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心小说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170-1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闻心小说www.wenx.net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170-180(第6/22页)

种土豆等一系列当成基建必走流程的网文作者们。

    知识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了脑子,并在奇怪的时候派上了奇怪的用场。

    不管怎麽说,卖出去的盐钞能和盐场的産盐量对上就是最好的。

    想给他挖坑,呵,他像是乖乖被坑的人吗?

    苏通判以雷霆手段震慑住盐监衙门,好吧,主要还是産盐量的大幅提高有震慑力,只要买了盐钞的商人能在盐场领到足够的官盐,衙门里的人全换了都没事。

    活儿随便来个人都能干,盐没了那是真的没了。

    时间过的飞快,苏景殊处理完盐场的事情回到州城在家睡了足足三天才缓过来,吓的庞昱一天三次过来看,生怕一个不注意小夥伴就在睡梦中嘎了。

    “官场的水真深。”庞衙内皱紧眉头,“官官相护真可怕。”

    苏通判伸了个懒腰,“不慌,我们努努力,争取早日混进官官相护的团夥里。”

    走反派的路,让反派无路可走。

    庞昱顿了一下,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麽接,于是当刚才什麽都没听见,“我感觉地方官不好当,还是京城更安全。”

    在地方当官需要有心眼才混得下去,还不如在京城随便找个清闲衙门窝着。

    没出息就没出息吧,安生活着就好。

    “衙内此言差矣。”苏景殊晃晃脑袋,煞有其事的说道,“我感觉我们还是适合当地方官。”

    老天给了他们聪明的脑袋瓜,还给了他们可以撑腰的大腿,这样的资本不到地方作威作福(划掉)为民做主实在浪费。

    反正官场上什麽垃圾人都有,他们又没有作奸犯科的想法,妥妥的替天行道圣体。

    不要气馁,不要迷茫,他们能行!

    庞昱半死不活的掀起眼皮,“你睡觉的时候制置三司条例司发了诏令,让各州府着手推行均输法。”

    苏景殊:……

    偶尔气馁一下也不是不行。

    “不过这个法子只针对东南六路,暂时和咱们没有关系。”

    诏令说京城和东南六路严重脱节导致商贾囤积居奇趁机牟利,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特意加强发运使司的权利,命薛向薛大人为淮南、两浙、江南东西、荆湖南北六路发运使全面主持均输法。

    茶、盐、酒、矾税收和坑冶、市舶等各项收入都交给发运使管,大大加强了发运使司的权利。

    苏景殊深吸一口气,“衙内,说话不要大喘气儿。”

    庞昱抹了把脸,一脸麻木,“官家还从内藏库中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给薛大人,说是让发运使司根据地方情况来购买物资。京城直接和发运使司对接,不让商人赚差价。”

    苏景殊:???

    这麽有钱?

    第174章

    *

    京城人口过百万,只靠开封府周边根本养不活那麽多人口,虽然不至于後世说的那样“一国养一城”,但是也的确是大宋各地的物资来供应。

    不是说百姓缺什麽就让人去采买什麽,而是地方有什麽就供应什麽,别管有用没用都运到京城再说。

    朝廷规定他们每年必须送多少东西过去,种类数目列的清清楚楚,想不送也不行。

    这样一来那些畅销的货物运到京城就会被一抢而空,京城百姓用不上的就都落入了那些囤货的大商人手里。

    京城卖不出去不代表其他地方卖不出去,一来一回一转手就是好几倍的利润,当然,那些利润官府拿不到一点,百姓也拿不到一点,全都落到商人的口袋里了。

    其中最惨的就是东南六路的百姓,那边粮食産量高,京城的粮食供应大部分都是从那儿采买。

    问题是,朝廷买粮不管丰年灾年都是那个数目,丰年不会多买,灾年也不会少买。

    丰年还好,粮食多了就自家留着或者卖给民间的粮商,要是遇到灾年,很有可能连自家的口粮都留不够,粮食交不上去?卖地当佃农。

    粮食産量不高的地方也没好哪儿去,再穷的地方也有特産,有特産就得供应京城,东西实在不方便运输也没关系,地方官还有折变、支移等各种手段,算下来比直接交粮还可怕。

    这事儿朝廷以前不是没管过,只是里头的水太深,官员商贾都能从中牟利,其中不少商人背後都有高官撑腰,所以每次都是刚开始就被叫停。

    反对的人太多,皇帝摇摆不定的话的确容易被拿捏住。

    这回主持推行新法的是当今官家,以官家和老王的脾气被商贾拿捏的可能性不大,那就只能委屈那些赚差价的中间商大出血了。

    仁宗朝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许元提出“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法子,地方遇到灾年的话就不收粮改收钱,然後用收来的钱去没有灾荒的地方买粮。

    虽然征收的数额没有变少,但是运输成本减少了,也省得商贾在其中赚差价。

    除此之外,官家任命的东南六路转运使薛向薛大人是有名的理财能臣,让薛大人全面主持均输法算是用对人了。

    苏景殊没见过薛大人,对薛大人的了解仅限于听说。

    衆所周知,大宋的读书人清高的毛病很严重,恨不得把清正廉洁四个字写在脸上的那种。

    虽然实际上没几个人能做到。

    但是吧,就算实际上做不到,表面功夫也得有。

    钱?噫,都是铜臭味儿,拿走拿走拿走。

    文臣清贵,要当就要当不染尘俗的官。

    薛大人的理财能力强到什麽程度呢,朝中清流想起来他就弹劾他是聚敛之臣,骂他欺压百姓对百姓敲骨吸髓,身为读书人却没有丝毫读书人的风骨整个人都掉钱眼里去了云云。

    只听朝臣的评价,薛大人那是罪大恶极罄竹难书,没点能耐都招不来那麽多骂名。

    如果薛大人真的掉进钱眼里欺压百姓那骂他是应该的,问题是人家没怎麽欺压百姓,就是天赋点在了赚钱上,到哪儿哪儿的府库都有盈余,因为人家会赚钱看上去不那麽符合大宋读书人的刻板印象就骂也是没谁了。

    反向安利,不愧是大宋。

    官家和老王能把薛大人拉出来主持均输法,这部分的任务大概率稳了。

    可惜均输法目前只在东南六路施行,不然他还挺想看看薛大人办差是何等风采。

    庞昱掰着手指头把这几天发生的事情说完,然後郑重其事的说道,“接下来有什麽难办的差事都没关系,我已经做好得罪人的准备了。”

    苏景殊叹气,“偶尔还是要低调点的,能不得罪人就尽量不得罪。”

    庞昱:???

    好话坏话都让你说完了是吧?

    “咱俩还是有点区别的。”苏景殊摸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爹没有被我连累的机会,你多少还是得顾忌一下太师的处境。”

    庞昱想想京城里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老苏,一脸怜悯的拍拍可怜的小夥伴,“没关系,虽然你不能连累你爹,但是你爹可以连累你。”

    苏景殊:白眼.jpg

    说是这麽说,其实也不用那麽紧张。

    他家没有高官,就算老苏能喷也只是嘴炮而已,民间的嘴炮强者多的很,他爹除了文采好了那麽亿点点外没什麽惹人注目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他们家老苏是白身,就算儿子得罪人找他也没用,见过弹劾官员的没见过弹劾白身的,咋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闻心小说|全本小说阅读-书本只会陈旧,不会老去