰的妇人,手上牵着一个小童,踉踉跄跄朝前走着。他正要过去,妇人停下了脚步,眼睛直直望着他,目露祈求哀戚的,一下倒在了地上。小童吓得站在那里,咬着手指不知所措。

    宁毓承立刻奔过去,准备扶起妇人。一声啼哭哇地响起,宁毓承的手也僵住,几近颤抖。

    妇人背上还有个襁褓,襁褓中的幼童,正在手舞足蹈哭泣。他的小手小脸上都沾满了血,而宁毓承也摸到一手濡湿。

    宁毓承低头看去,妇人身下满是血,露出一截灰黑的肠子。

    幼童哭泣,小童也吓得哇哇大哭,趴到妇人的身上哭喊着:“阿娘,阿娘!”

    宁毓承深吸口气,抱起幼童,他忍着从心底脚尖爬上来的悲痛,对小童道:“没事了,没事了。我带你们先去歇着。”

    他的泪不知不觉流下来,说得颠三倒四,结结巴巴,实在不知该如何安慰。

    就如户部的一万贯钱财,赈济不了这场灾害。

    状元能流传千古的锦绣文章,亦无法抚慰在这场灾害中,失去家人,失去性命,失去家宅,被烧伤痛得哀鸣打滚,生不如死的人们。

    元丰十年,京城广平巷匠作监爆炸起火,烧损房屋近万间,匠作监一带被夷为平地。

    死伤近万。

    伤痛,永远无法复原。

    第133章 ……

    七月流火,京城天气依然炎热,早晚都不见半点凉意。

    今年京城雨水格外少,庭院的花草树木蔫答答垂着叶片,知了叫得有气无力,像是被抽掉了精气神,一下就枯萎了。

    人亦如此。

    “七郎,东西送去了。”福山走进屋见礼,身后缀着阿蛮,两人都一头汗水。

    阿蛮脸颊胖乎乎红嘟嘟,他今年三岁,有个走路不稳,一岁的妹妹。

    两人的真实年纪,宁毓承只是大致猜测。阿蛮说不清楚。

    他记得爹娘,说阿爹睡着了,阿娘叫不醒。阿娘带着他与妹妹离开,阿娘躺在地上,不见了。

    他还记得自己的家,说在长宁巷。

    长宁巷已经化为废墟。

    宁毓承大致猜测,两人的阿爹死了,阿娘也受了重伤,拼着死前最后一口气,带着他们逃了出来。

    当时受伤的人太多,宁毓承着实没空,打算将他们暂时放在救治之处。阿蛮紧紧揪着他的衣衫不放,妹妹也不停哭泣,宁毓承便将他们带回了宁府。

    阿蛮不大爱说话,总是睁着圆溜溜乌黑的眼睛望着众人。他的眼神太清澈,能清晰看到他眼底的恐惧。

    就如受灾后的京城。

    阿蛮进门后,就抬着小手有模有样见礼,然后乖巧地依偎在宁毓承身边。

    宁毓承摸了摸他的脑袋,道:“渴不渴?”

    阿蛮点头,

    宁毓承倒了盏温水,他双手捧着,一口气喝了半盏。

    宁毓承给了阿蛮一小块松子糖,道:“外面太阳大,等下别出去了,等太阳下山后,可以再出去玩一会。”

    每天阿蛮可以得到一小块糖,他含着松子糖,舍不得嚼,很是珍惜地抿着,乖巧地点头。

    阿蛮才三岁,他从没问过阿娘去了何处。孩童活泼是天性,乖巧得太过,宁毓承看得心酸。

    如阿蛮这样的孩童,京城还有许多,安顿在慈济堂。

    福山先前便去了慈济堂,那里安顿着这次广平巷事件的孤儿。宁毓承让福山每天一大早去一次,送些熬煮的米粥,或者牛乳给烧伤的孩童。

    天气炎热,对烧伤的人来说,简直生不如死。日夜的疼痛哀嚎,伤口恶化化脓,最后受尽折磨惨痛死去。

    世道公平,又不公。

    金尊玉贵的七皇子,与平民百姓无异,同是肉眼凡胎。他受到惊吓之后,便一直生病,前些天去世了。

    元封帝追封其为太子,眼下不宜大肆操办丧事,最终只草草安葬在了皇陵。

    除去七皇子的丧事,今年的殿试张榜,也前所未有迟徊未决。

    一是元丰帝因着广平巷的惨状伤心过度,他下了罪己诏,病倒在床,立皇后所出的二皇子魏王为太子,由太子暂时监国。

    二是京城人心惶惶,不宜庆贺。朝堂变动,朝臣们正在忙着适应新君,顾不上春闱新科进士之事。

    倒是太子将此事提了出来,亲自看过殿试的考卷后,准备张榜殿试成绩。

    太子以为,京城需要热闹起来,恢复以前的生机。琼林宴,也是朝廷的态度。

    宁毓承认为太子的想法很对,人可以怀念,但不能一味沉浸在伤痛之中。

    且京城现在死气沉沉,因着忌讳广平巷死伤的百姓,朝廷与天子都在哀伤,瓦肆与大多铺子都关张,对京城的商贸是沉重打击。

    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他们没了工做,失去收入来源,朝廷无力救济那般多人,京城将陷入更大的混乱。

    但宁毓承对状元的名号,着实提不起兴趣。

    原本的状元,元丰帝钦点了方贞祥。方氏与三皇子一系,皆与内帑杨都知来往密切。

    杨都知因匠作监之事,被抄家砍头。连着三皇子与方氏他们,全都吃了挂落。

    太子上位之后,不知如何与元丰帝商议,最终方贞祥落榜,一甲的头名,变成了宁毓承。

    宁悟明被太子尊为先生,加封太子太师,位列三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