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240-2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240-250(第10/21页)

墟,周边的堡寨除了驻军就是士兵家眷,逢年过节才能见着个挑着扁担的货郎,连将士带家眷都只能维持温饱水平。

    不过这还算是好的,至少从上到下都穷,没有蛀虫在百姓吃糠咽菜的时候吃的满嘴油。

    早几年的登州才是真的穷。

    话说话来,盐州的情况和当年的登州还真有点像。

    登州可以煮盐采矿,百姓因为官员不做人吃不起盐还买不起粮,空有大量资源最终却都进了贪官的腰包。

    盐州的盐业资源比登州还丰富,可惜资源带来的财富也都进了上头大贵族的腰包,起早贪黑干活的百姓连勉强维持温饱都做不到。

    盐州和定边军只隔了一座白于山,翻过山立刻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残破沧桑。

    山南山北气候不一样,山南在建渠引水後能开垦出大片良田,种田种树种什麽都行,山北与山相连的却是大片的滩地草原。

    越往北走植被越少,中原已经是春风拂面,西北还是满眼风沙。

    盐州城说是州城,看上去却还不如西北边州的县城有人气儿。

    不过想想党项大部分百姓都还是传统的游牧生活,城里没有人气儿也正常,但是连城墙都破败不堪好像几炮下去就能轰塌明显不正常。

    城里百姓少可以说大部分百姓都循旧俗生活在部落里,游牧部落逐水草而居,人家本来就居无定所,城里没人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

    城墙破败就不一样了,这能证明盐州的官员连表面工作都不愿意做。

    城墙破成这样,城里能好到哪儿去?

    一行人翻身下马,城门守军早早收到消息只当什麽都看不到,任由这支和盐州格格不入的队伍进城。

    苏景殊环顾一周,皱着眉头不知道该说什麽好。

    正常的州城门口光进城的百姓都能排成长队,大大小小的商队来来往往,城门就是除了闹市之外最热闹的地方。

    当年他第一次去登州,登州百姓日子过不下去还知道落草为寇反抗朝廷,盐州可好,城门冷冷清清,仅有的几个百姓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对身边经过的车马也没有一点反应。

    百姓死气沉沉,士兵也没强哪儿去,一个个的站没站相,散散慢慢跟出门遛弯的老大爷似的。

    带路的往利氏成员试图挽回颜面,“大人,我等初来乍到,首领走时未曾安排城中事宜,所以族中弟兄才如此松懈。”

    大人明鉴,他们现在这个样子是有原因的。

    苏景殊长叹一声,“先去衙门看看。”

    人已经进了盐州城,现在说什麽都不如亲眼看。

    姚古把凑上来献殷勤的党项人挤到後面,自个儿巴巴的走在前面带路,“老师这边请。”

    身为乖巧的好学生,他已经提前打听清楚盐州城里各处衙门的位置。

    往利氏杀过来後把城里现有官员全关在了一起,城门只进不出,之後什麽都没安排就忙不叠去定边城表忠心,他们走之前盐州什麽样现在盐州还是什麽样,除了更加死气沉沉外一点区别都没有。

    小姚同学一边介绍城里的情况一边感慨他们家老师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不愧是他们家老师。

    像盐州这样被番邦占据多年的城池对大宋而言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接收吧,管理起来老大难,不要吧,到手的地盘往外推心里又过意不去,大部分时候都是先接收然後治理不好被当地百姓反抗最後又丢掉。

    盐州现在走的就是第一步:接收难以管理的地盘。

    一般这个时候,被派来当主官不叫被派来,而是被贬过来。

    那些过惯了好日子的大官陡然被贬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心里都接受不了,别说用心治理,不跟着添乱都是好的。

    姚古自小在边关长大,见多了被贬过来的官员拖拖拉拉臭着脸对所有人都爱搭不理,他们家老师这情况比被贬到边关还严重,会唉声叹气很正常。

    盐州破落成这样,能高兴起来才怪。

    更要命的是,这里是穷乡僻壤,同时还是军事要地,治理好了是他们家老师应该做的,治理的不好就得赔上他们家老师的前途。

    唉,老师一定被京城的邪恶势力针对了,不然盐州知州也轮不到他这样前途无量的官员来当。

    这漆黑的世道,根本不给好人留出路。

    小姚同学内心演着一出出大戏,面上丝毫看不出来心里在演苦情剧,他要帮助他们家老师将盐州建成真正的边地要塞,建成攻灭西夏的桥头堡。

    老师的前途他来守护,邪恶势力退退退。

    幸好他们家老师不知道他在想什麽,不然估计想撬开他的脑壳看看里面装的都是什麽。

    盐州是破败,但是他们定边军也没好哪儿去,直接征用盐州城当主城好歹能顺势控制盐州境内的自然资源,这不比守着原有的定边军强的多?

    最重要的是,定边军境内人口少,盐州再怎麽穷乡僻壤好歹是个正经的州,人口总量在那儿摆着。

    在这人口就是生産力的年代,他们接收的主要是人口,地盘反而是其次。

    当然,再怎麽次也不能放弃就是了。

    他不是不想春风满面,实在是盐州城的情况和他想象中的差太多,陡然见到这麽多麻木的百姓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往利氏的壮丁都知道他们这次是弃暗投明,派去守城门的懒懒散散,城里看守官府衙门和城中大户的都眼睛瞪得像铜铃,连只蚊子都别想飞进去。

    上任刺史仓促被带走,衙门的情况和他被带走时没什麽两样,按理说应该能从里面找到人事财税等各种档案卷宗。

    然而苏景殊和他带来的几位文官将衙门里里外外翻了个遍儿,像样的文书档案没见着几份,只找到了一堆几十年前的废旧卷宗。

    押来衙门里的官员一问,合着城里大部分衙门都是摆设,真正干活儿的只有负责找百姓收钱的官。

    西夏的赋税制度非常复杂,地方官可以随便找名目收钱,有些能放在明面上有些见不得人,连百姓自己都不清楚他们到底交了多少税。

    账本没有放在衙门,而是直接由收税的官员掌管。

    不同的官背後是不同的大贵族,最终账本会交到谁手上底下的小官也不清楚。

    至于其他文书档案,当今圣上、啊不、西夏现在这位小皇帝继位後历任刺史都没管过,上官不管底下的人也没法管,于是就这麽到了现在。

    苏景殊:……

    其他官:……

    你们西夏未免太不讲究。

    苏景殊知道西夏还没进化到辽国那种所有制度都完备的程度,也知道梁氏掌权後为了争取党项大贵族的支持停止汉化恢复党项旧礼,但是他没想到西夏朝堂内部能拉胯到这种程度。

    以前推行汉化的时候允许汉人进入朝堂干这种废脑细胞的活儿,现在恢复党项旧礼全面打压汉人索性顺带着将官府衙门也废了全都恢复成原始部落制度是吧?

    不是,他们好歹打下了那麽多地盘,就没有个清醒人站出来力挽狂澜吗?

    汉化可以加强皇室集权,党项大贵族想要掌权肯定反对汉化,恢复党项旧礼可以让他们在朝堂上有更多的话语权,也能轻轻松松各自为政。

    看这次往利氏说举族南下就一个人不留就知道,部落首领威望太高真的可以让皇室成为摆设。

    各大贵族划分地盘各自为政不是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