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240-2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240-250(第13/21页)

勾引走了他们怎麽办?

    更可气的是,发布招贤令的是他们庆州的知州大人。

    知道苏大人缺人手,但是苏大人缺人可以找官家要,大人您怎麽胳膊肘往外拐啊?

    王大人:……

    怪他只是个平平无奇的进士,比不得苏知州三元及第风光无限。

    还有那些说跟着苏大人待遇好的家夥,当差怎能如此现实?银钱值得他们冒险跑去盐州吗?

    现实的人才们表示:值!非常值!

    王广渊不肯接受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後果,他只是想帮年轻後辈解决眼前的难题,没想把自己搭进去。

    现在再撤回招贤令已经来不及,独乐乐不如衆乐乐,他选择将招贤令发遍陕西各州,重点就是京兆府。

    谁都别想躲。

    第246章

    *

    有庆州王知州的倾力相助,不过两个月的时间,盐州便再现大宋州城的模样。

    人口统计工作完成之後,州衙立刻开始多管齐下,将躲藏在深山老林里的小部落迁移出来的同时选址修筑堡寨加强防御,顺带着再把春耕进行下去。

    时间就是金钱,趁现在西夏朝堂无力出兵赶紧加班加点干活,等西夏大军打过来就来不及了。

    为了让西夏朝堂乱的时间更长,精通中二少年心理学的苏大人特意给狄元帅写了封长信分析怎麽才能更好的挑动西夏小皇帝的叛逆之心。

    理论知识他已经讲完,具体发挥就看藏在兴庆府的自己人了。

    西夏朝堂乱的时间越长越好,盐州多修一座堡寨,将来打起来就能多一份保障。

    狄青看完那厚厚一摞写满了字的信,再次感慨年轻人的脑袋瓜就是好使。

    幸好是自己人,这要换成敌方智囊他得糟心死。

    狄元帅那里很给力,苏知州没有後顾之忧终于能专心做规划。

    州城各个衙门的官员编制还空着,但是干活的人已经不缺,军政民政都有人能接手,哪儿人手不够还能临时从军中往这边调。

    盐州的情况和最初的预想很不一样,境内的青壮年要麽被编入军中要麽被抓去做苦力,剩下的老弱妇孺凄惨度日,在青壮年归家之前不能指望他们进行大规模的耕种和修筑堡寨。

    好在往利氏归降时把全族男女老少都带上了,将这些人分散安置在盐州各地,再加上各地驻军以及家眷,总算让盐州有了点人气儿,不像刚来时那样策马跑半天都找不到半个人影儿。

    边陲地区需要防范的都是游牧民族,沿边各州的防御工事也是以防范骑兵为主。

    一旦需要出城迎敌,步兵根本不够骑兵砍的,所以西军的主要是弓兵这种远程兵种。

    青壮年劳动力不可能全部编入军中,禁军只有那麽点儿名额,再多的话养不起,边城大部分还是半兵半农的弓箭手。

    放下弓种地拿起弓杀敌,累是累了点儿,但是後勤压力没那麽大,也不会像禁军一样一旦没了後勤供应就立刻断粮。

    盐州城是一州首府,规格比寻常城池更高,他们不光能训练弓箭手还能申请床弩火炮。

    别的州城有什麽他们盐州城都能有,甚至因为盐州是大宋版图的最边边,别的州城没有的重型火炮他们也能有。

    他们可以不用!但是必须拥有!

