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西汉支教指南》60-70(第5/14页)
言说现在的赵王张敖的下属意图刺杀皇帝,刘邦先是大怒,下令让人逮捕犯人,严加审问,但随即就想到这是个好机会。
因为只要那些犯人把赵王张敖招出来,那他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废了对方的王位,这样赵国就没了主君,他正好可以派三儿子刘如意上任。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些犯人受了酷刑,仍然坚持自己策划了所有,赵王张敖丝毫不知,这让刘邦大感意外,也颇有些敬佩这些人,便命人赦免了那些犯人。
本来此事已经查明,确实与赵王张敖无关,以刘邦的睿智,不该牵连对方,但现在为了补偿心爱的三儿子,他还是决定以此为由,剥夺赵王张敖的王位。
不过为了做的面上好看点儿,刘邦在废除对方的王位后,又封了张敖为宣平侯以示安抚。
朝堂上下对这事的态度几乎都冷漠相待,毕竟,张敖跟他们也没什么直接联系,更何况对方还沾上了刺杀皇帝的破事,哪怕确定与他无关了,但他作为那些人的主君,也少不了一个失察之罪。
如今陛下只是废王爵,而非灭族,甚至还给了侯爵之位宽慰,在众臣看来,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故而,并无人为赵王张敖求情进言,此事很快尘埃落定。
然后,刘邦就顺理成章的以赵国不能无主为由,册封刘如意为新的赵王了。
看着这儿的朝臣们总算反应过来陛下为什么要罚的这么重了,敢情是让张敖给三皇子腾位子呢。
如果没有后面这一出,他们大概都会觉得刘邦是个体恤的好皇帝,办事也得体。
可有了后面这一出,大家就知道,他们这个陛下啊,骨子里还是那个当初的泗水亭长,流氓劲儿下不去,有什么好的都要往自己碗里扒拉。
索性大家都习惯了,也无所谓。
见朝臣们没有如何反对自己的决定,刘邦又趁着这个时候,开始重新规划整个疆域诸侯国和郡县的分配问题。
原因很简单,通过给三儿子找地盘这件事,他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了其他的儿子们。
虽说有的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吧,但好歹也是亲儿子,也该有封地爵位的,这不,他就打算一起办了。
而这个举动才真正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这意味着陛下很可能身体快撑不住了,纵然此等大逆不道之言谁也不敢宣之于口,可心里估摸着也就差不多了。
那么,提前做准备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而在这其中想的最多的,就是叔孙通。
至于叔孙通为什么想那么多,这还得回到几天前刘邦下旨正式册封刘如意为新赵王,还特地选了刚正不阿的御史大夫周昌给他做丞相。
此等消息传到林清源耳朵里时,瞬间就让他想起了原赵王张敖。
本来这事应该不关张敖的事,就算有关系,也碍不着林清源什么,奈何别人不知道张敖是什么人,林清源却清楚的很。
史书上记载,赵王张敖是鲁元公主的夫婿,亦是因为卷入了刺杀皇帝的案件这才被废了王位的。
如今一切都没什么变化,只除了对方根本没娶鲁元公主这件事。
这让林清源联想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走投无路的他到底还是想起了张良给出的主意,便借着刘如意封赵王的事,引导着小刘盈去找叔孙通询问孝悌之道。
小刘盈也就把叔孙通找来,单独请教。
“叔先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是有关我三弟的,不知可否?”小刘盈请他坐下,然后道。
“自无不可,殿下请讲,”太子愿以师长待自己,还专门来请教,叔孙通自然没什么不愿意的,当即点头应下。
“我三弟今日封王,作为兄长,我本该前去祝贺,可之前他母妃撺掇着父皇废我的太子之位,他虽未曾参与,但到底是既得利益者。”
“那么在此等境况下,先生,你说,我该不该去祝贺呢?如果按儒家的孝悌之道行事,又该如何呢?”小刘盈问他。
“回禀殿下,这‘孝悌’二字,于我们儒家里讲,那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才算踏入了君子之道,摸到了‘仁’之一字的边缘。”
“只是这其中蕴含的并非只有长幼之分,亦有上下之别,尊卑之礼。”
“以如今的形势来看,殿下是三皇子的兄长,弟弟得封诸侯,确实应该祝贺,但不是平辈论交,而是以太子的身份赏赐对方。”
“若他安分守己,殿下大可兄友弟恭,若反之三皇子还不能认清现实,继续觊觎殿下的地位和权柄,那殿下自然也该给他以警告和惩罚。”
“所谓‘孝悌’中的‘悌’,便是如此了。”叔孙通耐着性子与其讲述道理。
“那‘孝’之一字呢?又如何解释?”小刘盈不置可否,转而继续询问,“尤其是这守孝之道,其中有什么规矩,还请先生指教。”他抬了抬手,把面子给足。
听他特地强调‘守孝’二字,叔孙通暗中揣测,定是陛下的身体确实不好了,不然太子无缘无故怎么问这等问题呢?
虽然这么想是对当今陛下的大不敬,但到底他也得提前做准备,所以就故意假装不知,只从儒家的学术角度为其讲解起这守孝的规矩。
“殿下,我们儒家的先贤孔子曾对守孝之事提出了见解,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孩子从出生到能自己走路,用膳,甚至说话,都是父母手把手教导才得以做到的,那么父母去世后,做子女的,至少也要守孝三年,才算对得起这份爱护之情。”
“但这守孝三年,并非是整三年,因按我大汉的历法,每隔一段时间会出现一个闰月,而计岁时,又有虚一年之说。”
“所以这‘守孝三年’,确切的说,应该是二十五个月。”叔孙通与其仔细讲述这其中的门道。
“原来如此,多谢先生为我解惑。”小刘盈谢过,又与之问了些别的,便打发他离开了。
他这本是替林清源探问一下,可叔孙通却觉得这是小刘盈看重他们儒家的意思,如果陛下驾崩后,他能依照他们儒家的规矩为之守孝,那么定然能抬高他们儒家的地位。
想到这儿,叔孙通觉得,自己真的有必要上上心,促成此事才好。
而小刘盈呢,则是得了答案后,便回去告诉了林清源。
“所以,最长守孝期,只有二十五个月吗?”林清源听完后,稍微有些失望。
“只有?先生,怎么我听着,像是你觉得还短呢?”小刘盈歪了歪头,有些疑惑的看向他。
“当然短了,因为……”,他话到嘴边,却咽了下去,他总不能说他是想借守孝之事来拖延和刘元的议亲吧。
“因为你现在还小,需要很多时间来积蓄实力,还有,守孝时间越长,那么你的名声就会越好,来日亲政,也更有把握些。”他定了定神后,从政治角度阐述了其中的原因。
“先生原是为我着想的,”小刘盈非常感动。
“也不全是为你,我自己也觉得应该多学些什么,不管怎么说,学无止境啊。”林清源稍微有点儿心虚。
“那不如我们去请教商山四皓吧,叔先生能给我们建议,想必他们也能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不知道的,也该多问问,最后再比较着做决定,那样才算万无一失。”
“先生,你觉得如何?”小刘盈想了想后,主动提议道。
“你都说万无一失了,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