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190-2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190-200(第9/19页)

,虽然有王相公在前面顶着,但是他们这些底下的小官也没少挨骂。

    和朝臣吵架叫据理力争,和百姓吵架,百姓又不听他讲那些大道理根本没法吵。

    惹不起躲得起,这次的事情一看就是有人在幕後推动,他们先冷静下来追查幕後之人,找出来作乱的家夥是谁再秋後算账。

    苏景殊:心虚.jpg

    对不起了同僚们,黑暗马上过去,胜利就在眼前,他们很快就要熬出头了。

    只要後半出戏放出来,不用朝廷插手新法的名声也能挽回大半。

    小小苏嘴上这麽说,心里也紧张的不行,这是他第一次搞这麽大的事情,和以前的小打小闹不一样,万一事情不按他的想法走就完蛋了。

    新法的推行本就困难重重,再加上他这股泥石流,嘶,将来会变成什麽样他自己都不敢想。

    更可怕的是,他敢想老王敢干,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不压身,反正情况已经难办到让他头秃,不如看看接下来还能再差到什麽程度。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胆小怕事要不得。

    苏景殊担惊受怕了好几天,看老王那麽淡定也慢慢稳住了。

    他们的计划做的很好,也几乎将所有的意外情况都预想到了,只要不是太倒霉就肯定能按照计划进行下去,要是倒霉透顶撞上来不及处理的意外情况还有官家能给他们扛着。

    而且现在距离上半出戏开演已经十多天,跟风骂新法的群衆差不多也该反应过来,读书人不会甘心被人当刀使,反应过来後肯定会转过来替老王冲锋陷阵,事情并没有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在後半出戏上演之前京城的舆论就已经有了变法,老王不再是闷头挨骂,即便他们自己人没出声也开始有因新法获益的百姓为他打抱不平,老王出门也不用再担心被愤怒的群衆扔臭鸡蛋了。

    骂贪官就骂贪官,连着王相公一起骂算什麽?

    王安石以前在地方当官,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中有他治理过的地方的人,当地百姓都知道王相公为官尽心政务,一群人道听途说诋毁新法也就算了,凭什麽连着好官一起骂?

    这些人最开始人微言轻,发展到最後数量也不少,等後半出戏放出去不消三天就能和跟风抵制新法的百姓打的有来有回。

    患难见真情,这句话放在什麽时候都很合适。

    前些天诋毁新法的说辞铺天盖地,那些人反对新法的同时也将老王贬低的分文不值,如果不是知道王介甫的为人,只听那些传言肯定会觉得这是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反对派的狂欢团建进行的热火连天,跟风谩骂的人很多,仿佛全天下都在反对新法,但是在无人注意的地方保持沉默的人也很多。

    这时候还能冷静下来的不说都能支持新法,至少不会因为新法有问题就全盘推翻,也就意味着都是能拉到己方阵营的好苗子。

    这次的行动是秘密行动,只有官家和几位相公知道,老王瞒着他儿子,小小苏瞒着他爹,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很大一批支持者为他们冲锋陷阵,虽然这些声音在全城百姓的讨伐中几不可闻,但是也能证明老王的号召力。

    他们的基本盘没有崩,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慢慢反应过来,後半出戏放出来後百姓也会停止跟风谩骂,这时候再在坊间传些谁家亲戚因为青苗法熬到秋收谁家河滩地因为农田水利法变成良田之类的小故事,慢慢的主动权就会回到他们手中。

    舆论战五大基本战术:栽赃陷害、言过其实、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编造谎言。

    他们的舆论战还用不到那麽高端的战术,只先抹黑後洗白这一条就足够让那些扭曲新法的家夥不敢再胡来。

    百姓不知道新法实施细则的时候他们可以胡来,百姓知道新法实施细则後他们再敢胡来就是被忍无可忍的百姓进京告到官家面前。

    他们的世界观有包青天还有江湖,百姓进京告御状不是吓唬人,人家忍无可忍是真的能千里迢迢来京城。

    前有责任终身制,後有戏班子帮忙搞宣传,不信还有官员敢和前两年那样胡来。

    戏园子里的观衆换了一批又一批,剧目越火戏班子就越爱演,排的场次越多知道这出戏的百姓就越多,如此良性循环下来,短短半个月的时间老王的名声在百姓中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青苗钱可以不要利钱,我二舅说他们那儿借钱必须得交利息,交的不是两成是三成,想借钱还得托关系找里长说好话,不送礼根本借不出来钱,合着那麽多条条框框都是地方官吏私自加的。”

    “幸好现在知道了,回头得赶紧给乡下的亲戚朋友送消息,没道理还够了钱还要被那些贪官欺负。”

    “你们说这出戏是不是犯了忌讳後半出被改了?我怎麽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改的好,不改还不知道之前骂错了人。这些戏班子也真是,什麽东西都敢唱,也不怕被抓去见官。”

    “骂人就骂人,和戏班子有什麽关系?前半出戏我可看了四五遍,里面演的就是贪官勾结地主逼死佃农强抢民女,这种戏满大街都是,怎麽偏偏这出闹出那麽多的事情?肯定有人在故意诋毁王相公。”

    自认为找出真相的观衆恍然大悟,之前一直没往这边想,一旦想到就好像打开了任督二脉把前面所有事情都顺了下来。

    是啊,地主勾结贪官逼死佃农的戏文到处都是,这出戏只是借用了朝廷推行青苗法的背景,前半出戏算下来“青苗”两个字出现的都没几回,怎麽就跟捅了马蜂窝一样惹来那麽多骂声?

    不用想,肯定是有人在刻意引导。

    有一个人这麽说,周围其他人马上跟着附和,他们都不是傻子,别人能想到的弯弯绕绕他们也能想到,于是又热火朝天的讨论了起来。

    “前几天我就觉得不对劲,咱平头百姓知道什麽,骂王相公也就算了还反对新法,咱们知道新法是什麽吗就反对?”

    “就是就是,肯定有人在幕後推动,说不准就是那些平时骂王相公的御史谏臣。”

    “不是,他们朝堂上吵吵也就算了,咱们小老百姓看个戏还要被利用,要不要这麽过分?”

    “还好戏本子把真相演了出来,不然还不知道会被利用多久,朝堂水真深,当官的心真黑。”

    “以後再也不跟风了,现在想想前几天说王相公的那些话只想回去扇自己一巴掌,人家王相公辛辛苦苦为百姓做主,到头来却被京城的百姓这麽骂,心里不知道难受成什麽样呢。”

    “话说回来,王相公不会气到辞官不干吧?”

    戏文里唱的非常清楚,青苗法是利国利民的好法,只是在那些贪官污吏手里变成了剥削百姓的坏政策。

    不是,都贪官污吏了还能指望他们能干好事?什麽法到他们手里都是剥削百姓的坏法好吧?

    他们有邻居的亲戚在王相公府上干杂活,听说王相公忙的几乎住在衙门,回家也是在书房一待就是半夜,不管怎麽说肯定和贪官污吏不沾边。

    王相公洁身自好,推行的政策还是对百姓有好处的政策,对百姓有好处就意味着对某些一直有坏心思的贪官污吏和地主大户有坏处,这说明什麽?说明王相公被人盯上了啊!

    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牟利的家夥见不得王相公这种为国为民的好官,成天阴暗的看着王相公就欲除之而後快,大过年的看个戏也不消停,揪住戏文里的几句词就开始大张旗鼓的诋毁人。

    包大人铁面无私被宵小嫉恨,王相公为国为民也要被栽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