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23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230-240(第7/30页)

等到现在?

    呵。

    苏景殊摸摸鼻子,“来都来了,吃饱喝足就拍拍屁股走人未免有点不礼貌。”

    十几万人的大部落动起来也怪费劲儿的,就努努力让他们有来无回呗。

    将番邦部衆打散编入边地各军,有事儿没事儿去找他们谈谈理想,要是这样还能让他们想叛变就叛变只能说大宋的官没本事。

    提到人口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河湟,看冯大人的意思也不像支持王韶的样子,所以到底是什麽好法子?

    冯京恢复笑眯眯的模样,“山人自有妙计。”

    他还没想好具体要怎麽操作,先让这小子猜猜,苏三元的机灵满朝皆知,没准儿就琢磨出更妙的主意。

    苏景殊不明所以,分开之後也没想出来冯大人到底是什麽意思,直到回家打开地图看到青唐吐蕃和西夏的地盘之外是什麽地方才恍然大悟。

    大宋之外除了吐蕃、党项、契丹还有更多的不和大宋接壤的部族,西夏再往西是回鹘人的地盘。

    西州回鹘不是铁板一块,那边有高昌回鹘、龟兹回鹘、甘州回鹘等大大小小的族群。

    唐时甘州回鹘建立政权统领河西各回鹘部落,之後河西走廊就一直是他们的地盘,直到前些年党项人崛起,两边打了大半个世纪才分出胜负。

    分出胜负也不是正儿八经打出来的结果,而是靠偷袭。

    当年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联合抵御西夏,西夏数次进攻都没讨到好处,不料辽国这时候忽然插一脚也要争夺河西走廊。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辽军攻破肃州。

    仁宗天圣六年,辽军又攻打甘州。

    虽说最後围城四个月也没能攻破,但是西夏李元昊却趁辽军退走的时候大军压境攻破甘州。

    甘州回鹘一部分逃往葱岭以西,一部分归附大宋,一部分被党项人俘虏,还有一部分退向西南和沙洲、瓜州的回鹘人汇合。

    看那边如今的势力划分,沙洲、瓜州乃至玉门关都在党项人的掌控之中,可见回鹘人後来又被打的逃往更远的地方。

    外逃不代表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甘州回鹘和原本生活在沙洲、瓜州的那些部落组成了现在的黄头回鹘,因为黄头回鹘随时都可能反攻,西夏不得不派出大量兵力常驻瓜、沙二州。

    唐朝时的回鹘政权一直尊中原王朝为舅并不断遣使进贡,如今进贡的频率变低,但是态度也一直很友好。

    毕竟居住在瓜州、沙州的汉人不在少数,想统治那边必须和汉人政权打好关系,中原的生産力别的地方比不上,经济上互通有无也是有利无害。

    西夏已经不是李元昊在位时的西夏,回鹘人到汉地经商也绕不开河西走廊,所以……

    ——大兄弟,合作吗?

    苍蝇搓手.jpg

    苏景殊看着舆图上鸡屁股的位置两眼放光,自觉已经接受到冯大人的暗示。

    大宋从开国到现在武力值都不太够看,所以严格控制民间武器流动,私自往周边部落贩卖武器是死罪,谁来说情都不好使的那种。

    不过回鹘部落是个例外。

    当年甘州回鹘和吐蕃六谷部联合抵御西夏入侵,真宗皇帝就破例赐给他们许多武器来增强实力。

    他们和甘州回鹘的残部合作拿回河西走廊不是离经叛道,而是遵循祖宗之法走真宗皇帝的老路,就算放到朝堂上让大臣商量也没人能反驳。

    拿回河西走廊後地盘归大宋还是归黄头回鹘到时候再凭实力说话,不管最终谁来掌控,只要不是党项人就都能接受。

    至于到时候回鹘人能不能从大宋手上把河西走廊抢走,那就各凭本事了。

    多线开战对大宋而言尚且难以支撑,西夏的家底没大宋厚实,即便辽国不动弹,同时和大宋、回鹘以及吐蕃三方起冲突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唃厮啰在位前期将青唐城打造成铜墙铁壁,後来内乱又将都城迁到更远的历精城,虽然後来又统一了青唐吐蕃,但是重心依旧在历精城没有迁回来。

    靠妻子母家起家就这点不好,就算是唃厮啰也没法彻底摆脱来自外戚的干扰。

    继任的董毡是历精城乔氏所生,天生便亲近乔氏一方,继位後也更乐意以历精城为都城,奈何青唐城被建设的太好位置也更好,他两边都舍不得,索性两座城都当都城来用。

    听说汉人有四个都城,契丹人有五个都城,他们吐蕃有两个都城多正常。

    虽然他手下的部落只是吐蕃部落中很少的一部分,但是他有赞普的血统,将来未必不能重现吐蕃帝国的荣光,只是现在要韬光养晦积攒力量。

    重现吐蕃帝国荣光第一步,把他爹当年的势力都拿到手。

    对于董毡的远大目标,苏景殊只想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唐末五代纷乱,吐蕃也四分五裂,青藏高原在短短几十年间已经退回松赞干布之前那种各自为政的时代,他想恢复吐蕃帝国的荣光……

    唔,估计也只能想想。

    而且西夏的自我定位和大部分人认为的不太一样,虽然党项人经常到大宋边境劫掠,但是仔细观察就能看出来他们其实更像中亚那些国家。

    ——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精兵,然後长驱南牧。

    反正没有种地发家这个打算。

    看党项人近百年来的战事,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先打通河西走廊然後拿下河湟,然後再夺取关中进而图谋中原。

    图谋中原不是为了种地,而是为了放牧,和蒙古人打下中原後的做法差不多。

    大概所有的游牧民族看到中原的良田第一反应都是种上牧草放牧,天大地大放牧最大,需要粮食就去抢,至于去哪儿抢……

    只要打下的地盘足够大,总能找到种地为生的邻居。

    党项人要打通河西走廊控制商道,只要西域的货物只能经过他们的地盘才能卖到中原,他们光靠收过路费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就像现在这样,虽然西夏百姓被压榨到挤不出丁点油水,但是上头的大贵族依旧能穷奢极欲挥金如土。

    要打通河西走廊,就必须打败当地的回鹘人。

    回鹘人从唐时就占据河西走廊,不会把世代居住的土地拱手让人,于是就是不停的打。

    西夏从李继业那一辈就开始和回鹘人打仗,一直到三十年前才彻底拿下瓜、沙、肃三个州掌控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那麽重要,回鹘人真的甘心看着党项人赚的盆满钵满而他们只能交过路费?

    第233章

    *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法子老套但好用,而且是明晃晃的阳谋,青唐吐蕃用过、西夏用过、辽国用过、大宋自然也用过。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他们汉人琢磨出来的东西,汉人用烂了都没关系。

    苏景殊激动不已,冯大人不愧是朝中最会赚钱的人,目光就是比一般人长远。

    寻常人能想到吸引商人来经营边疆已经很不错了,冯大人不一样,他能想到更远的回鹘人。

    回鹘的地盘和大宋不接壤,这些年西夏势大,来自回鹘各部的进贡也时有时无,连朝中官员有时候都能忘记世上还有回鹘人的国家。

    不愧是冯大人,就是厉害!

    苏景殊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趁天还没黑连忙去冯京府上拜访。

    冯大人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