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310-3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310-320(第9/17页)

是官逼民反还是贼寇趁机作乱不好说,反正坊间关于水泊梁山的传言一茬接一茬从来没断过,其中最常出现的名字就是那位号称及时雨的宋江。

    那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平生酷爱结交江湖好汉,因平日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而声名远扬,也因为重义气招致不少祸端。

    大名府知府梁中书为他岳父当朝太师蔡京准备了十万贯金银珠宝当做生辰礼,不料连着两年都被贼寇抢走,梁知府和蔡太师都怒不可遏,非要抓到这夥胆大包天的贼人以儆效尤。

    身为郓城县押司的宋江没有真协助衙门抓人,反而私下协助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逃走。

    晁盖上梁山後为报他的恩情特意派人带上礼物去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只好收下书信和金子,不料事情不小心被他的外室阎婆惜发现,宋江和阎婆惜起了争执怒而杀人,于是不得不潜逃在外。

    风云人物的生活大概都这麽跌宕起伏,逃难也不妨碍他被人陷害入狱,但是及时雨宋江朋友遍天下,入狱也能被江湖朋友救下。

    在大宋结交贼寇属于是谋逆重罪,风云人物也扛不住刑律,宋江和贼寇交往过密也只能落草为寇。

    宋江本人对落草为寇可能没啥感觉,但是他家中的老父亲不愿意,他家中富裕有田有钱,几代人积累的财富都指望大儿子继承,好不容易托关系把人送进衙门当押司,怎麽能不学好当强盗呢?

    宋太公为了骗宋江回家写信称自己病逝,宋江独自回家奔丧却不料被官府抓住于是发配江州,然後又是熟悉的结交江湖好汉。

    江州是富庶之地,能发配到这种地方的都是有关系的,真正没关系还被发配的都是去岭南那种苦寒之地,宋江的发配之旅过的其实还挺舒坦。

    然後就舒坦出问题了。

    某天醉酒,宋押司胆大包天的直接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淩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还能得了?

    死刑!必须死刑!

    宋押司不出所料被判处死刑,之後的经历依旧是跌宕起伏,处决当天被梁山人马劫了法场,然後顺理成章的到梁山落草,还坐上了山寨第二把交椅。

    後来那宋江担心家中的老父亲和弟弟受他牵连,不顾衆人反对非要亲自下山接老父和弟弟到梁山,于是意料之中的被埋伏已经的官兵追捕。

    追捕就追捕吧,接下来的事情越来越玄乎,说是宋江躲进一座玄女之庙见到了九天玄女,由此得知自己乃是星宿下凡,还从九天玄女手中得到三卷天书。

    听听听听,梦中得神仙赠天书的经历都出来了,不造个反当个皇帝很难收场啊。

    传闻不可尽信也不能深究,真要深究下去光宋江怎麽从山寨的二把手不知不觉变成一把手都有的掰扯,反正消息传到南方後同为造反头子的方腊不信里头没猫腻。

    一觉醒来发现自个儿出现在反贼窝里的穿越小分队也不信。

    是的,穿越小分队,不是一个人。

    穿越小分队成员:苏家兄弟仨,赵家兄弟俩,还有他们的武力担当展昭和白玉堂。

    目前知道的只有这几个,之後会不会还有人来不好说。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但是穿越这种事情就算连续发生两次也没法熟。

    真的穿了两次的苏某人如是道。

    而且这次的世界观也不正经,七侠五义演完了,轮到了北宋末年的《水浒传》。

    合理怀疑是他们家腿腿看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纪录片後怨念太强感动了上天,于是就直接把他们打包送到了《水浒传》的世界暴揍昏君。

    问题是,直接把他们送到反贼方腊祭天的场合算怎麽回事?让在场百姓都相信他们是天降之人好将方腊取而代之?

    也不是不行。

    恢复年轻的小赵官家花了两三天时间了解现状,然後就在方腊攻打杭州城的时候把人弄死自个儿上位当老大。

    如果真的是被逼造反的百姓也就算了,那方腊以鬼神之事诱逼良民造反,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和贼匪进城也没什麽区别,这样的反贼头子还是死了好。

    苏景殊:……

    当过太子当过皇帝现在还要当个反贼过过瘾是吧?

    小赵官家不管那麽多,来都来了,当然要防患于未然。

    趁金人还没成气候先把昏君踹下去,等过几年金人打过来再发愁如何御敌就晚了。

    苏景殊考过科举当过官,忽然从太平盛世换到王朝末年也跃跃欲试。

    他们家腿腿没当过反贼头子不假,他自个儿也没造过反,来都来了当然得拳打昏君脚踢佞臣,不然都对不起被连着三个昏君折腾的家破人亡的百姓。

    所以腿腿咱能放下资料专心办正事儿吗?

    现在的朝廷就是个草台班子,梁山起义的消息传出来後无人在意,等起义军攻城陷地逢州破州遇府过府从山东打到河北才开始急,急就急吧数倍于贼的官兵还打不过贼,大宋朝廷的脸都被他们给丢尽了。

    虽然现在的朝廷也没什麽脸面了吧,但是他们也不能坐视不管。

    梁山衆人转战黄淮,方腊这边攻破处、秀、睦、歙、衢登州後直逼杭州,还没打到杭州城就开始琢磨如何烧杀抢掠以及折磨城中官员,真要让他们打下杭州後果不堪设想。

    杭州的官员也没让他们失望,大军还没到城下知州通判就跑的一干二净。

    就……

    能主事的官员全跑了,军心民心齐齐涣散,偌大的城池就这麽从天上掉到了他们手上。

    既然要当反贼那就当个出色的反贼,他们的造反队伍如今士气正盛,正是整顿内部奋发图强的好机会,不能拿下杭州就不动弹了。

    小赵官家换个姿势,“不不不,不着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在重要的不是打仗,而是搞明白一个问题。”

    知府跑了,衙门里的官也没剩几个,穿越小分队嘎了方腊後便直接征用了杭州州衙当根据地。

    州衙里的文书案卷很多,杭州城里的书坊也很多,这几天忙里偷闲看完本朝相关的书籍,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这个世界竟然真的和光幕里说的那样离谱。

    怎麽?他们千辛万苦缔造的太平盛世只能造福一个世界的百姓,换成昏君一折腾就是好几个世界?

    这合适吗?

    小赵官家很不满意,他决定挑战一下自我,这次没有亲爹给他打好的基础,他们努力从头开始缔造盛世。

    那麽问题来了,是什麽原因导致这儿和他们那儿拥有同样的开局却打出了乱世後续?

    展昭和白玉堂身手好去书坊搬了一摞又一摞书回来,苏轼对杭州州衙很熟悉,带着他弟把州衙里封存的文书案卷扒拉出来,几个人有空就看有空就看,具体原因不敢确定,但是他们可以看出来问题出在英宗朝。

    英宗皇帝继位之前的记载和他们那儿差不多,都是仁宗皇帝没儿子惹出来的事端。

    至于英宗皇帝登基之後……

    即位病重?两宫失和?濮议之争?临终前被逼着写遗诏?

    赵顼和赵颢很懵,这是他们家看似病弱实际一点都不弱的爹?

    濮议之争他们知道,两宫失和是怎麽回事?

    还有嘉佑年间那场席卷京城的疫病,为什麽和他们印象中的不一样?

    一直没人发现皇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