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在年代文中咸鱼》60-70(第10/13页)
个人脑补。
在见了叶榆以后,叶翠花但凡不眼瞎都说不出任何关于叶榆下乡吃苦的话。
叶榆这个子长得,自己这个长辈都需要仰头和她说话;外貌也和记忆中黝黑淳朴的农民迥然不同,比以前似乎还更标致了, 一路上好些个年轻男女在瞅她,哪怕洗得发白的旧衣裳也照样挡不住。
更主要的,叶榆不见一丝一毫抑郁悲伤情绪,给人的感觉更多是随性平和,气场又比好多城里姑娘们更强大。
不说其他,叶翠花引以为傲的儿子在叶榆面前,全都比不下去不说,在叶榆小小惩治她家哭闹小孙子时,他们竟然先露了怯,让对方完全占了上风。
“乡下这么养人吗?”
叶翠花愣愣地把备好的红包递过去,得到一声“谢谢姑姑”,仍没回过神来,王来娣送叶榆下乡竟然真不是去扶持娘家的,她弟媳娘家把叶家外孙女照顾得也很好。
“有山有水,人杰地灵,王家沟挺好的。”叶榆这么回答。
来到叶长城家,正巧遇见大年初一就收拾包袱回娘家直到现在姑爷还没来接的叶宝丫,更迷糊了。
按照叶翠花说的,叶宝丫嫁给高干子弟,理应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私下形容的是“像旧社会少奶奶”一样。
可如今的叶宝丫,看着十分憔悴,过去养的肉嘟嘟脸蛋没了,眼睛死沉死沉的,可能也与她怀孕了并且怀相不好有关。
这模样,不说叶榆,从南边儿回来的叶春生都比不上,叶春生虽然下乡后变得黑了点、躁了点,但肉眼可见比过去更有活力了。
战斗力尤其爆表。
叶春生能够把她爸她妈气到跳脚也是一种本事,还从她爸妈手里硬生生扣出一些抚养费,让人不禁怀疑她春节回家的真实目的。
此时此刻,他们家算得上“愁眉苦脸”、“鸡飞狗跳”。
叶红军见叶长城夫妇愁得头发都白了也不好受,王来娣知道自家男人这是心软,但清官难断家务事,她只劝叶宝丫以身体为重,不要亏了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
“上赶着的不香呗!”叶春生阴阳怪气很有一手,也不知在生产队学了些什么,从过去的闷葫芦到现在一点即燃的炮弹,“若是换我,这日子早掀桌不过了。”
叶宝丫反刺回去:
“那是人家不待见你!”
叶春生:“待见你?待见到大年三十,还推你一把,差点把孩子都推没了?”
“……”
叶榆能够理解她们为了陈年旧账针对彼此,但为孙世忠那样的渣男,啧啧啧,听得很让人无聊啊。
而且还是一个家.暴男。
“啧!”
见王来娣瞪过来,叶榆懒洋洋打了个哈欠,随口建议:“这种有害垃圾还不如分了算了呢,当然,再分之前也不能这么轻轻松松算了,敢欺负正根苗红工人家庭,先刮一层皮再说,他能举报前妻家庭,为什么你们魔……谋计战胜谋计呢?强势一点,工作不是问题,一夜暴富也不是问题。”
孙世忠敢差点把叶兰骗入深坑,那么就给他多挖点坑,他离第一婚是前妻“问题”,那第二次呢?不信对孙家没有影响,若能把孙世忠也下放农场最好了。
“小孩子瞎说什么。”
王来娣替她尬笑。
叶榆手动拉链闭嘴。
有点可惜的是叶宝丫并不想离婚,毕竟这个时代的女人不好过,但显然对叶榆的话上了心,若有所思起来。
叶长城夫妇也不想叶宝丫离婚,更不觉得叶榆的话有道理,一家人就讲究个和和气气,吵吵闹闹咱过得下去,还是让宝丫像女婿赔一个不是算了。
偏偏叶翠花这个时候又支楞起来,支持叶宝丫去闹,高干家又怎么呢?怎么能胡乱欺负人呢?多要点好处为上,她在为叶家谋福利的路上总是遥遥领先。
场面似乎更“鸡飞狗跳”了,但先前的“愁眉苦脸”却减轻了许多。
至少叶宝丫不再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抑郁模样,有了奔头。
虽然叶长城夫妇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好人性子,但家里其他人都不是吃素的,这坑大概率是埋下了。
孙家有好戏看啦。
叶榆搅乱一方池塘,对她妈王来娣举白旗投降,出院门顿清静,谁知叶春生也跟在她屁股后面出来。
在院子里的,叶春生并没有在屋子里的戾气,反而主动搭起了话,用崇拜的口吻问道:“堂姐,你在王家沟是不?那你认识许知青和花知青吗?你们王家沟可太出名了,好多报纸上都有你们生产队,还说你们是下乡知青们的标杆。”
“认识。”
“那我可以给你们写信吗?”叶春生十分激动地问。
叶榆抬眸看了下她,反问:“我记得你挑了鱼米之乡?你们生产队稻米收入如何?能换一点吗?”
叶春生点头:“能能能!我在杭城附近,我们生产队家户户都种水稻,籼米、粳米、糯米都有,我们那儿还有藕粉、竹笋、椒麻鱼、茶叶,好多好东西。”
她比较幸运,或者说第一批乡下的知青都挺幸运,大多数人分配的公社都是相对富裕那种,而江浙地区鱼米之乡也不白叫的。
只是日子是真苦,对于叶春生这样的北方人来说,当地湿润的气候已经是一个不小挑战,尤其是在没有火炕的冬天,半夜睡觉,刺骨寒风都在往被子里钻,有知青差点儿因关门烧炭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也不是不能盘土炕,但至少得等明年,今年干柴都不够。
第二挑战是方言。
当地人说话,同样一个公社竟然能有个四、五种语言,他们听都听不懂,对方也听不太懂普通话,甚至于部分公社领导说普通话都不标准到没人听懂。
也正因如此,知青们更难与当地人交流。
连叶春生这样的闷葫芦在与当地人闹过矛盾以后,都被迫强悍起来。
正因如此,能彼此交流的知青们出现比北方更严重的抱团生存,尤其是女知青,当地真的有窥视女知青觉得娶女知青不需要彩礼钱的二流子。
也正因如此,叶春生对于本来看不顺眼的叶宝丫更看不顺眼,与她的日子相比,叶宝丫在矫情个什么鬼?
总之,叶春生他们对于“知青”二字,也更有归属感与使命感,在报纸上看见王家沟生产队可想而知,更是崇拜。
叶榆回答她前一个问题:“可以。”
当然,即便在南边,土豆、红薯、大豆等也是主要农作物,现在杂交水稻正在研究当中,传统水稻产量并不高,鱼米之乡也有饥荒年代饿死人的现象。
也因此,叶春生也交换不了多少稻米,倒是当地特产可以多备一些,还可以交流一下不同地方的风景。
这个写信交流任务可以交给叶春生崇拜的花菲菲他们
完美!
午饭,叶长城家备的菜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猪肉,但有鸡有鸭有鱼,只是很多人都没把心思放在餐桌上。
叶榆自然是不受影响,还自告奋勇,坐同样不受影响的小孩儿一桌。
叶红军王来娣:“……”
午饭后,叶红军一家告辞回家。
介于叶榆“惹事生非”的能力,王来娣终于批准她不用跟着他们四处拜年,虽然有点遗憾不能蹭吃蹭喝,但省去很多尴尬的繁文礼节,还是赚的。
王来娣又说了他们家可能来拜年的客人,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