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23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230-240(第11/30页)

   “尊贵的汉家朋友,你是说,汉地有能飞天遁地的护卫供我们挑选?”

    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知道那些神奇的江湖人有多厉害,不少大商家里都养着江湖人,可惜花销太大,一般人家养不起。

    雇佣江湖人风险太大,商队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那些江湖人却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光拿钱不办事的情况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次数多了谁还敢再雇那些不讲信用的家夥?

    有中原朝廷来当保人就不一样了,其他地方的人不讲信用,中原人绝对讲信用。

    一纸合约就能让中原人年年往契丹那边送岁币,还连送几十年都不反悔,除了中原还上哪儿找这麽心善还讲信用的冤大头?

    六扇门是吧?记住了记住了,出发前就派人去秦州雇人。

    他们见过能以一当百的江湖高手,党项士兵再厉害也都是普通人,只要护卫足够厉害,他们就能平安穿过夏国的领土。

    等他们平安回到他们的国家,之後就是朝廷之间的交涉。

    回鹘商人想着回国告状,吐蕃商人却没法告,他们青唐吐蕃现在自顾不暇,要麽投奔西夏要麽投奔大宋,总之没几个安生的。

    新任赞普的能力远不如他的父亲唃厮啰,照这个趋势下去,这块地方迟早得被党项和汉人瓜分。

    党项人不讲信用,不知道汉地那边对归附的番邦怎麽样,回头去那边打听打听,待遇好的话他们也带着部落迁过去。

    能张罗起商队的都不是一般人,今天受邀前来的不少都是小部落的首领。

    汉人想拉拢他们不是一天两天了,上头的大贵族怎麽选择和他们没关系,大贵族吃的再饱也不会分给他们一个铜板。

    对他们这些在战争中没有自保之力的小部落来说,哪儿安稳他们就去哪儿。

    党项的上一任狼主御下有方,青唐这边不少部落都被他招抚过去,听说过去後过的挺好。

    不过不知道咋回事儿那个狼主被手下的将领给杀了,现在的狼主年龄小,掌权的那个女人心狠手辣,对夏国境内所有的非党项人都凶残的不得了。

    明明是个汉人,却比党项人还党项人。

    这几年夏国那边陆陆续续有小部落迁回来,现在又出了党项士兵光明正大劫掠商队这档子事儿,今後除了那些大贵族怕是没几个再敢去那边。

    连士兵都能明目张胆的劫掠外国商队,党项内部乱成什麽样子可想而知。

    在宴席主人不着痕迹的引导下,席间氛围更加热闹。

    经常混迹这种场合的都是些千杯不醉的老手,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会多说一个字。

    如果这位来自汉地的朋友能从汉人官府那里打听到最新消息的话,他们多亲近亲近也不是不行。

    要是这位来自汉地的朋友直接就是官府派来的人那就更好了,他们亲近的理由就又多了一条。

    可惜狡猾的汉商不会承认身份,他们也没法分辨真假。

    经商有风险,合作需谨慎,生意场上假装能和汉地朝廷联络上的骗子太多,多被骗几次就知道谨慎了。

    刘安混迹商场几十年,对这些番邦商人的性情也很了解。

    商人之间什麽话都不能说太死,真真假假混着来才合适。

    宋辽之间自从澶渊之盟後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宋夏之间却是大小战争没停过,榷场的经营受政局影响,所以宋夏边境的榷场规模远远不如宋辽边境。

    这些年西夏屡屡犯边,各州榷场也是关的时间比开的长。

    榷场能经营的东西少,黑市能经营的东西就多。

    朝廷禁止交易是朝廷的事,边民总要生活,黑市上最常见的是用粮食交换牛羊肉和青白盐,其他的铜铁马匹交易就不是一般百姓能掺和的了。

    汉人家底厚实不在意榷场那点儿收入,党项人不行,一旦交易中断他们连粮食都不够吃,不然朝廷也没法用榷场来拿捏他们。

    西夏朝廷和民间都热衷于从黑市采买货物,尤其是西夏朝廷,恨不得把明面上见不到的铜铁粮食全部买回去。

    没办法,他们的粮食不够吃,也没有矿山和冶炼技术来打造兵器,想要装备就只能靠采买。

    大宋这边没有足够的马场,战马的缺口一直很大,西夏和辽国一样都严禁贩卖马匹,算是在另一方面拿捏了大宋。

    西夏朝廷鼓励走私,大宋这边在马匹买卖上也多呈不让,只要有门路采买马匹,钱财不够可以找朝廷要,最後不光能报销还有奖赏。

    不过民间走私会影响榷场的经营,榷场的开关由京城决定,西北这边主管榷场的官员却都想开张赚钱,利益有冲突就导致部分官员鼓励走私部分官员打击走私。

    以前是两派官员争锋,哪派占上风政策就按照哪派来。

    这两年官家不光禁了榷场还严打黑市的交易,西北各州的百姓有朝廷兜底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能买到,朝廷经常派人到地方询问缺什麽东西,隔几个月还会派商队将缺口太大的货物运到西北各州。

    百姓能在市面上买东西不会非得去黑市,商人被官府敲打过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就只能苦了西夏那边的普通百姓。

    大宋百姓有朝廷给兜底,他们党项人的朝廷可没法给他们兜底。

    且等着吧,西北这边早晚还是他们汉家的天下。

    刘安是个有追求的商人,人活一世总得干点能青史留名的大事,考科举考不出头经商再出不了头还能得了?

    青唐城会归附的!西夏会灭掉的!河西走廊会拿回来的!

    番邦的商人朋友们别着急,只要活的时间足够长,什麽都会有的!

    第234章

    *

    王韶最近很快乐,比俞龙珂率领十余万部衆前来归附时还要快乐。

    西北官场上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和京城相比毫不逊色,他是被官家派来主持开拓河湟事宜的官不假,但是秦凤路的一把手李师中不赞同开拓河湟,他有再多想法也白搭。

    在蔡大人手下办事和在李大人手下办事完全不一样,当官那麽久,他头一次感受到什麽叫举步维艰。

    就说这次招抚俞龙珂部,如果不是官家和王相公态度强硬,可能即便俞龙珂愿意归附朝廷也不会接受。

    京城具体吵成什麽情况他不太清楚,俞龙珂进京事宜不归他管,他也没一同回京,只听说那些反对招抚策略的朝臣甚至将接纳俞龙珂部和战国时赵国接纳上党相提并论。

    战国时赵国接纳上党为亡国埋下祸根,大宋接纳俞龙珂部也有亡国的风险?

    王机宜只觉得荒谬。

    在那些人眼里,大宋最好和周边政权相安无事,能不打仗就不打仗。

    现在的地盘已经足够,何必再行名为招抚实为扩张地盘险兆?

    他再三表示能让归附的番邦不闹事,朝臣就算信不过他好歹给他个尝试的机会。

    然而他的话没用,反对招抚策略的朝臣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放下成见。

    朝堂上有官家和王相公压制反对的声音,西北只能靠他自己。

    他得证明他有本事让归附的番邦部落不会反叛,然後才能说服西北各州的主官配合他的策略。

    幸运的是他不是孤军奋战,还有个同为陕西四路经略司机宜的苏子安能帮忙。

    苏机宜满脑子都是奇思妙想,脑袋瓜比常人好用的多,就凭他那不怕得罪人的架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