    就算一时半会儿用不着,几尊大炮摆在城墙炮楼上的威慑力也比光秃秃留几个兵大得多。

    大宋和西夏起冲突最头疼的不是起冲突的两方,而是交战地区附近那些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型部落。

    不打仗的时候各方会拉拢那些不受管束的小部落,一旦开始打仗,小部落要麽选择归附某一方,要麽成为牺牲品全族覆没。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归顺慷慨大方的礼仪之邦比跟着内斗不休的党项有前途。

    就是这些二五仔的忠诚度靠不住,接收他们和放心用他们是两回事儿,苏景殊怕混进来太多西夏奸细,索性将近期前来归附的小部落都交给往利氏处理。

    往利氏首领和秦凤路王韶新招抚的部落首领一同进京面圣,官爵赏赐都有固定的规章制度,只是官家看重往利氏的潜力,特意给首领赐了赵姓。

    从今以後他不再是西夏往利某某,而是大宋的盐州蕃部钤辖赵某某。

    大宋皇帝的赐姓非常珍贵,就像那个和他一起归附的吐蕃人,虽然也得了赐姓,但是只是大宋朝堂上一个包姓大臣的姓,听说还是因为他哥已经投降过了,所以他才顺带着得到大宋皇帝的赐姓。

    还是皇姓!

    往利氏首领——如今的赵氏守忠,昂首挺胸自豪不已。

    他现在姓赵,是大宋皇帝亲自赐的名,有大宋皇帝给他当後盾,他们早晚打到兴庆府把那群挤兑他们的家族揍的满地乱爬。

    狗屁的西夏,狗屁的皇帝,狗屁的朝廷,全都一起死。

    苏景殊:……

    有没有可能,人家被赐包姓是自己要求的,姓氏并不分高低?

    和往利氏首领一同进京的是俞龙珂的弟弟瞎药,就是那个给木征出谋划策还带兵攻打武胜军却和董毡军、西夏军大混战最後大败而归的瞎药。

    木征死活不服软,瞎药被俞龙珂和归降的各羌部联手咣咣乱揍,终于在他哥俞龙珂的带领下决定归降大宋。

    他哥俞龙珂汉名包顺,他顺着他哥被赐名包约,同时被授内殿崇班以及本州番部都监,从此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宋军官。

    木征能在他爹死後站稳脚跟瞎药功不可没,他亲弟弟归降大宋他没什麽反应,瞎药归降不一样,消息传到耳边後差点把他吐血。

    瞎药的归顺让木征元气大伤,不光气到见谁骂谁,还一度破防到写信给王韶威胁说再敢觊觎他的地盘和部下他就转头投奔董毡。

    不威胁还好,威胁信一到,王韶立刻以此为借口带兵找他“讲道理”去了。

    目前道理讲到了什麽程度还不清楚,反正听说秦凤路已经做好武力招抚的准备。

    朝廷刚升镇洮军为熙州,若是能将河州、湟州都收回来,朝廷新设一路也不是没有可能。

    王韶直接当秦凤路的经略安抚使有点难,若是河湟一带全部在他的带领下回归大宋,新路的经略安抚使就非他莫属。

    木征这时候写信威胁对王韶而言纯粹是瞌睡了来送枕头。

    要不是盐州事情实在太多,苏景殊甚至想天天打探王韶开拓河湟的进度,那边礼仪之邦梆梆梆看着比他们这边有意思多了。

    好在往利氏进京受封领赏回来後都干劲满满,大宋真要攻打兴庆府的话他们能拿出十二分实力来当先锋,让他们负责新归附部落的安置工作再合适不过。

    二五仔最了解二五仔,大的二五仔管理小的二五仔比官府直接管理更方便,只要管的好,赏赐和官爵都会有的。

    丑话说在前头,要是仗着先一步归顺故意欺压其他小部落还被他逮了个正着,後果自负。

    赵守忠得到重用欣喜若狂,听到那意味不明的“後果自负”时又打了个寒颤连连保证不敢胡作非为。

    有恶名远扬的往利氏成员把关,那些想过来投奔抱大腿的小部落也熄了吃软饭的心思。

    宋人官员可能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骗过去,党项人比他们还擅长花言巧语,想占党项人的便宜估计得等下辈子。

    算了,老老实实让干啥干啥吧,世上没有白吃的饭,只恨投降的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